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在一眾清潔電器廠商中,追覓科技不是最先向外拓展產品邊界的,但卻是步子邁的最大的那一個。
這個月上旬,追覓宣布進軍大家電領域;3月19日,追覓在名為“生而無界”的發布會上推出了兩款空氣凈化器;一天之后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追覓一口氣展示了空調、冰箱、洗衣機、洗碗機、蒸烤箱等一眾家電產品。
這一“激進”的做法彰顯了追覓的野心,同時也引來了外界的質疑。追覓在大家電領域的技術優勢在哪里?與巨頭們的渠道差距又通過什么方式彌補?白電和廚電領域競爭烈度不遜于家庭清潔賽道,追覓貿然進入是否自不量力?
01
高調進軍的背后,找增長還是講故事?
在追覓官方的對外敘事中,進入大家電賽道是為了找增長。“希望大家電產品能成為追覓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帶來更多業務機會并推動業績增長,并借此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追覓科技全球研發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時曾表示。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最大動因是第一增長曲線漲不動了。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年銷量為654萬臺,之后便進入下行區間,2021年為578萬臺,2022年下跌至441萬臺,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刺激,2023年和2024年銷量回升,分別為458萬臺和525萬臺,但依然沒有回到4年前水平。
與此同時,行業前五企業的市占率從2020年的83.1%升至2024年的90%,石頭科技(688169.SH)、科沃斯(603486.SH)、追覓等頭部品牌主導市場。這意味著不能再變大的蛋糕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尋找其他蛋糕成為可行之策。
大家電賽道的蛋糕夠大,且存在持續變大的可能。“受益于國家政策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當前大家電領域正處于新一輪的替換周期當中,且高端化、智能化、生態化成為新的家電消費趨勢,這讓一部分企業看到了新的機會。”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在此背景下,拓展產品品類成為一眾清潔電器廠商的共識,鰲頭財經了解到,石頭科技早在2023年便進入了洗衣機市場,科沃斯也推出過多功能空氣凈化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產品。
相比于老對手們的徐徐前進,追覓一開始便高舉高打,一下子切入了白電和廚電領域,這樣的做法也引發了外界對于其動機的懷疑——是真的尋找新的增長曲線,還是在為其海外上市“講故事”?
畢竟與清潔電器品牌相比,大家電企業有較高的估值空間。去年3月份,追覓傳出年內境外IPO的消息,但隨后遭到了追覓否認??莆炙购褪^科技早已實現上市,追覓雖然沒有公布過上市計劃表。有媒體報道,去年7月份追覓搭建紅籌架構,此舉一般是在為海外證券發行鋪路。
02
“技術創新”名不副實,技術來源陷入商業道德爭議
追覓如此大張旗鼓的底氣在哪?他的答案是技術創新。在追覓的對外“敘事”中,智能清潔領域積累的高速數字馬達、AI智能算法、雷達技術、機械臂技術等可跨品類復用,能切實解決部分大家電產品的用戶痛點。
鰲頭財經梳理發現,追覓的“技術創新”并沒有說的那么強大。追覓官網上顯示,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013項,但天眼查則顯示,追覓共有專利344個,其中發明專利116個,直到去年才有與大家電品類相關的專利,但在數量上也乏善可陳,只有兩項用于冰箱的發明專利、兩項射流器的外觀設計專利以及一項用于洗碗機的實用新型專利。
換言之,僅有5項大家電領域新專利的追覓在核心技術上并無優勢,“技術創新”又從何而來?
與此同時,追覓的技術創新還曾陷入商業道德爭議。今年1月份,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在個人朋友圈發文指責某掃地機器人公司惡意挖人,他表示該公司在內部推行“斷指計劃”,用三倍工資挖角掃地機行業的友商員工,拿到商業機密,再在三個月后開除;去年7月份,九號公司創始人王野也曾在名為“順位CEO”的微信群中公開批評某公司實施“斷指計劃”,并表示“歡迎大家把我的發言截圖發朋友圈、發給自己的高管團隊,不用打碼。”
外界紛紛猜測兩位創始人所指企業為追覓科技,王野更是在3月14日在朋友圈曬出了追覓HR發給自己的邀請信息。
除了“自詡”的技術創新和商業道德爭議,追覓還屢屢陷入知識產權官司。天眼查顯示,追覓共涉及89件司法案件,其中61.8%的案件身份為被告,25.84%的案件案由為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原告方中則包含科沃斯及子品牌添可、云鯨、徠芬、戴森等一眾“友商”,已有部分案件判決追覓科技敗訴。
03
供應鏈 渠道需“補課”
與占據市場多年的白電巨頭們相比,追覓不僅在核心技術上沒有優勢,在供應鏈和渠道上更是差距明顯,而這些都是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大家電領域的競爭是全方位的,渠道、供應鏈、品牌力、價格力都是競爭的一部分,海爾(600690.SH)、美的(000333.SZ)等白電巨頭在這些方面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積累。
“拿空調來說,在上游元器件上美的、格力等大型企業有技術實力自行研發、生產,中小型廠商只能向供應商購買,目前尚不具備規模優勢的追覓自然也不具有較高的議價權,這無疑會影響產品的毛利率。”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這也是追覓定位高端大家電的原因之一,高定價能提升其利潤空間,從而一定程度上消弭供應鏈成本高帶來的影響。”
渠道建設對于追覓也是不小的挑戰。前不久追覓透露,截至目前其全球線下門店數量突破6000家。相比之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美的、格力(000651.SZ)的全國線下門店數量已超3萬家。
大家電消費具有重體驗、重售后的特點,消費者們也大多會選擇線下體驗后再進行消費決策。這意味著線下覆蓋率與巨頭存在差距的追覓先天不足,在線下用戶觸達和轉化上失了先機。
“巨大的線下渠道差距難以短時間內趕上,追覓等廠商應揚長避短,在線上渠道發力,這也是家庭清潔品牌的優勢所在。”前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份,碧桂園、行云集團等投資者從追覓的股東行列中退出。其中行云集團是追覓海外業務的重要渠道商,雙方還曾簽署戰略協議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外界猜測行云集團的退出或與追覓遲遲不能兌現投資回報有關。當行云集團與追覓的關系不再那么緊密,或許會對追覓的渠道建設帶來影響。
單一品類做大后開始多元化發展,追覓的做法與白電三巨頭的發家史如出一轍,但環境變了,彼時的增量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當下的存量市場則競爭異常激烈。擁有野心是好事,可當下的追覓科技并沒有實力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