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陳希
出品丨鰲頭財經
財報鬧大烏龍,作為上市銀行,西安銀行(600928.SH)是第一家。
11月底,西安銀行披露更正版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將2024年前9月合并口徑下“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由原先的5.56億元調整至8.29億元。
此前,因為財報錯誤,“第三季度員工倒貼3000萬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兩個月前,西安銀行因為財報信披問題剛被“罰”過。
西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跡象。今年半年報顯示,該行逾期貸款超百億,較2023年末翻倍,不良貸款率(簡稱“不良率”)急劇攀升。
2023年度,西安銀行分紅率低至10.11%,在A股42家銀行中墊底。
身兼黨委書記、董事長等四職的梁邦海正面臨著重重挑戰。
01
“不長記性”剛被罰又出錯
西安銀行的財報鬧了一個大烏龍。
西安銀行此前披露的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5.56億元。半年報顯示該項數值為5.87億元。
對比發現,第三季度,西安銀行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3127.2萬元。這意味著,員工辛辛苦苦工作了3個月,不但拿不到一分錢,還要“倒貼”銀行3千多萬元。這一異常現象引發市場高度質疑。
西安銀行急忙更正。更正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8.29億元。這意味著,第三季度,該行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2.42億元。
對于上述更正事項,西安銀行稱,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項目的子目“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部分金額誤列示至“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子目中。更正項目均屬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對公司合并及母公司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使用的現金流量凈額”不產生影響,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以及合并和母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均不產生影響。
西安銀行還稱,將進一步加強財務信息審核,由此給投資者帶來的不便,該行深表歉意,敬請投資者諒解。
因為財報出問題,西安銀行剛剛被“罰”過。
9月30日,西安銀行發布公告,該行收到陜西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西安銀行2020年至2022年資產負債表中,“金融投資”科目下部分金融資產分類不準確。
陜西證監局認為,該行時任董事長郭軍、行長梁邦海、負責財務工作的副行長黃長松對上述問題負主要責任。陜西證監局決定對西安銀行、郭軍、梁邦海、黃長松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當時,西安銀行表示,已經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完成了上述警示函中所述問題的整改,未來將更加嚴格按照監管法規要求,不斷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才過去兩個月,又出了同樣的財務信息披露問題。
財務報表準確無誤,是銀行業經營的基礎,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關鍵內容之一。在關鍵問題方面出錯,足以說明西安銀行在治理結構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鰲頭財經梳理發現,上市銀行財報鬧烏龍,西安銀行是第一家。此前,多家銀行招股書出現差錯。
2016年9月,杭州銀行招股書披露的預計募集資金總額和募集資金凈額出現錯誤。2022年11月,湖北銀行披露的招股書,出現兩家中介機構提供的數據與銀行官網披露的年報數據不一致的情形,涉及資產規模、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等多項重要指標。
02
營收止步凈利下降不良攀升
西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跡象。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銀行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5.29億元、19.27億元,同比增長9.69%、1.14%,營收凈利雙增。
近幾年,西安銀行的業績呈下降趨勢。2018年、2019年,西安銀行的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為兩位數,從2020年開始,好的勢頭不再。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該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1.38億元、72.03億元、65.68億元、72.05億元,處于止步不前狀態;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56億元、28.04億元、24.24億元、24.62億元,2022年、2023年的歸母凈利潤均不及2019年。
同樣,今年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也不及2019年至2021年的同期水平。
具體來看,營業收入中,利息凈收入39.04億元,同比下降3.02%;非利息收入16.24億元,同比增長60%。非利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31.39;投資凈收益8.34億元,同比增長11.2%;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5.12億元,同比增長1173%。
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大幅增長推動了公司營業收入增長。
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何突然暴增?西安銀行沒有解釋,2020年至2023年的前三季度,該行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分別為-1.44億元、1.01億元、0.11億元、0.40億元。
突然暴增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給西安銀行業績穩定性帶來了不確定因素。與此同時,西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跡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36.13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32.25%;不良率1.64%,較上年末上升0.29個百分點,堪稱是大幅飆升,A股銀行增幅“第一”。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經營正常的銀行,不良率變動多在0.01個百分點左右。
A股42家銀行,今年前三季度,不良率變動幅度僅次于西安銀行的紫金銀行,其不良率1.30%,上升0.14個百分點,也遠低于西安銀行。
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西安銀行的逾期貸款達108.07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61.67億元,增幅達1.33倍,占貸款總額的5.03%;重組貸款82.50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41.30億元,增幅達100.27%,也是翻倍增長,占貸款總額的3.84%。
逾期貸款、重組貸款合計占貸款總額的8.87%,這一比例,在A股銀行也是“第一”。
03
身兼四職的梁邦海面臨挑戰
西安銀行及梁邦海面臨著嚴峻挑戰。
官網顯示,西安銀行是一家以國外大型銀行、國內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為主要戰略投資者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自1997年成立以來,歷經財務重組、引進戰投、企業更名、跨區域經營、綜合化發展、數字化轉型等戰略步驟,成為西北首家A股上市銀行。
在首個外資銀行參股的西部銀行、西北首家A股上市銀行等光環之下,不僅經營業績、資產質量不理想,西安銀行的客戶集中度也明顯偏高,存在風險。
今年半年報顯示,西安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率7.41%,2022年、2023年分別為6.74%、7.37%;上半年,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率達64.62%,2022年、2023年分別為41.25%、55.13% 。
64.62%,已經大幅超出監管紅線50%,西安銀行在A股42家銀行中“遙遙領先”。其他41家銀行的這一指標均低于50%。
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率高達64.62%,說明西安銀行對前十大客戶存在一定程度依賴,存潛在風險。
西安銀行的人事問題,也受到市場關注。管理層失衡,是外界對時下西安銀行的評價。
今年7月,陜西金融監管局核準梁邦海的董事長任職資格。梁邦海同時辭去行長職務,但在聘任新任行長并獲得監管資格核準前,仍然由梁邦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今年4月,西安銀行董秘石小云辭職。截至目前,這一職位仍然空缺,由梁邦海代行董秘職責。
目前,梁邦海身兼西安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董秘四個關鍵職務。
西安銀行高層因為超期服役而受到監管關注。今年4月,陜西證監局對西安銀行、廖志生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該行現任獨董雎國余、廖志生截至 2022年11月已連續任職滿6年。雎國余 2023年3月提交辭職報告,但該行至今未完成獨董補選工作。廖志生明知連續任職已超6年,仍繼續任職并領取津貼,至今未提交書面辭職報告。隨后,廖志生辭職。
此外,黃長松、張成喆均自2016年8月擔任西安銀行副行長,至今已經超過8年。該行另一副行長狄浩也是2016年8月上任,今年6月18日離世。
業績、資產質量均承壓,身兼四職的梁邦海,將如何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