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文科 通訊員王華美
開欄的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生動展示人們身邊和眼中的顯著變化,從即日起,在“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總欄目下開設子欄目“同心奔小康”,記者將選取個人、家庭、企業、校園、社區、縣域等典型,深入基層、深入現場,一起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丈量他們全面小康之路,展現他們櫛風沐雨、砥礪奮進的嶄新面貌。
“不服輸,不低頭,是糧食畫讓我有了底氣和自信!”4月1日,在館陶縣糧畫小鎮,素云糧畫工作室創辦人李素云坐在輪椅上,一邊制作糧食畫一邊認真地說。
今年37歲的李素云和丈夫都是殘疾人,家里有4個孩子,4畝農田。以前農閑時丈夫打些零工,她在家里照看孩子,日子過得很困難,是典型的貧困戶。
“前些年整天在家待著沒事做,別的技術咱沒有,那時候心想,這苦日子啥時候是個頭??!”提起往事,素云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因為身體的緣故,她從小就很自卑,“那時跟人說話都不敢正眼看人家。”
2018年,館陶縣組織殘疾人學習糧畫制作,李素云從此找到了吃飯的手藝。制作糧畫,把糧畫賣給游客,在網上直播賣糧畫,不用外出便能自己當老板掙錢,李素云的日子紅火了起來。“多虧鎮里的‘給一獎一’創業幫扶機制,我才有了我的工作室。”每每提起這件事,李素云心中滿是感激。
小鎮副書記徐海敏介紹說:“‘給一獎一’政策是對有自主創業意愿的貧困戶和脫貧戶,先給予1萬元的資金扶持,項目成功后,再給予1萬元獎勵資金,引導貧困戶自主發展種植、養殖、家庭手工業等,目前已對34戶有勞動能力和有自主發展產業意愿的貧困戶進行補助。”
糧畫小鎮被評為全國十大美麗鄉村和全國4A級國家景區后,來這里旅游觀光的人日漸增多,僅2019年國慶節期間,李素云的純收入就1萬多元。
2019年底,李素云家里徹底擺脫了貧困,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館陶縣建設特色小鎮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像素云這樣,依托糧畫小鎮的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不是個例。”壽東村黨支部書記張付仁告訴記者,“2014年3月,我們從美麗鄉村開始打造,后來又引入糧畫產業,實現了糧畫產業與美麗鄉村相互帶動。現在,小鎮家家戶戶都會做糧畫,糧畫企業有12家,專職從業者數百人。”
順利脫貧,又有了工作室,李素云終于一掃心中多年的陰霾:“好日子已經來了。”
面對越來越好的生活,李素云很是感恩,去年疫情期間,她代表“海迪群英匯”的成員們為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捐獻了1500余元。“錢雖不多,但這是俺們的心意。”當善款送到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手中后,隔著口罩,都能感受到她舒心的笑容。
“媽媽,你在網上給我買的衣服快到了嗎?”坐在李素云身邊的小兒子開心地問道。
“以前孩子們的衣服很多都是親戚朋友們送來的舊衣服。”最近,李素云在網上給孩子淘了好多“寶貝”,還給婆婆買了一身新衣服。“這要是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呀!”李素云眸子里閃著喜悅,掩不住地高興。
談到未來的打算,李素云信心十足:“認真鉆研直播帶貨,希望趁著這個好光景,把致富的路走出來,讓日子一直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