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石磊
出品丨鰲頭財經
坐擁近400萬粉絲的趙明,以往在微博上頗為活躍,言談內容多是圍繞榮耀展開,不過,他最近一次發言則是在1月29日,以拜年的方式與粉絲互動,別無其他。如今趙明的微博認證已經變更為“前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CEO”。
時間往回推至1月中旬,這個被曾被外界視為榮耀“靈魂人物”,在微博發長文與榮耀告別,他寫道,“十年榮耀,是時候打個結了。以后不會再有明哥發布會的名場面了。”
在趙明發布這份告別信前幾個小時,1月17日,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內網發布公告稱:“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短短3天之后,經常出現在新品發布會上的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以及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相繼離職,目前姜海榮的微博賬號認證也已更改為“前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CMO”。
當下,榮耀正處于沖擊資本市場的關鍵時期。2024年年底,榮耀方面表示,公司股改已完成,之后將適時啟動IPO流程。然而在這是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上,榮耀發生巨變。
重要人事的變動背后,是榮耀市場份額的“失守”困境。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榮耀的市場份額下滑至13.7%,在國內手機市場的排名降至第五位。
全球科技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出的危險信號則更為醒目。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榮耀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依次為16%、15%、15%,呈現出逐季下滑的趨勢。而到了第四季度,榮耀已淪為“其他”。縱觀全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達到2.85億臺,實現了4%的增長。然而,市場總量在增長,但屬于榮耀的份額卻較上一年有所下滑,僅位列第五。
01
意料之外的權力更迭
榮耀,作為華為自2013年起精心培育的子品牌,起初以互聯網手機為主打產品,深耕中低端市場,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曾一度逼近17%。
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受美國芯片斷供事件的沖擊,華為消費者業務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同年11月,華為做出重大決策,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徹底退出新榮耀的股權結構,也不再參與其經營管理決策。榮耀獨立后,曾面臨一段艱難的時期。趙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從華為獨立出來,榮耀經歷過一段‘有什么物料就做什么’的困難時期。”他還提及,榮耀獨立后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最低時僅有3%。
趙明早在1998年就加入華為,從一名普通的算法研發工程師起步,歷任技術銷售、3G基站研發負責人、無線產品管理部部長、無線CDMA & WiMAX產品線總裁、全球無線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意大利代表處代表、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等多個重要職務。2015年,趙明正式接任華為榮耀總裁一職。2020年11月,榮耀完成與華為的切割,趙明出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榮耀長達10年的核心人物,趙明可謂見證并推動了該品牌從華為子品牌到獨立公司的轉型。
震驚與難以置信,這幾乎是大多數榮耀員工在聽聞趙明離職消息時的第一反應。李涉(化名)自2021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后便加入榮耀,從事安卓系統應用開發,他表示,1月17日晚,他和同事得知趙明離職的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能吧”。
事實上,趙明的離職并非毫無預兆。早在1月14日,坊間便流傳出趙明即將離職的消息,更有傳言稱他將攜整個榮耀Magic 7團隊一同離開。對此,榮耀官方迅速作出回應,堅決否認了這些傳聞。
然而,事態的發展出乎意料,3天后的1月17日,榮耀官方發布了公告:趙明因個人原因辭去了公司董事、CEO等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由李健接替趙明,繼續推進公司的各項工作。
作為新任CEO,李健此前鮮少在公眾視野中露面。根據可查閱信息,他于2001年加入華為,2017年起進入華為監事會,在戰略管理和全球化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21年,李健加入新榮耀,先后擔任管理團隊核心成員、副董事長、董事、人力資源部總裁等關鍵職務。
趙明在充滿不舍的離別信中寫道,“從2015年負責榮耀品牌算整整10年,提筆猶豫了很久,非常遺憾地宣布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我將辭別榮耀.......十分遺憾無法陪榮耀走向下一個10年。”
02
市占率持續下滑之困
榮耀換帥風波背后的一個大的背景是,其正處于沖刺上市的關鍵階段。
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正式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更名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完成后,榮耀將適時啟動IPO流程,通過首發上市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沖擊上市是近年來榮耀的主要敘事元素。2023年11月,公司明確表態將推進IPO進程,并計劃引入多元化戰略投資者。2024年8月,榮耀進一步披露將于第四季度啟動股改,為IPO鋪路。此后,公司上市步伐明顯加快,先后引入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基石資本旗下基金、特發基金、代理商投資平臺以及A股上市公司三人行等在內的多家戰略投資者。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榮耀股東層由23位股東組成,包括深圳市鵬程新信息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信資本有限責任公司、京東方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類型涵蓋了地方國資、代理商、產業鏈供應商、運營商、第三方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資本市場布局現狀,目前僅有小米集團和傳音控股分別登陸港股和A股市場。在此背景下,榮耀加速推進IPO進程,其能否成功躋身上市手機廠商行列,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2017年10月,正值小米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之際,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家企業上市,應該選擇在企業處于正向發展階段,基礎很穩健,業績也很穩健的時候。那么,將視線轉向榮耀,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它是否迎來了啟動上市的最佳時機呢?
根據IDC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2023年第三季度及2024年第一季度,榮耀分別以19.5%、19.4%和17.1%的市占率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但這種高速增長并沒有得以持續。2024年Q1至2024年Q4,榮耀在國內手機市場的市占率分別為17.1%、14.5%、14.6%、13.7%,連續4個季度市占率持續下滑。
在多數行業人士看來,榮耀手機市場影響力下滑,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華為的回歸。Canalys數據顯示,從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穩步提升,尤其是在2024年第四季度,當榮耀跌出市場前五榜單之時,華為卻以1.29億臺出貨量,緊追榜首的蘋果,最終以17%的市場份額,與vivo并列第二。
外部環境的激烈變化,確實會給品牌自身帶來了巨大挑戰。相比之下,vivo、小米等廠商守住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一對比鮮明地反映出,榮耀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核心競爭力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從戰略層面來看,榮耀正全力沖刺高端市場,并大力拓展海外業務,以期實現出貨量的持續增長。在2024年12月底發布榮耀Magic7 RSR時,趙明在接受采訪時再次強調:“海外有太多市場等著我們開發,是未來手機銷量增長的核心來源。”
然而,開拓海外市場注定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征程。根據IDC最新報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總出貨量同比下降6.4%至12.4億臺。在這一競爭格局中,蘋果以2.321億臺的出貨量和18.7%的市場份額首次登頂年度冠軍。三星以2.234億臺的出貨量和1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小米穩居第三,出貨量達1.685億臺,市場份額維持在13.6%。傳音和OPPO分別以8.6%和8.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榮耀未能進入全球前五,具體出貨量數據未被單獨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