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新辦舉行首批國家公園建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批國家公園建設發展情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作為首批國家公園之一,再次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保護面積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國最完整、最多樣的島嶼型熱帶雨林,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的唯一分布地。
★ 建設國家公園,就是要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保護起來,要體現全球價值、國家象征和國民認同,支撐和引領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國家公園由國家主導,屬國家事權,對跨行政區域、大尺度的自然空間進行有效的規劃與管理需要國家統籌謀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負責人黃金城
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類型最多樣,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海南長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下一步,海南還將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 加強熱帶雨林的整體保護。要整合海南中部的尖峰嶺、霸王嶺等20個自然保護地,把保護地之間的生態廊道連接起來,把它們納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范圍,解決人為割裂、保護空缺等問題,使保護面積從原來的2443平方公里增加到4269平方公里,為野生動植物的繁衍提供更加完整的生態空間。
★ 開展熱帶雨林系統修復。通過人工促進修復受損害的天然林和受干擾的次生林,逐步恢復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建立合理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一縣一策的原則制定生態搬遷方案,對核心保護區1885個人開展生態搬遷,探索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的置換,解決搬遷土地的處置難的問題,對于拆除后的區域開展生態修復。打通動植物的物種遷移、傳播通道。
★ 建立更為嚴格的執法制度。進一步修訂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巡護管理等制度,建立網格化的巡護體系。加強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相關市縣國家公園執法隊伍的建設,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行為,對原始熱帶雨林、季雨林、珍稀瀕危動植物原生群落和生境,以及寶貴的遺傳資源實施最嚴格的保護。
★ 健全科研和監測支撐體系。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體系,納入國家林草局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全面掌握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和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變化,依托國家林草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大學等科研院所,進一步加強熱帶雨林、海南長臂猿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科研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海南自由貿易港)
責任編輯胡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