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河北省第四屆(邯鄲)園林博覽會正式開幕,本屆園林博覽會以“山水邯鄲,綠色復興”為主題,遵循“城市雙修,鄉村振興”理念,結合地貌,把“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元素融入其中,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河北一流、邯鄲特色”標準,將“上山入水、因地用勢、博古通今、溯源啟新”的整體設計思路貫穿其中,為廣大市民營造舒適宜人的生態環境,打造我市主城區西部文化、休閑、養生、度假的后花園和冀中南旅游目的地。
邯鄲市面積最大的公園
園博園位于我市復興區西湖公園規劃區域,東鄰西環路,西至南水北調干渠,北到309國道,南抵邯武快速路,規劃總面積約4242畝,核心區域面積約1838畝。園區設計以城市雙修、簡約創新、文化塑魂、城鄉統籌為特色,通過對園區原址生態基底修復,采用現代清新的設計語言,結合智慧科技的理念、邯鄲城市千年文化和周邊村落文脈,打造出山水相融的綠色園博會。
園區共分為七大功能區,包括核心文化游覽區、地域特色展示區、生態修復實踐區、自然濕地保護區、鋼城農趣服務區、澗溝村農旅文化區和齊村民俗體驗區。設有主展館1處,地市園展園13處,特色展園多處。園區由“山水邯鄲、浮光攬月、清渠如許、青山畫卷、古風遺痕、芳草尋鶴、鋼城農趣、云澗拾芳、丘林鄉田、林語迷徑”十大園博景觀節點串聯而成,形成完整的景觀游覽環線。
在4242畝的規劃范圍內,園區呈現出“一核一心,一脈雙翼”的總體規劃布局。其中,“一核”為核心景觀區,位于場地大壩東側,包括園區主入口區、浮光攬月、邯鄲園、山水邯鄲、青山畫卷、工業遺址園以及地市園,集中展示邯鄲市的特色;“一心”為濕地保育區,在保留現狀水體的基礎上進行水質凈化和濕地保育;“一脈”為邯鄲文化脈,以遠古至近現代的時間線串聯邯鄲文化打造特色景觀;“雙翼”為園博園的北翼文化園區、母子公園及農業展覽園,南翼地市園、清渠如許、澗溝陳展館等。
面積約1838畝的核心游覽區域,由核心文化游覽區、地域特色展示區、鋼城農趣服務區和濕地修復實踐區(不包括核心濕地)組成,其中,核心文化游覽區是園博園的重中之重,承載了園博園的主要游覽功能和形象展示功能,主要包括主入口廣場、入口服務中心、浮光攬月、邯鄲園、山水邯鄲、地市園、工業遺址園、青山畫卷幾大區域,設計上以展示邯鄲及河北的風采為主旨,結合現代科技打造震撼的視覺效果。界面以流線的肌理作為基本元素,使游客有一個完整的視覺體驗,流連其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得益于優越的資源稟賦和良好的區位條件,邯鄲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現代“鋼城”和“煤都”。以鋼鐵為核心的工業文明給邯鄲帶來了蓬勃發展生機與動力。但隨著資源的過度開采,傳統產業萎縮,經濟缺乏新動能,早期城市擴張和工業發展帶來的種種后遺癥逐步顯現:老城區生態空間匱乏、市政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空氣污染問題,成了困擾城市發展的頑疾,城市與自然、人與水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位于我市西部的復興區,作為邯鄲市的老工業區,工業企業數量眾多,園博園所在地區此前分布著三十多家鑄造廠、鋼渣廠、石料廠等小企業,生態環境較差,周邊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大量的邯鋼工業廢棄物對土地、河水也造成較大污染。此外,該地還是邯鄲市多年的建筑垃圾堆放地,局部地區有的垃圾堆放甚至超過十米。
2019年5月28日,隨著邯鄲市市政工程公司大批機械設備進場施工,河北省第四屆園博會示范區建設正式開工。該項目以“山水邯鄲,綠色復興”為主題,項目施工中,踐行了城市修復、生態修補的理念,對建筑垃圾進行了巧妙利用,用來營造地勢起伏。據邯鄲園博園設計師、北京土人設計公司鄭軍彥介紹,核心區域面積1838畝,其中將近70%堆放著建筑垃圾。施工時對建筑垃圾就地利用,進行種植土的覆蓋,然后做了種植綠化,垃圾的外運量很少。
一場永不落幕的盛會
“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打造永不落幕的園博會”是本屆園博會的設計目標。將園博會的建設與市民生活的需求結合在一起,體現總書記執政為民的理念,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場地內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徹底的修復,將沁河、園博會和城市連為一體,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通過園博會的建設,提升周邊土地的價值,實現清新明亮的城市轉型、鄉村轉型和文化振興。
復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第四屆園林博覽會籌委會辦公室成員閆士劍對記者說,復興區作為傳統工業區,長期以來,是主城區對外形象的一大“短板”。園博園落戶復興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實現城市的有機更新,使工業區實現鳳凰涅槃,煥發出新活力。同時,我們還可以依托場地天然水文條件和交通條件,為園林景觀改造提供創作空間。以園博園為主體的“兩園一廊”正是“邯西生態區”建設的“先行軍”。通過園博園建設和園博會的舉辦,一定能夠提升社會關注度和群眾參與度,帶動邯西生態示范區建設,加快經濟轉型,實現以園帶區、聯動發展目標。隨著園博園的落戶,將發揮我市城區西部轉型升級“加速器”作用,補齊基礎設施歷史欠賬,促進西部生態修復,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打造優質產品和旅游資源,實現西部經濟、環境雙提升,有效促進城市均衡發展。
邯報融媒體記者 周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