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河北武強周窩音樂小鎮村民的幸福生活:窮窩變“樂窩”

來源:河北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0-07-28 09:27:36

  炎炎夏日,漫步在武強縣周窩村,街巷紅磚鋪砌,曲直交錯;民居錯落有致,整齊美觀。廢棄鼓架搭建的花池、綴滿了音符的墻體、獨具創意的提琴樂器體驗館、薩克斯公社……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薩克斯演奏的《小城故事》婉轉悠揚,讓人沉醉。沒有舞臺、沒有音響,在綠蔭婆娑的街道一角,幾名演奏者神情專注,樂在其中。很難想象,他們竟是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誰說農民只能土里來地里去,只要一吹起薩克斯,俺們就變了個人。”一曲奏罷,懷抱薩克斯的“樂手”郭玉管笑聲爽朗,“苦了半輩子,現在不愁吃穿,還有音樂相伴,心情從沒有過的美!”

  曾經,周窩是個“窮窩”。“村子臟亂,村民們土里刨食,靠天吃飯,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郭玉管回憶說,那時候她做夢都想搬出去。

  “是樂器改變了周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村里引進了第一家小型樂器加工廠,周窩與音樂的結緣發展從此開始。

  “當時樂器廠招工,我是第一批報名的。”郭玉管說,樂器廠的工人大多是拿慣了鋤頭的農民,第一次看到薩克斯,都不知道是啥樂器。“現在,俺們都成了行家里手,薩克斯的20多個按鍵,閉著眼都能找準。”郭玉管不僅成了技術能手,還帶出了十幾個徒弟。

  隨著技能的提升,收入更是節節攀升,郭玉管從剛入職時的月收入1000元漲到了現在的3000多元。日子漸漸好起來,郭玉管也打消了搬出“窮窩”的想法。

郭玉管在小鎮上為大家演奏薩克斯。 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如今,歷經20多年發展,當時的小加工廠已發展成為管弦樂器產量全國第一的龍頭企業——金音樂器集團。在其帶動下,周窩村周邊的樂器生產加工企業達到50多家,還吸引了國外的知名樂器公司投資建廠。這里生產的吉他、提琴、薩克斯等400多個品種的樂器暢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2年,依托樂器產業優勢,武強縣開始在周窩村打造“音樂小鎮”。不僅投資1.13億元,對村里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還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的原則,將81套閑置的院落改造成咖啡館、工作室、民居客棧等。

  “樂器雕塑、高低音譜號的彩繪墻隨處可見,好像一夜之間,周窩就變了模樣。”如今的周窩,街頭巷尾處處都是音樂元素,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漸漸多了起來。坐在街邊一把吉他造型的椅子上,郭玉管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蓬勃發展的樂器產業和別具風情的音樂小鎮,帶動了當地3000多人實現就業。村民們或到樂器廠上班,或在小鎮的餐廳、旅館打工。僅有200多戶村民的周窩村,就有300多人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現在,退休后的郭玉管再次就業。位于周窩音樂小鎮核心十字路口的“年畫坊”,就由她負責看管。“俺自學了薩克斯,沒事兒就站在街口演奏,這為俺招攬了不少生意。”由此,郭玉管也成了音樂小鎮的“名人”。

  音樂不僅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收入,更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住上新房,通上自來水,連廁所都跟城里一樣,干凈衛生。”郭玉管說,這幾年,村民家里幾乎都買了小汽車。

  如今,音樂已經成為周窩村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耳濡目染中,他們漸漸都成了音樂愛好者,農閑時喝酒劃拳、搓麻打牌、閑侃瞎聊的不見了,握鋤頭剝玉米的粗手,拿起亮光閃閃的西洋樂器,“玩”起了音樂,街頭巷尾處處是歡快的樂聲。

  “俺們村成立了一支60多人的農民樂隊,農閑時,大家聚在街上演奏,別提多樂呵了。”幾年來,在小鎮每年舉辦的音樂節上,農民樂隊的街頭表演,都是“壓軸戲”。

  “金窩銀窩都不如俺們幸福的周窩,生活在這跳動著美妙音符的村莊里,日子過得要多美有多美!”

  說話間,郭玉管再次拿起薩克斯,做了個深呼吸,閉上眼睛。悠揚的樂聲從手中的金色樂器中緩緩流出,繚繞在小鎮的每一個角落。 (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 中文字幕亚州综合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