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專題 > 園博會 > 正文

森林進城公園下鄉,讓百姓盡享生態“紅利”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0-09-16 14:53:59

  以“生態園博,綠色生活”為主題,本著“城市雙修,鄉村振興”的理念,我市用不到3年時間,把復興區戶村鎮西湖一帶的工業園,打造成精美園博園。這種“蝶變”是如何發生的?近日記者走進戶村鎮西湖畔的澗溝村,聽這里的居民講述“蝶變”前后的景象,以及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邂逅“萬事通”

  9月10日上午,天氣晴朗,微風習習,雪白的浮云在藍湛湛的蒼穹里流動。記者來到緊鄰園博園的戶村鎮澗溝村,只見村內到處是頭頂安全帽的工人,他們三五成群,或修村道、或壘花壇,一派忙碌景象。經村民介紹,記者在村口小橋附近的工地里見到了澗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柳毅。

  “你來得不巧,村干部都在各責任區干活,實在沒時間接受采訪。”記者以為要吃閉門羹,站在原地有些為難。柳毅正在指揮村民鋪設便道磚,突然轉身對記者說,“安保主任柳燕國這會兒沒事,他可是村里有名的‘萬事通’,我叫他來。”

  柳毅撥打完電話,向記者解釋說,“園博園馬上要開門迎客,作為園區的村落,我們所有工作也要往前趕……”一語未了,人群后傳來摩托車的轟鳴音。一位中年男子跳下摩托車,走到記者面前。經介紹,他正是柳燕國,目前負責村口執勤工作。柳燕國帶著記者來到村委會辦公室。落座后,記者迫不及待問起園博園的情況。柳燕國眼前一亮,打開了話匣子。

  這里原是一片工業園

  “澗溝村北的780畝地,如今用于園博園核心景區的建設。”柳燕國說,那片土地,原來是一片工業園區。因附近有邯鋼、縱橫鋼鐵、裕泰焦炭等大型工礦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起,村里最早富裕起來的一批人紛紛在那里投資建設鑄管、冶煉等鋼鐵配套企業,最多時達到30余家。為方便這些企業運輸貨物,經鎮政府、村“兩委”多方籌資,在村北修建起一條廠礦路。

  “村里經濟上去了,可環境污染問題隨之而來。”柳燕國說,那時,白天打掃了屋頂、院子,到了晚上又蒙上厚厚一層灰塵。特別是村北那塊土地,就是現在園博園所在地,林立的煙囪向天空噴著火、吐著煙,好像把天上的白云也染成了灰色;空氣里充滿了嗆人的味道;耳畔到處是機器的轟鳴聲;從工廠回來的工人們,一個個灰頭土臉,就像剛打過仗的士兵。

  那里原本有一片叫“西湖”的天然湖泊,沿岸水草豐美,環境優美,是村民兒時的樂園。柳燕國說,大小工廠建起來后,“西湖”成了天然排污池。沒幾年工夫,湖邊綠植枯死,湖水黑臭發黏,魚蝦死光,這里徹底變成了蒼蠅蚊子的樂園。村里的莊稼長勢也不好,蔫蔫的,無精打采,施再多的肥也沒用,好些村民搬走了。當時澗溝村“兩委”想打造美麗鄉村,可守著工業園區,污染嚴重,村“顏值”提升不上來,只得作罷。

  柳燕國說,村北建設園博園以來,他看到了變化:原先的廠房拆除,機器轟鳴聲消失,黑污水沒了,蜻蜓、蝴蝶飛舞,留在兒時夢里的美景重現。

  一個電話

  “變化起于一個電話。”柳燕國故作神秘地拿起手機,在手里晃動了幾下,然后一邊撥電話,一邊對記者說,“這段歷史,還是讓我們村的黨支部書記安敬平親自來講吧!”

  電話接通后,柳燕國向對方簡短匯報了情況,征得同意,他把手機遞到記者手上,然后樂呵呵地說,“不巧安書記出差了,你直接在電話里采訪他吧。”

  核實身份后,通過電波,澗溝村黨支部書記安敬平向記者講述了這個神秘電話的來龍去脈。

  “30多年前,我是靠一臺拖拉機起家,搞起運輸業。”安敬平說,家里有了點積蓄,他在村北的空地開辦了一家鑄管廠和煉鐵廠,不僅自己致富,還解決了村里200余口人的就業。

  2017年11月的一天晚上,安敬平查看完工廠的生產情況,回到家正準備休息,他的手機突然響起。是戶村鎮政府的辦公電話。“這么晚還打電話,出什么事了?”安敬平慌忙接通電話。原來是戶村鎮領導向他傳達復興區委、區政府的決定,要求他3天內把村北的工廠全部拆除。

  這個電話對安敬平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回憶,當時感覺身子沉重,坐在床上站不起來,眼睛不覺濕潤了。村北也有他經營的兩家工廠,前后投資達4000余萬元,“30多年心血的結晶,說拆就拆,無異于心頭割肉。”猶豫、彷徨,讓安敬平痛苦萬分。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村干部,他很快冷靜下來,“為了復興區更好地發展,自己應該帶頭拆。”

  時間緊迫,安敬平趕緊去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妻子起先反對,嚎啕大哭,賭氣讓我辭官。”安敬平說,就算企業家也要服從黨的政策,何況他是黨員。不斷勸說下,妻子同意了拆廠決定。

  安敬平連夜召集全村的干部、職工和企業主,安排拆除村北工廠的事宜。聽說安敬平帶頭拆自己的廠子,大家不再提什么意見。

  忙完工作,時間已經接近午夜。安敬平回到家,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挨到次日早晨5時許,天剛擦亮,安敬平喚醒村干部,開上鉤車、鏟車向村北工業園區進發。

  隨著“轟隆隆”的倒塌聲,安敬平率先拆除了自家經營的廠房。1天內,澗溝村北的大小廠房化為廢墟,打響了西湖周邊拆除“散亂污”企業的第一槍。

  以此為起點,戶村鎮當年圍繞“西湖”周邊工業園區,累計拆除違建2091處,97萬平方米,涉及企業279家,騰出空間6400余畝,使那里的環境大為改善。

  2018年8月,我市壓減煉鐵產能151萬噸、煉鋼產能30萬噸;制定邯鋼退出搬遷方案。9月初,邯鋼集團一座1000立方米高爐進行了現場關停。從此,復興區西湖周邊告別污染,逐步恢復綠美風姿。

  當年,河北省政府正式同意邯鄲市承辦河北省

  第四屆園林博覽會,園博園選址復興區的“西湖”畔。2019年8月,園博園正式動工。

  兩根煙囪見證歷史

  放下電話,記者腦海里正回味著這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坐在對面的柳燕國邀請記者一起到村北的園博園采風。了解到53歲的他早晨4時才下夜班,記者勸他好好休息。但熱情的柳燕國執意要記者留下。

  下午4時,小憩片刻的柳燕國騎著摩托車,帶著記者從澗溝村北的一條小路出發,奔向園博園。一路上,他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講述著眼前景區的“前世今生”。他指著山水邯鄲園區說,這里曾是邯鋼的一家附屬企業,當年黑污水橫流,現在多漂亮。

  欣賞完山水邯鄲園,柳燕國又帶著記者沿著一條小道向西走。他說,這條道原來是工業園區的廠礦路,早被大車軋得坑坑洼洼,現在重鋪了柏油面,成了園博園里的觀光道。

  繼續往西走,我們來到唐山園,該園的核心景觀“工業之花”,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巨大“月季花”。柳燕國告訴記者,這朵“月季花”其實是當年村鑄管廠的煙囪。記者半信半疑,走近一看,果真如他所說,只不過煙囪外面進行了裝飾,不仔細看很難發現。柳燕國說,園博園共保留了兩根煙囪,成為原工業園區的僅存痕跡。

  回味著柳燕國的話,記者發現這兩根煙囪仿佛兩座紀念碑,記錄著過去的教訓,警示著我們不要再犯污染環境的錯誤。

  邯報融媒體記者 劉昆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宅男国产天堂 | 亚洲精品91福利在线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