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郭曼曼
出品丨鰲頭財經
在當今全球經濟深度融合的時代,商品與文化跨越國界自由流通已成為世界發展的顯著特征。中國白酒,這一承載著華夏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傳統釀造瑰寶,雖擁有醇厚迷人的韻味,卻在邁向國際化的道路上充滿坎坷。
“白酒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民族特色產業,承載著千年釀造技藝與文化傳承。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白酒國際化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強文化軟實力、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舉措。”全國人大代表,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白酒行業調整期的挑戰性、復雜性再度加劇,中國白酒出海已然成為酒企必答題。
如何讓這散發著獨特東方魅力的瓊漿玉液,成為全球消費者競相追捧的世界臻品呢?筆者認為,要為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創造適宜環境,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生動講述中國白酒故事,讓中國白酒真正成為世界通用的“文化語言”。
01
破冰:奮力打破國際化發展枷鎖
當前,全球烈酒出口規模超400億美元,中國白酒出口僅占2.4%。2024年我國白酒商品累計出口1.64萬千升,僅占當年國內白酒產量0.39%;出口額9.66億美元,與烈酒進口額21.25億美元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這其中既有缺乏頂層設計和國家平臺大力支持,也有標準、政策關卡、飲酒文化差異等原因。”梁金輝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曾指出,現階段中國白酒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華僑華裔,在歐美市場,白酒的種類稀少,數量也極為有限。在“年份原漿·年三十”第三屆年文化節活動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美總站原負責人、高級編輯江和平也提到,在美國,飲酒同樣是重要的社交方式,但中國白酒在美國市場卻難覓蹤跡。
外國人天生不喜歡中國白酒嗎?實則不然。長期以來,文化差異、標準不同以及法律障礙,如同重重堅冰,阻擋著白酒邁向國際市場的步伐。白酒的國際化推廣陷入了“越被動越難推進,越難推進就越停滯,越停滯就越被動”的惡性循環。中國白酒若想實現國際化破局,必須摒棄“等風來”的消極思想,堅定對白酒品類和自身文化的自信,主動規劃出海的航線。
面對這一困境,白酒行業自然要積極求變。各級政府也應加大扶持力度,為白酒“走出去”打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組織企業抱團出海,整合政府、學校等多方資源,制定系統全面的“走出去”方案和統一的出口標準。助力中國白酒企業逐步參與到國際酒飲市場規則的構建與完善工作中,在國際烈性酒標準體系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讓白酒標準成為國際酒飲市場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02
領航:以酒為媒拓展全球“朋友圈”
白酒國際化的“東風”究竟在哪里?這需要各大酒企主動探尋,化被動為主動,勇敢地“迎風而上”,在困境中尋求突破。文化,無疑是白酒國際化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眾多白酒企業紛紛借助文化活動和品牌故事,向世界展現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
2024年2月,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四海同春”歐洲慰僑訪演活動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盛大舉行。古井貢酒以酒為橋梁,主動出擊,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精彩表達。4月,古井貢酒香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古井貢酒·年份原漿文化研究院(阿拉木圖、塔什干中心)順利揭牌,來自中亞國家商界、文化界等不同領域的多位高級研究員共同品鑒中國白酒,領略東方味道。此外,古井貢酒還將中國白酒的芬芳傳播到新西蘭、澳大利亞、柬埔寨等地,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品牌推廣宣傳活動,全方位展示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
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國際化環境,成為白酒出海的關鍵“橋頭堡”,在白酒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4月,古井貢酒·年份原漿2024中國酒文化全球巡禮中國香港站盛大開啟,古井貢酒·年份原漿文化研究院(香港中心)正式成立。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更好地輻射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還能借助香港這一國際化文化交流平臺,廣泛傳播中國白酒文化。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在法國多維爾市舉辦的第六屆中法文化論壇上,浪漫氛圍彌漫。古井貢酒化身來自中國的友誼使者,在現場演繹了一場東西方文化激情碰撞的白酒故事,生動詮釋著中法人文交流的“雙向奔赴”。
近年來,古井集團確立了“再造一個數字化、國際化、法治化新古井”的宏偉戰略目標,提出“讓中國白酒成為世界的語言”“中國釀 世界香”的響亮品牌主張,穩步開拓海外市場。白酒企業通過與國際品牌和機構合作,實現了資源互補和市場拓展。
除了積極“走出去”展示自我,古井集團還通過“請進來”深化國際合作。據悉,古井集團與法國卡慕集團合作建設的威士忌蒸餾坊項目將于今年完工。這個融合了亳州中藥特色及養生文化的草本威士忌項目,在業內備受矚目。古井集團與卡慕集團情誼深厚,雙方多次深入交流,合作領域從市場拓展逐漸延伸至產品開發。“古井+卡慕”這兩大國際知名品牌的強強聯合,為古井貢酒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開辟了全新路徑。
03
揚帆:申遺助力中國白酒駛向國際藍海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無論是火爆外網的“China Travel”,亦或是以中式美學震撼外國網友的《黑神話·悟空》,又或是轟動硅谷的Deepseek,中國文化的輸出讓世界的焦點聚焦在中國。而中國白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承載者。它擁有悠久的歷史、精湛絕倫的工藝、卓越非凡的品質和厚重深邃的文化,這些特質構成了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物質與精神兼具的“雙重美學”,是中國白酒獨特優勢。
中國白酒要實現國際化,僅依靠個別企業的努力遠遠不夠,全行業的抱團發展至關重要。2023年4月,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古井貢酒、瀘州老窖、李渡七家酒企攜手聯合,發起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中國白酒老作坊”的名義,共同推動中國白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聯合申遺備受各界關注。一方面,中國名酒企業抱團出擊,這是歷年來中國白酒國際化行動中聲勢最為浩大、力量最為強大的一次;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聯合申遺搭乘“文化”的東風,找到了契合的戰略發展路徑。這一舉措充分彰顯了中國白酒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非凡的文化價值,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中國白酒老作坊是中國重要的工業類遺產,例如古井貢酒釀造遺址,本身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含兩口古井、明清釀酒遺址、明清窖池群四個單體。明清窖池群最早建于明正德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我國目前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古窖池群之一。
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歷程的見證,是歷史的珍貴記憶。目前,登錄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酒類遺產將近20項,大多集中在歐洲、中東、北美等地區。若“中國白酒老作坊”成功申報世界遺產,將填補亞洲“酒文化”世界遺產和中國工業類世界遺產的空白,極大地提升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助力“中國釀”真正實現“世界香”的美好愿景。
此外,梁金輝還建議,支持行業協會組織龍頭企業,加快制定中國白酒國際標準,構建適應國際貿易的白酒標準體系;與主要烈性酒生產國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談判,提升中國白酒在國際烈性酒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由國家牽頭優化國際酒類貿易規則,將白酒作為國際貿易談判的重要品類,爭取更加優惠的關稅安排,提高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價格接受度;積極推動搭建標準、文化、商務、海關、出入境檢驗、行業協會等多部門參與的平臺,制定一系列的白酒出口優惠政策,助力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將白酒納入“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全球行動優先領域,助力中國白酒從“民族瑰寶”邁向“世界名酒”
隨著中國白酒國際化逐漸成為行業的廣泛共識,各大白酒品牌主動破局的意識不斷增強。中國白酒,這一承載著千年文化的“液體黃金”,正以嶄新的姿態登上世界舞臺,從“文化自信”邁向“全球共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白酒成為世界語言的那一天一定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