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里的太行山區,積雪沒踝,寒風刺骨。
1月28日,農歷臘月二十六,邯鄲日報社和邯鄲廣播電視臺聯合組成的“新春走基層”采訪小分隊一行前往我市西部林場,跟著范愛保的腳步“走”太行。
“新春走基層 踔厲奮發向未來”小分隊記者采訪范愛保同志。
山路蜿蜒崎嶇,記者用了近一個小時,才爬上涉縣偏城林場石峰林區的一個緩坡。放眼望去,群山環繞,層層疊疊的山峰掩映在濃濃的霧氣里,顏色深沉的側柏、松樹密集,其他林木枯枝掛雪,腳踩在積雪和落葉之上咯吱作響。“冬天林區雖有積雪,但受氣溫和光照影響,山體陽坡積雪融化速度較快,林木干燥,遇有火源,仍易發生火情。”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范愛保邊走邊說,“我們還是要時刻保持清醒認識,防火意識不麻痹不松懈。”
為了守護山林,十幾年來,范愛保無數次穿行在這片蒼茫的太行山間。
十七年前的一天,新任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范愛保,曾經爬上這個山坡,環視凝思。山上沒有路,有的只是亂石泥土、雜草落葉,范愛保穿行其間,步履從緩慢、猶疑,到迅速、堅定。
今天我們已無從知曉,從那天起,十七年間,范愛保是如何從斯文儒雅的林業干部成長為風餐露宿的護林人、不修邊幅的森林防滅火指揮長,五十七歲的他曾在這里摔過多少跟頭、添了多少傷痕。但,眼前這植被繁茂的風景,已分明告訴我們,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他無怨無悔地堅守著這片綠色,為什么護林員、森林消防員這樣尊敬他,山里的人這樣惦記著他。
范愛保帶領相關工作人員穿行在涉縣偏城林場石峰林區,檢查森林防火工作。
“有腳印的地方就是路”
位于涉縣太行山深處偏城鎮廟峧嶺海拔1350米,不久前的一次降雪,讓這片山林被白色覆蓋,更顯氣勢磅磗。前一天,范愛保得知附近一處林火視頻監控終端運行不穩定,立即通知負責攝像點維護的工作人員前來查看排除故障。
“剛下過雪,可能是鏡頭被雪擋住了,也可能是機器老化了。”放心不下的范愛保,一早便乘車準備和維護人員一同前去查看。
有了之前多次采訪范愛保的經歷,早就了解他是一位爬山高手,再陡峭的山都能征服。這次記者有備而來,換上了專業的登山鞋,衣著也很輕便,但真正爬起來,還是跟不上他的步伐。
“范局長,這就是您說的緩坡嗎?”密集的松柏間隙布滿了亂石和雜草枯葉,再加上又覆蓋了一層雪,剛爬幾十米,我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這里明明很陡峭啊,而且根本沒有路。”
“你們注意不要踩到松動的石頭,”和往常一樣身著迷彩服、腳蹬運動鞋的范愛保健步如飛,不時駐足拉我們一把,“這已經算是很好爬的坡了,有腳印的地方就是路,要是沒有積雪應該半小時就能登頂。”
“范局,您每次巡查山林都要爬山嗎?”我們艱難攀登,其間仍難免摔倒了幾次。
“嗯,開始時我也摔,爬的次數多了,就對每片樹林熟悉了,它們也就不‘為難’我啦,‘關系’好就爬得快了。”范愛保笑著回應。邊爬山,他還不忘在地上抓把草,通過它的彎折情況來判斷此處山林植物的含水率,琢磨著相應的防火措施。
在我們的“拖累”下,范愛保口中“半小時就能登上的山”,足足“爬”了五十多分鐘才到達。在他的指揮下,負責攝像點維護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市分公司工作人員,很快登上了高塔檢查。
“查看下攝像頭是不是被雪污染,清理下周邊,擦拭鏡頭!”
“收到收到!清理后攝像頭一切正常,沒有損壞!”
“太好了,”收起步話機,笑容浮上范愛保的臉龐,“這里是我們第一批建設的林火視頻監控點,這個攝像頭已經為這片森林服務了三年多,就是這個森林防火‘電子眼’替我們守護著這片森林的安全。”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市分公司工作人員檢查鐵塔設備運轉是否正常,范愛保用步話機指導其排除故障。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市分公司業務負責人劉志方告訴記者,森林防火“電子眼”采用高分辨率、可360度旋轉的攝像頭,對森林火情和進入林區人員進行24小時實時循環監控。位于廟峧嶺至高點上這個攝像頭的服務半徑是5公里,在這個范圍內的林區一旦發生火情,監控系統將及時發出預警,第一時間把火情信息實時傳送到該縣森林防火指揮中心,為及時掌握和撲救森林火災贏得時間,同時也為發生森林火災案件的查處提供有力的視頻證據。目前,我市已在西部山區的重點防火區域安裝了309處電子監控設備,監控山區的450萬畝林草場。
“近期我們還要在邯鄲與山西交界處增設31個,重點林區補建35個。”范愛保說,“目前基礎已做好,等一開春,積雪消融了就立即組織安裝,完工后盡快聯網,到時候就能做到全市森林監控全覆蓋,森林火情監控能力將大幅提升!”
“守好大山就是最大的本領”
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暗綠色的樹木、白皚皚的積雪組成了一幅不見盡頭的幽深畫卷,若不是范愛保提醒,我們真望不到山頭一側的“第三十號”瞭望樓——這里,是護林員老夫妻孫書太、劉有花的“家”。
石峰林區第三十號瞭望樓就是護林員夫妻孫書太和劉有花的“家”,新年將至,范愛保專門帶來了春聯并幫他們貼在門上。
臨近中午,太陽還是沒有出現,陰天的深山里寒意很重。范愛保和涉縣林業服務中心的同志們一起來看望駐守在瞭望樓里的護林員。“打老遠就看見你們來啦!”59歲的孫書太出來迎接,“請放心,我們一直在崗,一切正常!”
“好,你們辛苦了,但是春節期間也不能放松警惕!”范愛保拿出帶給他們的米、面、油等年貨,一邊噓寒問暖,一邊去試電暖氣的溫度,還查看了儲藏室里生活補給夠不夠。看到桌子上包了一半的餃子,他立即行動起來,招呼我們一起包起了餃子。
當記者驚訝于范愛保與護林員這樣熟悉時,市林火監測巡護大隊副大隊長張利杰打開了話匣子,“為熟悉掌握林區情況,范局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林區奔走,每天徒步十幾公里,踏遍了邯鄲的480萬畝山林,鞋都不知道磨壞了多少雙,不止跟護林員熟,跟林區每個村里的黨支部書記、負責人都熟!”張利杰說,“為什么發生火情的時候,哪條火線能靠前處置、哪座山可以爬、哪里不能靠近,他總是‘心里有數、手里有招’呀,因為‘邯鄲市林地資源分布圖’就刻在他的腦子里。”
“范局長每次來都跟你們講些什么呀?”記者問起孫書太。
“誰?我不認識啊,哪個局長?”孫書太一臉疑惑,搟面皮的手停頓下來。
“就是他呀,你不是跟他很熟嗎?”記者指指著正忙著揉面的范愛保說。
“哦!他——是局長啊?!”孫書太恍然大悟,“我們都叫‘范主任’,每次來都跟我們講瞭望樓觀測要領,告訴我們遇到火情不要慌,第一時間報告。范主任對山上很多地方比我們還要熟悉,沒有一點架子,這讓我們干起護林工作來,心里很踏實!”
中午,范愛保和涉縣林業服務中心的同志一同看望駐守在石峰林區瞭望樓里的護林員夫妻,并和他們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大家圍坐一桌,氣氛熱烈。
“范局長跟我們特別親近,他來山里巡查的時候從不張揚、更不讓人陪同,問他,他就說‘下來就是要直奔主題,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涉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崔利梅邊吃邊說,“他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可有‘三快’:吃飯快、說話快、走路快,每次見面都是一路奔忙、風塵仆仆。工作中,他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森林防火工作要領,有問必答,我們工作開展起來更扎實、效率高。”
“快過年了,啥時候下山呀?”記者問劉有花。
“不下山,我們已經在這三年多了,逢年過節就是孩子們送吃的上來,孫子孫女也上山來跟我們團聚。”劉有花說,“瞭望樓離不了人,年節更是重要時期,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這樣的。”
1月28日,范愛保和涉縣林業服務中心的同志們在第30號瞭望樓檢查工作。
吃完餃子,我們踏上瞭望樓頂層,這里就是孫書太夫婦工作的地方,包括房頂在內的五個面都是玻璃建成,看起來有點像陽光房。室內面朝不同方向都放置了座椅,方便長時間觀測。
“看,這是我們自己種的菜,有菠菜、蒜苗,韭菜也快出苗了。”劉有花笑得燦爛,“我們沒什么本領,可范主任說,‘守好大山就是你們最大的本領’。”
“和他們一樣的護林員,在邯鄲的山地林場里還有2230個。”范愛保環視群山,他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堅守在大山深處,默默奉獻、埋頭苦干,守護著這片青山林海。
這些與林為伴的人,習慣了寒冷,習慣了艱辛,習慣了寂寞,習慣了讓沙沙作響的松柏林為他們傾述衷腸——如同這銀裝素裹的太行山,安靜,莊嚴。
“一切付出,只為讓巍峨太行綠起來”
下午四點多,范愛保馬不停蹄地奔赴武安市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二中隊。
“春節臨近、冬奧會即將舉行,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更要緊抓‘三個關鍵’,那就是‘關鍵時段、關鍵地段、關鍵區域’,只要抓好這三個關鍵,防火就贏了一半!”范愛保隨時隨地又開始做起森林防滅火培訓,“新加入消防隊伍的同志,多向老同志學習,盡快熟練掌握各類滅火器具的使用要領,體能訓練一定要跟上,我們一起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安定祥和的節日環境……”
范愛保同志在武安市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二中隊檢查工作,并培訓森林防滅火工作人員。
培訓中,范愛保又開始詳細講解滅火器具的使用要領。從新增的斯蒂爾BR600背負式吹風機,到便攜式、手提式風機滅火器,再到高壓細水霧滅火裝置,他都是如數家珍,親身示范。消防隊員們聽得認真,紛紛按照范愛保所講的開始實操,望向他的目光充滿了信任和敬佩。
記者表示也想試試操作吹風滅火器。凈重5公斤的手提式器具一上手,便感覺出了分量,啟動后風力強勁,稍不注意就會偏離目標位置。“這種風機運作起來風速可達33米每秒,能迅速阻斷火源和可燃物之間的聯系,達到迅速滅火的效果。”范愛保說,“操作起來依靠力量和技巧,需要長時間的實操訓練和磨合。”
培訓森林防滅火工作人員,是范愛保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為讓更多的消防隊員、護林員、巡邏員迅速提升防滅火能力。武安市森林消防大隊第二中隊副中隊長李哲告訴記者,正是因為范愛保這樣用心地把自己積累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才使得消防隊員們在短時間內掌握工作要領,“就像范局長常說的,‘平時刻苦磨練,關鍵時刻才會不懼烈焰’,我們就是這樣做的!”
今年23歲的張曉兩個月前剛剛通過統一招考,加入森林消防隊伍,操作起滅火器具來卻已有板有眼。“經過集訓和連續不斷的體能訓練、實操訓練,戰友們都說我進步很大。”小伙子笑著說,“我家就在附近村里,從小我在山里長大,現在保護大山、保護森林,就是保護我們的家,我很自豪!”
據了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林業局黨組的要求,范愛保從2005年開始著手籌建我市第一個縣級專業撲火隊。截至2021年底,全市本級及7個重點防火縣(市、區)都建立了專業森林消防隊,森林消防專業隊員已達到七百多人,各鄉鎮基本都建立了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基本建立了全市以專業森林消防隊為骨干、鄉鎮半專業隊為基礎、群眾義務森林消防隊、當地駐軍、武警、應急消防和企業消防為輔助的森林火災撲救體系,這一體系,在這么多年來的全市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1月28日下午,范愛保奔赴武安市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二中隊,走進消防員宿舍噓寒問暖。
培訓結束時,天色已暗。
從日出到日落,從涉縣廟峧嶺的山頂到瞭望樓,再到武安市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二中隊……范愛保的腳步就沒停。“常有人說,五十多歲的人了,你要保重身體,不要總是這么累。每次我都回答,守護綠色無假期,森林防火不放松,一切付出,只為讓巍峨太行綠起來。”范愛保笑得樸實,“這些年,最值得我驕傲的事情是,依靠多年的學習和累積的經驗,滅火工作中沒有一名工作人員受傷,沒有一例復燃,火情發生處沒有一名群眾傷亡。”
一碗羊雜湯當作晚飯,返程。
明兒一早,范愛保還要踏往北上的征程——代表邯鄲去冬奧會當火炬手。
“很榮幸,很珍惜。”范愛保對記者說。去年6月,范愛保受邀前往張家口,為冬奧會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安全指導,“這次冬奧會,國家高效、高水平推進籌備工作,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各項工作,全力確保相關人員和社會公眾的安全和健康。能為這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很自豪!”
邯報融媒體記者 冀晉萌/文 劉學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