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平等,尊重女性,是文明進步的象征。新中國成立以來,數千年作為“第二性”的中國婦女,地位空前提升,能力得到激發,成為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偉大參與者。正如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國別主任安思齊所說,中國的婦女事業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而齊頭并進。
與此同時,一些偏遠貧困地區,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受制于某些陳舊的傳統觀念,實現男女平等還有差距。比如,在深貧縣甘肅東鄉,“女兒的命”曾是農村婦女的千年宿命。
脫貧攻堅,讓數千萬貧困人口告別“千年窮”,也進一步促進了男女平等事業,讓千千萬萬女性告別“女兒的命”。這場隱性的社會變革,正在眾多扶貧車間里悄然發生。在東鄉,那些從小被告知“在家做家務,照顧老小就行”的婦女,在各界的幫助下,走出家門,進入扶貧車間,成為“新女工”,繼而獲得經濟收入,贏得了平等的尊嚴與地位。
從家庭主婦變成新女工,不只是角色變革,更是思想和社會變革。因為,這場變革,改變的不僅是女性命運,同樣影響了男性和下一代。女性解放也是對男性的解放。婦女獲得收入,有利于建立更平等的夫妻關系。而新女工的言傳身教,告訴下一代女孩,沒有所謂的“女兒的命”。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東鄉的這場社會變革中,動員婦女走出家庭與建設和睦家庭的策略是同時進行的。女性進入扶貧車間,帶來的婦女經濟地位、家庭地位、婆媳關系、夫妻關系的變化,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這場由脫貧攻堅引發的“溫和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又反過來促進了脫貧攻堅。貧困婦女既是扶貧的對象,也是脫貧的重要力量。婦女就業和思想啟蒙也打破了原本“輟學-早婚多生-貧困-再輟學”的“女性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極大地有利于脫貧成果的鞏固。
不只是東鄉,事實上脫貧攻堅正在幫助所有貧困地區婦女更有底氣、更有選擇、更有地位、更有能力地參與全面小康進程,分享全面小康成果。婦女能頂半邊天,在逐漸打破權利、機會、資源分配不平等的過程中,貧困婦女將釋放出偉大的“她力量”,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生活得更美好。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東鄉婦女改寫命運的故事,是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不懈推進男女平等的切實體現,更是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美好縮影。(記者 張典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