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千載御路話滄桑 ——走進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1-05-17 15:52:24

  千載御路話滄桑

  ——走進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

  我是一條路,都說我是商紂王為到西頂降香,專修一條從磁縣穿過到達涉縣的道路,當地人都稱我為“御路”。我相對平坦,是由方方正正的石板條砌成,可以行走馬車。毫不夸張地說,我在歷代都是東通齊魯、西達秦晉的要道。當年,我從磁縣北岔口村一直延伸到涉縣嶺底村呢!

  1964年,周恩來總理視察磁縣時還曾問起我呢,他說:“我知道你們這里有條御路,現在還有沒有?”其實,在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我依舊被保留著3.5公里的原路。而我,也同樣一直見證著北岔口村的發展。與太行山中的其他古村建村時間模糊不同,北岔口村有一個明確的建村時間——公元前1058年。據說,村子最早的居民都是因為修建、保養我而留下的。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看著漫山遍野的山桃花,我又不禁想起曾經的崢嶸歲月……

  1938年2月,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進駐北岔口村,第一任縣長田裕民就常年工作和戰斗在這里,并于同年11月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抗日民主政府發動民眾積極參軍,當時北岔口村共有400余戶人家,參軍參戰的就達200余人,有24人光榮犧牲。同時,陳賡旅部指揮部也曾經在這里……

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內的一處院落。張寶天攝

  我見證了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進駐這里

  “七七事變”后,侵華日軍沿平漢鐵路長驅直入,1937年10月侵占了磁縣縣城,縣長竇錫云棄城南逃。為了組織全民抗戰,中共特委書記張璽和共產黨員王維綱、田裕民等,于11月1日,在賈璧陰溝寺召開了全縣村長參加的萬人大會。華北抗日前線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宣告成立,田裕民當選為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縣長。會后,他們就是踏著我浩浩蕩蕩進駐到北岔口村,開始了艱苦而漫長的抗戰工作。

  我看到過,抗日民主縣政府向廣大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發動民眾積極參軍參戰;我看到過,他們開展教育與婦女工作,組建抗日子弟學校、抗日女子小學;我還看到過,他們組織成立貨棧,動員各方力量運出當地土產,換回一二九師急需的藥品、糧食等物資。慢慢地,北岔口村也成為冀南軍政首腦機關最重要的物資供應站,我也成為了運輸戰略物資必經的道路。不信,你看我身上那幾條深深的車轍,它也在訴說著曾經的艱辛。

  現在,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依然保存完好地坐落在北岔口村,院落簡樸而嚴肅。它的建筑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包括280余間房子,上千件實物。曾經,它是冀南軍政領導機關所在地,而現在,它對追憶歷史、完善史料具有重要意義。

  我目睹了全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在這里孕育

  1938年,磁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岔口村組織了婦救會、武委會等,建立了抗日聯合會、青年抗日救國會(簡稱青救會)。11月,冀豫抗日公學第一期畢業學員華清同志被分派到磁縣青救會任兒童部部長。當時華清雖然年紀小,卻很有組織才能。他到北岔口村后,立刻著手組建兒童團組織。一開始先從教兒童唱歌入手,這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

  我清晰地記得,當時孩子們嘹亮的歌聲,給村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也給山村增添了許多生氣。有不少青年男女也跟著學唱起來,那歌聲我什么時候想起都覺得心情愉悅。華清通過教唱歌,僅一個多月,就和兒童們逐漸熟悉了,相處得親如兄弟姐妹。在教唱歌曲中,華清就給兒童們講述了日本侵略者的種種罪行,并教他們識字。沒有課本,他就教歌詞讓他們讀寫,講歌詞的意思。就這樣,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撒下,抗日救國的思想覺悟也提高了。

  經過宣傳教育,孩子們的抗日熱情逐漸高漲起來。華清趁熱打鐵,向兒童們講“抗日就要組織起來”的道理,兒童們也慢慢明白了組織的重要性。時機成熟了,華清問兒童們:“咱們組織個兒童團吧,大家愿不愿意參加?”“愿意!”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之后,我就總是看見年齡大小不一的一群小朋友在村里各處站崗、放哨、查路條、送信……

  就這樣,由磁縣青年抗日救國會組織的全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誕生了。團長趙增生,副團長王澤,團員有王興仁、王興付、王興蘭等共24人。兒童團建立后,團員們積極性高漲,為抗戰勝利作出了應有貢獻。

黨員志愿者清理雪后的村街道。趙吉亮攝

  我親歷了陳賡旅部指揮部駐扎這里

  八路軍一二九師進駐涉縣后,為了防止日軍進攻,劉鄧首長派三八六旅旅長陳賡率部在涉縣東面駐防,以保護師部安全。

  陳賡率部進入磁縣境內駐防,之后,陳賡和旅部指揮員及警衛營400余人駐扎在北岔口村。這一時期,陳賡參與指揮了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等戰斗。北岔口村作為陳賡旅部指揮部引起了日軍的注意,不斷有奸細來北岔口村刺探情報,都被村里的民兵和兒童團抓獲。

  我印象最深的是,日軍的一個中隊和偽軍的一個團都曾進攻北岔口村,結果被陳賡所部打得潰敗而逃。1938年以后,陳賡率部離開北岔口村,轉戰于魯西北、冀南、豫北。

  我見證了黨組織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

  北岔口村現有黨員65名,這些年來,我親眼目睹著這些黨員組織幫扶貧困戶、殘疾人,開展打掃村內衛生等義務勞動,他們以實際行動在為民服務中踐行初心、傳承革命精神。村黨支部書記張寶天說,他們下一步要利用好村里的紅色資源,把村子打造成一個能夠弘揚和傳承愛國主義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為一體的基地,為建黨一百周年獻禮。

  我不過是一條平平無奇的路,依偎于北岔口村邊。但我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滄桑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村支部帶領村民和黨員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著力鄉村振興,他們胸前熠熠生輝的黨徽印證著所付出的努力。

  我將繼續凝望見證著這個小山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

北岔口村黨員干部慰問貧困家庭。趙吉亮攝

  邯報融媒體記者 李藝璇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