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IPO、商業化、追風口 2024科技行業向“現實”妥協

來源:中原新聞網發布時間:2025-01-16 15:34:04

  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AI的淘金熱仍未完全消退,賣鏟子的英偉達是最大的贏家,2024年,其市值從1.2萬億美元漲至3.28萬億美元;AI眼鏡成智能可穿戴設備新寵,人形機器人企業集中涌現;“低空經濟”成貫穿全年熱詞,曾經的熱詞“自動駕駛”則紛紛“流血”上市。

  2024年,科技行業有了新風口,也暴露出了不少老問題,機遇仍在,挑戰亦存。

  01

  AI由虛向實

  大模型轉向應用層面

  AI大模型浪潮狂奔兩年后,終于在2024年放緩了腳步,鰲頭財經梳理發現,截至2024年年底,國內188項通過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的大模型有近三分之一未再公布大模型訓練或應用落地進展。

  行業融資也在減少,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AI領域共發生融資439起,總融資金額約為564億元,這一融資金額僅為2023年的80%。

  腳步放緩并非意味著AI大模型熱度下降,而是大模型廠商紛紛從訓練階段轉向推理階段,從基礎模型的研發轉向了應用層面的開發,從虛走向實。

  大廠相繼推出面向C端的智能硬件,百度(09888.HK)推出小度耳機、小度眼鏡等智能穿戴設備;科大訊飛(002230.SZ)繼續在教育和會議場景發力,推出了訊飛會議耳機和學習機;抖音集團也推出了Ola Friend耳機,定價賣到了千元級。

  中小型廠商則在內容生產應用上發力,尤其是在視頻內容上。愛詩科技在2024年初推出了其產品PixVerse,截至目前已有1200萬全球用戶數,月活用戶數也近600萬。像愛詩科技一樣可以和sora“掰掰手腕”的中小型廠商還有很多,如Sand AI、智象未來等,他們的出現證明了AI大模型在B端的商業前景,但與此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

  AI由虛向實改變的還有算力市場,“算力”這一大模型訓練早期的稀缺資源,如今已是買方市場。據鰲頭財經梳理,2024年以來有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進入算力租賃市場,這其中有11家處于虧損之中。

  02

  智能穿戴設備擴容

  AI眼鏡成為新風口

  AI大模型由虛轉實,與AI融合的可穿戴設備成為科技界新風口,其中AI眼鏡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后的又一主流人機交互設備。

  中信證券的研報顯示,2024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約為300萬臺,預計2025年將達到1000萬臺;研究機構wellsennXR的預測則顯示,2035年全球AI+AR眼鏡的銷量將達到14億臺,與智能手機的規模相當。

  面對增量廣闊的藍海市場,國內廠商紛紛押注,其中有自身便擁有AI大模型的互聯網廠商,如前文提到的百度;也有背靠大廠的科技創新廠商,如雷鳥科技,其最新推出的AI拍攝眼鏡便由阿里云通義薄系列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持。

  2024年以來,智能眼鏡行業諸多品牌發布了多款新品,包括Rokid、影目科技、億道信息、谷東科技等,在外界看來,2024年只是AI眼鏡行業小試牛刀,2025年才是AI眼鏡的大年,其將代替智能手表成為新一代可穿戴智能設備風口,引領下一代終端變革。

  03

  機器人企業注冊量創新高

  “百機大戰”即將上演

  同樣受益于AI技術成熟的行業還有人形機器人。GGII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0.17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規模將達到151億美元。

  2024年,國內人形機器人市場方興未艾。數據顯示,國內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80.84萬家,2024年全年注冊18.88萬家相關企業,注冊量創近10年新高;融資也是頻頻發生,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發生融資60余起,其中22起為億元級別融資,宇樹科技、本末科技、銀河通用、星動紀元、星海圖等企業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賽道已稍顯擁擠,截至2024年年末,國內人形機器人整機廠商已超過80家,部分車企、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場。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當下人形機器人賽道正處于從0到1的突破階段,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的迭代,‘百機大戰’或在不久的未來上演。”

  04

  低空經濟開局之年

  eVTOL落地C端依然很遠

  2023年12月,低空經濟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于是整個2024年“低空經濟”高頻出現,于是2024年成為了低空經濟的開局之年,其中最熱的門類當屬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2024年2月,eVTOL實現了從深圳到珠海的跨??绯强罩泻骄€全球首飛;3月,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成立,對低空經濟全年的政策支持進行了收尾。

  低空經濟前景廣闊,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風口之下,玩家涌入,搶先入局的是汽車廠商,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已經收獲了超過3000臺超前預訂訂單,并計劃于2026年開始交付;長安汽車(000625.SZ)也于年底攜手億航智能共同打造飛行汽車;12月18日,廣汽集團(601238.SH)舉辦廣汽飛行汽車品牌暨新產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全新飛行汽車品牌——GOVY高域。計劃2025年啟動適航認證,2027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出示范運行方案,引領未來交通變革。

  政策指引、發展迅速,但eVTOL距離落地C端依然有距離。鰲頭財經了解到,eVTOL若想投入商業化運營,還需要取得生產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型號合格證、標準適航證、運營合格證等證件,當下小鵬匯天、億航智能、沃蘭特、沃飛長空等企業均在積極取證。

  05

  自動駕駛扎堆流血上市

  “天上飛的”成為發展新趨勢受到各方矚目,“地上跑的”卻需要通過IPO募資紓困。2024年,“上市”成為一大批自動駕駛公司的關鍵詞。

  2024年1月份,RoboSense速騰聚創登陸港股;8月,黑芝麻智能成為港交所第二家借助18C規則上市的企業;10月24日,地平線也登陸港交所;10月25日文遠知行在納斯達克上市;11月7日希迪智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11月27日小馬智行登陸納斯達克……2024年以來,中國共有14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上市或推進上市流程。

  扎堆上市融資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研發投入和亟待解決的商業化難題,地平線在過去3年多時間里虧損超過175億元,文遠知行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也累計虧損超50億元。

  “自動駕駛行業前期成本巨大,同時商業回報慢,隨著一級市場融資活動的減少,相關企業需要通過上市輸血。”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相關企業扎堆上市也意味著行業到了洗牌期,擁有穩定商業模式和持續業績增長的企業將會跑出,剩下的將面臨淘汰的結局。”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女女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 | 婷婷激情五月天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