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叢臺區,文明里社區“幸福家園”志愿服務隊對一些裸土裸地進行環保覆蓋,印染廠小區,32棟樓的外墻保溫工程正在進行中;復興區,一條連通康湖生態園、沁河郊野公園、武安九龍山及叢臺區大磨山、紫山的旅游風景道正在全面施工……很多人感嘆,文明是最美的風景。如今,邯鄲變了,變美了,變得更舒心、更溫暖了。
為推動“三創四建”活動深入開展,邯鄲市將今年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目標定位為: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高質量通過國家和省復檢驗收,省級文明城區創建實現新突破。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秩序、社區建設、環境衛生秩序、城鄉面貌、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集貿市場及周邊環境整治、文明服務提質提效、市民文明素質九大提升工程,不斷提高全國文明城市建設質量,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
藍天白云下鳥瞰邯鄲大劇院,古趙邯鄲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城市風貌融為一體,成為文明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 邯報融媒體記者 范文平 攝
讓居民過上“新”生活
6月10日,記者來到人民路49號院看到,這里新建的500平方米小游園清新入眼,樓前樓后處處是綠,小區居民轉角見綠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正在小區休閑、下棋的居民表示,一年來,舊小區呈現新面貌,老居民過上新生活。據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復興區人民路邯鋼社區拆除違建300平方米,清除各類垃圾雜物600立方米,鋪設樓頂防水5600平方米,規劃停車位100個,更換路燈22個,鋪設瀝青路面4200平方米,安裝智能門禁系統,安裝監控攝像頭16個,實現無死角覆蓋。
為讓老小區好看、好住、有溫度,社區開辟特色公共活動空間,建設“四鄰八舍”鄰里中心。“四鄰八舍”鄰里中心是以四鄰工作理念為指導、利用廢棄車棚改造成的功能完善的社區鄰里中心,開設睦鄰會客室、康鄰驛站、助鄰工坊、惠鄰超市、味鄰廚房、友鄰議事廳等八個特色文化空間。居民張先生已經在這里住了將近30年了,他說:“這個鄰里中心真不錯,硬件設施很好,不像以前的社區中心,太小了。最滿意就是一樓的辦事大廳,舒服敞亮,排隊的時候還可以坐著喝喝茶聊聊天。”
記者了解到,我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力度之大前有未有。叢臺區對老舊小區進行了實地踏勘和調研,通過走訪居民、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由居民決定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盡最大能力滿足群眾需求。該區通過匯總收集老舊小區狀況及居民對改造內容、改造方式和施工方案的意見建議,突顯一街道一特色、一小區一品牌,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2019年,該區著力打造37個老舊小區,常興里小區、桂花苑小區、朝陽路11號院等31個老舊小區已經完工,展覽路22號院、聯興苑小區、人民路15號院等6個老舊小區正在進行改造。今年年底,叢臺區將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任務。叢臺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大手筆”,將繪出一幅幅平安、和諧的美麗圖景,到處舊貌換新顏,變身成“花園住宅區”。
按照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邯山區列入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共有478個,今年列入改造計劃的有175個,到今年11月份將全面完成改造任務。據了解,邯山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由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財政局、審計局和街道辦共同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將移交各街道管理。各街道分類抓好改造后小區的后續管理,逐小區明確分工,壓實管理責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發揮社區黨支部引領作用,大力推廣“紅色物業”服務模式,成熟后再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做好老舊小區后續管理,確保小區有人管、管得好。
讓文明服務入腦入心
走進邯山區行政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中心在大廳設置了志愿服務站,2名志愿者掛綬帶,戴志愿帽,在服務臺提供文明咨詢、文明引導、領辦等服務。據工作人員侯艷國介紹,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行政服務中心是政府機構服務辦事群眾的“門面”,是“重要窗口”。邯山區行政服務中心認真做好窗口文明建設工作,要求每個窗口工作人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接好每一個電話,熱情服務好每個辦事群眾,讓文明服務入腦入心。邯山區對母嬰室、無障礙衛生間、消防器材、無障礙通道等設施實行定期維護并做好記錄;為長時間不能認證的群眾提供座椅、飲水等服務;在服務站放置便民服務箱、急救箱、雨傘、飲水機、充氣筒等物品,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在邯山區,記者能夠感受到窗口單位服務人員文明有禮。在峰峰礦區,記者同樣感受到服務貼心,群眾省心。在峰峰礦區一家銀行營業大廳內,遵德守禮提示牌隨處可見,行業規范清晰醒目,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雨傘、打氣筒等物品一應俱全。顧客自進入大廳起,工作人員會主動詢問講解、推薦業務區域、全程協助辦理,形成貼心、省心的“閉環”式服務鏈條。今年以來,峰峰礦區從完善窗口行業服務規范、建立高效投訴處理機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強志愿服務站點建設、刊播公益廣告、增設文明標識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窗口行業服務水平。
按照文明城市建設責任分工,市直機關工委牽頭窗口行業對標整改工作,承擔了全市23類申報點位中13類點位、9類隨機點位中4類點位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導。為鞏固文明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市直機關工委結合行業特點、總結建城經驗,重點做了五項工作,制定下發《窗口工作部對標整改專項工作方案》,廣泛開展文明服務提質提效創建競賽活動。同時,市直機關工委督導各行業根據所屬點位對標整改工作進展,選樹了92個標桿點位,以更高標準打造各行業亮點,樹立學趕目標。在此基礎上,市直機關工委動員各行業主管單位組織開展學習觀摩,發揮標桿點位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高對標整改工作水平。
據了解,目前,我市各窗口單位負責同志認真對照標準找差距、補短板,盯緊薄弱環節、重點環節精準施策,全方位做好整改工作。
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最近,家住東柳中街的居民們發現,懸掛多年的廢棄跨街白色燈帶,一夜之間突然不見了,路過的居民感覺頭頂上亮堂了,也舒適多了。據了解,這是今年以來,市城管執法局全面打造提升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整體環境面貌,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
市城管執法局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一方面從細節入手,加大日常清掃保潔力度,消除衛生死角,科學管理占道經營、店外擺放和馬路市場,確保經營秩序規范有序。實施公廁精細化管理,安裝公廁指示牌510余個,加裝無障礙扶手90余個,沿街單位廁所已對外開放90處。規范渣土車清運市場,有效地打擊私拉亂倒、拋灑遺漏及“瘋狂”渣土車等群眾反映強烈和影響文明城市創建問題。通過開展整治活動,共清理27處亂倒建筑垃圾1172.5噸。另一方面,對主城區重要部位實施“鮮花扮城”和“增花”“增色”工程,進一步提高主城區顏值,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在持續推動主城區環境面貌改善的同時,城鄉環境面貌也大幅提升,特別是鄉鎮及城鄉接合部道路平整、硬化,解決垃圾亂倒、污水亂排、攤位亂擺、車輛亂停、私搭亂建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肥鄉區以問題清單為抓手,持續對各鄉鎮及城鄉接合部開展拉網式排查,真正從細節處找問題、查短板,確保不留盲區、死角。邯山區則從建立健全機制著手促進文明城鄉創建行動開展。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依托2家環衛公司開展村莊和城鄉接合部日常保潔工作,高標準運行城鄉環衛服務一體化和公司化運行制度,全區116個鄉村和11個城鄉接合部村莊實現了清掃、轉運和處理100%。市農業農村局作為城鄉面貌提升工程的牽總單位,堅持“久久為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全面查弱項、補短板,強力推進硬化村莊道路、整治鄉村衛生、倡導文明鄉風等六項重點工作。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馮樹民表示“建設提升文明城市,不僅是全國文明城市品牌的保衛之路,更是一座城市的探尋之路和趕超發展之路。我們將全力以赴迎接國檢,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
疫情期間選樹岳金棟等抗疫“邯鄲好人”;發起公筷公勺倡議;培樹“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文明誠信典型”等典型群體和個人;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開展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創建活動;組織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創建;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今年以來,市文明辦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的安排部署,以迎接國、省檢為契機,深入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九大提升工程,組織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傳遞了正能量,樹立了新風尚,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下一步,市文明辦將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大局,細化分解建設標準,明確責任目標和牽頭單位,制定責任清單,建立“兩級雙循環”的工作機。加大暗訪力度,以實地暗訪為主要形式,重點查看各點位常態創建情況,定期通報督查結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城市頑疾和管理死角盲區,開展跟蹤問效,掛賬督導。加強新聞輿論監督作用,強化典型經驗宣傳和負面曝光,抓兩頭、促中間,有效提升整體創建水平。 (邯報融媒體記者 孟令衛 韓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