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萬泰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19-08-21 15:54:10


  清華百年校慶時,楊萬泰院士回到母校,并在校友照片墻上找到自己的學生照。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常生軍)云海山川,難見我的身影;寂靜校園,常常伴月迎星;浩瀚書海,我默默地穿行;科學路上,我在風雨泥濘。

  ……

  這是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心聲。他是從邯鄲走出去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楊萬泰。在清華百年校慶時,在北京化工大學60周年師生文藝晚會上,在他的母校成安縣第一中學報告會上,他帶來的自創歌曲《背影》,唱出了一位杰出學者的情懷和堅守。

  “新中國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取得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很多關于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科技工作者應該不忘初心,時刻牢記我們承擔的巨大責任和使命。唯有繼續努力,方能以知識回饋國家,無愧于這個時代。”楊萬泰表示。

  從小村莊到清華,與高分子結緣

  “1977年12月的高考讓我從小村莊來到北京,與高分子化學結緣。高考不僅是我個人的轉折點,更是整個國家的轉折點。”楊萬泰說。

  楊萬泰是成安縣辛義鄉東陽寺村人,初中、高中的歡樂時光在家鄉度過,恢復高考第一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就讀于工程化學系。

  “通知書上寫明報到時間是3天,我買了第一天第一班邯鄲開往北京的火車票。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車。上世紀90年代初,我出國深造第一次坐飛機。若干人生第一次都成為我前行路上關鍵性的一步。”楊萬泰說,在那個年代,坐火車、乘飛機都是令人羨慕的事兒。如今,楊萬泰引用《人民日報》文章說,從半日千里往返的高鐵,到半小時到貨的快遞,再到半秒下載一部電影的5G,不斷提升的“中國速度”刷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回想40多年前,恢復高考,如一聲驚雷,點燃無數莘莘學子“進入大學深造、學成報效國家”的希望之光。楊萬泰高中就讀于當時的省重點高中——成安縣第一中學,班主任兼化學老師是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趙素娥,物理老師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蔣偉,優質的教學資源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1973年底,高中畢業的楊萬泰回村任小隊會計,他不僅學會了打算盤,還練會了盲打和左手打算盤的特技。由于工作出色,兩年后兼任村里團支書。他一直保持閱讀習慣,白天勞動,晚上讀書,不僅看化學、物理等書籍,還喜歡讀《中國通史》。

  楊萬泰說:“我與清華大學、與化學的緣分,從填報志愿那一刻就如影隨形,在高分子這個領域教書、研究40余年。”2017年,時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生物醫用材料北京實驗室主任的他,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2019年1月,楊萬泰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感謝這個時代,是鄧小平堅持改革開放,從教育和科技入手,才有了我們這一批人命運的改變,更有了國家的跨越式發展。”

  見證“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幾十年來,楊萬泰一直保持著每周工作7天的工作習慣,堅持下來絲毫不覺疲憊。

  1982年,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后,楊萬泰選擇了當時化學專業最全的北京化工大學,開始了研究生學習。1985年碩士畢業,留在北京化工大學任教。1993年,學校推薦他去瑞典皇家工學院公派留學,他僅用了2年零4個月時間就拿到別人需要5到7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學位。為縮短留學時間,他選擇用瑞典語授課的課程,聽不懂就先記下圖表、公式,再用查字典的方式弄清楚老師所授內容。

  1996年8月,楊萬泰回到國內開展新的研究工作,兩年后他受導師邀請再飛瑞典做了半年高訪。這半年對他影響巨大,“感覺自己站到一個更高的地方,與未來對話。”

  現實中,很多關于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是材料,材料的基礎是化學。楊萬泰以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一直在啃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硬骨頭。1998年,他調整研究方向,將研究對準整個高分子化學領域國際上的幾個重大難題——光催化表面C-H鍵轉化反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體系、非均相聚合新方法等高分子化學基礎研究等。多項專利成果已進入工業應用。其中,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改性化學的方法學研究,為解決“全球巨量廢棄烯烴利用”難題提供了新途徑。

  在楊萬泰眼里,由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領跑者,在一些重大關鍵領域,我國正在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第一個院士工作站建在家鄉

  雖然離開故土多年,但楊萬泰始終關心支持家鄉發展。2018年以來,他先后被聘為市政府智庫專家、邯鄲學院“河北省雜環化合物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邯鄲經濟結構轉型把脈問診,為邯鄲科技教學事業貢獻智慧。

  “我的第一個院士工作站一定要設在家鄉。”楊萬泰的這句話給成安縣科工局局長任彬彬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2018年9月18日,簽約地點在清華大學楊院士辦公室。”成安縣科技副縣長李冰凡說,她坐在楊院士的電腦前,完成戰略合作協議的終稿修改。

  這一幕被隆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志廣用手機記錄下來。韓志廣說,楊萬泰增選為中科院院士后,不少單位找過來,希望設立院士工作站。但院士態度很堅決:“家鄉更需要我,我要先為家鄉盡綿薄之力。”

  隆海生物是楊萬泰從縣里兩個工業區幾十家企業中篩選出來的。作為全球首家在聯合國碳交易平臺掛牌的企業,隆海公司的生物柴油主要出口歐洲,是全球二氧化碳減排的貢獻者。楊萬泰與隆海生物敲定3個研究課題,其中儲能新材料項目研究方向是把電能儲于生物微晶蠟,著眼解決太陽能和風能利用效率低的難題。

  日前,正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的韓志廣又一次走進清華大學,將新研制的十八碳甲酯延伸產業鏈生產生物材料送到楊萬泰團隊,具有戰略意義的合作已經開篇。

  能趕上這個時代太難得

  2018年3月25日,楊萬泰回到離別46年的母校——成安縣第一中學。熟悉的校園,泛黃的老照片,讓他覺得所有的一中故事都不曾走遠。

  “傳承科學精神,點燃青春夢想”報告會上,楊萬泰以自身求學奮斗經歷,激勵成安一中莘莘學子樹立遠大理想,為夢想而奮斗。

  “知識改變命運,你們現在的教育教學條件和我們上學時相比有了飛速提升,這得益于祖國的強大,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得益于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付出。希望你們鍛煉身體,博覽群書,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率真的性情,深邃的思想,曲折的經歷,豪放的歌聲……聽了楊萬泰的演講,成安一中教師劉旭光即興賦詩一首:“寄言鄉子弟,奮爭趁年少。一要讀書多,二須身體好……”

  師生相聚,已經80多歲的老師激動地流下幸福的眼淚,依然像當年教學時一樣勉勵楊萬泰。楊萬泰深情地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是幾千年中國歷史上變化最快、變化最好的時代,能趕上這個時代太難得。我們要為這個時代而自豪。”

  □人物簡介

  楊萬泰,男,1956年10月出生,成安縣東陽寺村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7年11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任中國化工學會特種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染料工業協會色母粒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學部委員及Biomacromolecules、《高分子學報》《中國化學快報》《膜科學與技術》等雜志編委。

  主要從事光催化表面C-H鍵轉化反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體系、非均相聚合新方法等高分子化學基礎研究。其研發的自穩定沉淀聚合綠色新技術,為解決“全球巨量廢棄烯烴利用”難題提供了新途徑。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日本最新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