
▲滄州園平面圖
滄州園位于園博園的西南部,場地三面環水,占地面積7112平方米。
滄州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詩經》文化資源,被稱為“詩經之鄉”。本屆滄州園以詩經文化為線索,選取其中名篇,通過園林景觀營造與其意境契合的畫面,帶游人體驗獨具特色的滄州詩經畫境。
滄州園的布局概括為“一核帶多點”。一核為中部的詩經文化水院,周圍呼應多個詩經景觀節點。
主入口兩側布列素雅的文化燈柱,形成引導入園的序列。端頭為一座水簾影壁,影壁刻有以《詩經》為內容的書法作品,出自當代書法名家、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先生之手。影壁一側刻寫“風雅滄州”,周邊配以造型油松,以植物體現風雅。
左轉是“毛詩溯源”景點,毛亨、毛萇兩位先生整理詩經的雕塑場景映入眼簾。兩位毛公在滄州河間整理《詩經》,并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故后世也稱詩經為“毛詩”。聞君亭矗立在假山跌水的高處,由聞君亭南行,有幾群小鹿雕塑,姿態各異。這取意于《小雅·鹿鳴》中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借此景點表達滄州人民的熱情好客。
向前行是“顏如舜華”景點,出自《鄭風·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講的是一個與作者同車的姑娘,容貌美麗如木槿花,體態輕盈如飛鳥。只見一座古典女子雕塑矗立于廣場上,衣袂飛揚,造型飄逸靈動,周邊種植木槿花。
雕塑對面,便是園中的核心景觀區域“詩經風雅”水院。這是以揖芳樓為主體建筑,輔以環廊的一進院落。中部為根據詩經名篇《關雎》打造的“在河之洲”水院。只見池中小島上美人石亭亭玉立,對岸揖芳樓上題寫有關詩經文化的楹聯。建筑及環廊串聯起來形成詩經文化展示廊,廊中設有詩經植物展覽。
室外竹林掩映著一處休息場地,該景點運用一系列跟竹子相關的小品,如竹凳、竹籬笆、竹墻等,富有自然野趣。竹林一側矗立著荷花造型的六角鋼結構荷華亭,成為滄州園水邊的標志性構筑物。從園外主路上觀滄州園,荷華亭立于水邊的洲島之上,與水中荷花相呼應,再現了詩經中“隰有荷華”景觀,體現出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茂林修竹,繁花勝景,滄州園中一幅幅詩經畫面環環相扣,從不同角度闡釋著滄州的詩經風雅,匯集成一座充滿文化魅力的園林,為詩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增添了一處嶄新的園林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