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月16日電 題:“燈籠村”里忙新春
新華社記者陳忠華、郭雅茹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喜慶的氣氛愈發濃厚。走進白軍平家小院,門口擺放著幾個包裝好的大紅燈籠。“這些都是附近客戶預訂的,這兩天就會來取。”白軍平說。
今年69歲的白軍平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屯頭村,是遠近聞名的藁城宮燈制作藝人。
藁城宮燈最早可追溯至東漢,當時的宮燈作坊就在屯頭村。千百年來,宮燈制作藝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藁城形成了以屯頭村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制作與銷售區域,產品統稱“藁城宮燈”,2007年藁城宮燈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屯頭村2000多戶村民九成以上從事宮燈產業,同時帶動了周邊地區數萬人就業。
“這個規格是3米的,算是中等大小。”白軍平熟練地撐開了一個大紅燈籠。打小跟老人學燈籠技藝,白軍平最擅長制作各種規格的大燈籠。
圖為白軍平在介紹他制作的燈籠。(新華社記者郭雅茹攝)
“閨女網上接訂單,我負責制作。大紅燈籠吉祥又喜慶,最近1個多月我做了35個,三四米的多,也有六米的,最忙的時候三天三夜沒合眼。”談起燈籠,白軍平臉上滿是興奮。
每年的農歷十一月開始,屯頭村的燈籠生產就進入最繁忙的時節,村里每天貨車絡繹不絕,最多時超過200多輛。走在村內街道上,兩旁宮燈店鋪林立,不時有拉著燈籠的貨車駛過。
當下雖然已過銷售旺季,但趕制燈籠的忙碌場景仍隨處可見。與白軍平的家庭作坊不同,昌盛宮燈廠是工廠化生產,十多名工人正在加緊趕制一批訂單。“大紅燈籠生產了20萬個,加上走馬燈,今年銷售額能達到600萬元。”負責人蘇利捷說。
圖為兩名工人在擺放燈籠。(藁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經過培育發展,藁城宮燈不僅成為村民致富的“聚財燈”,也成了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的“引路燈”。目前,屯頭村宮燈年產量達到1億對,年產值超過20億元,產品遠銷十余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買回去春節用的,可以看看3號鏈接,這款燈籠比較喜慶,適合家用……”在村內一棟3層辦公樓中,7個直播間正在直播帶貨。負責人蘇云廣介紹,最近每天的營業額都超過了30萬元。
緊跟時代腳步,屯頭村將宮燈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屯頭村黨支部書記白理偉介紹,全村已有300余家工商注冊的電商賣家,涵蓋主要電商平臺和銷售網站,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電商渠道的銷售量占全部銷售量的四成左右。
圖為兩名員工在直播賣貨。(藁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藁城區大力發展宮燈特色產業,專門成立了宮燈協會。藁城宮燈已由過去的單一品種發展到現在的轉燈、羊皮燈、紙雕燈等18個系列200多個品種,規格小的幾十厘米,大的八九米,造型也由過去單一的橢圓形發展到南瓜形、圓球形等多種形狀。
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火日子美起來。越來越多的藁城宮燈從屯頭村走向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為祥和的春節增添了喜慶色彩。
下一步,藁城區將深挖宮燈文化內涵,培育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宮燈產業。2023年,屯頭村所在的梅花鎮將規劃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打造“宮燈小鎮”,讓更多人體驗宮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