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 王杰仁
實習生 丨 田雨
出品丨鰲頭財經
74歲的劉永好出手,他要擴大在民生銀行(600016.SH,1988.HK)的話語權。
11月19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化工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新希望化工”)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民生銀行股份,“希望系”持股比將超過5%。
目前,“希望系”持有民生銀行4.96%的股份,位居第六大股東,本次增持完成后,將晉升為第四大股東,也將是大家人壽之后的第二位持股超過5%的股東。
1996年,劉永好聯手盧志強等資本大佬發起設立民生銀行。2006年,作為第一大股東,劉永好卻被踢出董事會。
2015年,以“安邦系”為代表的險資強勢殺入,劉永好則主動撤退。
近幾年,與劉永好纏斗的“泛海系”等股東紛紛爆雷,已經無力與劉永好爭奪。
在分析人士看來,劉永好此番進擊舉牌,所圖的是擴大民生銀行話語權,甚至是控制權。他有多大把握?
01
舉牌“拿回”話語權
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銀行,從誕生之日起,民生銀行就受到資本追逐。
公開信息顯示,1993年,劉永好聯合盧志強、馮侖等民營企業大佬,提議建立一家民營銀行,以解決民企融資難題。在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等人的支持下,民生銀行順利籌建。1996年,民生銀行正式成立,59家創始股東均為工商聯企業成員,包括新希望創始人劉永好、巨人投資史玉柱、“泛海系”掌門人盧志強、“東方系”張宏偉、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王玉貴等知名民營企業家。
2000年,民生銀行A股上市時,經過清理,主要股東為“希望系”“泛海系”和“東方系”,呈現三足鼎立之勢。經叔平擔任民生銀行第一任董事長,“希望系”持股11.73%,位列第一大股東,劉永好被推舉為副董事長。
2006年,董文標當選民生銀行董事長,張宏偉、盧志強繼續擔任副董事長,而正在主持民生銀行會議的劉永好則被踢出董事會。直到2009年,劉永好才重返董事會。
圍繞民生銀行的股權爭奪,一度十分激烈。
除了“希望系”“泛海系”和“東方系”,2007年,中國人壽通過定增成為民生銀行持股5%以上重要股東。
2014年開始,“安邦系”耗資近400億元歷經連續12次增持,拿下了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位。
面對“安邦系”凌厲攻勢,劉永好選擇避其鋒芒,通過減持撤退。而“東方系”選擇與華夏人壽(“明天系”代表))結盟,成為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盧志強曾稱,“不贊同一家企業絕對控制民生銀行”。
但是,劉永好并未放棄民生銀行。2018年,安邦保險被接管。2019年及2020年,劉永好通過34次增持,使得“希望系”持股比回升至4.96%,逼近舉牌線。近3年,劉永好未再有動作。
如今,劉永好突然發力,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根據民生銀行公告稱,“新希望集團看好本行長期發展,其子公司新希望化工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本行股份”。截至公告日,新希望集團控制的南方希望實業和新希望(000876.SZ)合計持有民生銀行總股份比例4.96%。增持后,“希望系”合計持有民生銀行總股份比例將超過5%。民生銀行將就持股5%以上股東變更事項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報送核準申請。
如果劉永好舉牌順利成行,那么,“希望系”將成為民生銀行第四大股東,也將是大家人壽之后的第二個持股超過5%的股東。
在分析人士看來,大家人壽作為險資股東,不太會真正深入運作實體企業。劉永好的舉牌,目標可能是“拿回”民生銀行的話語權。
02
被大佬影響的民生銀行
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從出生就具有特殊性,即在股權分散、股東博弈中前行。
民生銀行建立之初,匯聚了一批資本大佬,股東榜堪稱是“資本群雄譜”。彼時,服務民營企業,是民生銀行的職責所在。
曾經,“希望系”“泛海系”“東方系”股東三足鼎立。2006年,董文標上任董事長,“希望系”的話語權有所弱化。
2011年,郭廣昌的“復星系”入局,通過旗下的南鋼股份從二級市場買入股份成為股東。2012年9月,民生銀行遭海外機構做空,H股股價6天暴跌16%。彼時,“復星系”大手筆增持穩股價。當年,郭廣昌進入民生銀行董事會。
“安邦系”“復星系”......你方唱罷我登場!到2020年,對民生銀行有重大影響的股東,只剩下“希望系”“泛海系”“東方系”。
“泛海系”創始人盧志強,通過房地產行業積累起財富后,在金融領域縱橫馳騁,拿下全金融牌照。“泛海系”資產規模一度達到3000億。
“東方系”掌門人張宏偉,早在1994年就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高居第二位,成為當時的東北首富。旗下的東方集團1994年登陸A股,是中國最早實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民營企業之一。東方集團主營糧油加工銷售、農業供應鏈服務等,張宏偉頻頻資本運作,先后參股聯合能源、民生銀行、ST錦港等,資產版圖不斷擴張。
盧志強、張宏偉多年來一直擔任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在中國銀行業黃金10年及白銀時代,民生銀行實現了高速增長,并以“小微之王”著稱。2019年,民生銀行營收首次超過1800億元、歸母凈利潤538億元。民生銀行原行長洪崎曾坦言,“銀行利潤太高,我們有時候都不好意思公布”。
2021年以來,民生銀行營業收入持續下降,歸母凈利潤回落至300億元級,徘徊不前。今年前三季度,該行營收凈利雙降。
備受業內關注的是,民生銀行的資產質量堪憂。而這,與股東有一定關系。
2020年,激進擴張的“泛海系”財務危機爆發,民生銀行受到波及。2020年底至2022年底,“泛海系”作為民生銀行貸款規模最大的關聯方,貸款余額連續3年超過210億。2023年底,“泛海系”在民生銀行的貸款余額仍有187.26億。
民生銀行不惜與股東翻臉,多次向法院起訴,向“泛海系”追債。
今年6月,“東方系”爆雷,東方集團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進行重整。截至今年6月底,“東方系”在民生銀行的貸款余額雖然明顯下降,但仍有70多億元。
與股東對簿公堂,民生銀行能否追回債權,具有不確定性。
03
劉永好的好算盤
此番,劉永好舉牌民生銀行,算是“趁虛而入”。
截至11月25日,民生銀行A股收盤價3.89元/股,處于相對低位。
民生銀行的經營仍然承壓,今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18.24%,環比也下降11.40%。這表明該行尚未恢復元氣。
前不久,李嘉誠父子大手筆減持郵儲銀行,引發市場對銀行業價值的爭議。
劉永好對銀行業有偏好。2016年,劉永好曾與小米集團的雷軍等聯手發起設立四川希望銀行(后改名為四川新網銀行),新希望集團持股30%,為第一大股東。此外,其還參股了萊商銀行、保定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等。
“手握”新網銀行等,劉永好為何還要“劍指”民生銀行呢?作為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之一,無論是規模、信貸能力,還是盈利能力,民生銀行都具有一定優勢。民生銀行的金融牌照價值,歷來被視為優質資產。
投資民生銀行,新希望收益不菲。早在2017年,劉永好曾在視頻節目《財約你》中透露,投資民生銀行后,通過股票分紅、送股以及減持等,累計收益超過100億元。
新希望對民生銀行的持股比為4.18%,按照權益法進行核算。2019年,新希望來自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為22.47億元,占公司當年凈利潤的36.36%。
近幾年,民生銀行的歸母凈利潤明顯雖然下降,但新希望從其獲得的投資收益依然不少。2020年-2023年,新希望獲得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4.35億元、14.36億元、14.72億元、14.96億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2021年至2023年,受“豬周期”影響,新希望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5.91億元、-14.61億元、2.49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新希望實現歸母凈利潤1.5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3.71億元。主要原因是,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生豬市場回暖。
生豬市場回暖,“希望系”的經營壓力隨之緩解,劉永好有了運作空間。
有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泛海系”“東方系”已經無力與劉永好繼續爭奪,劉永好可以借此機會加強對民生銀行的話語權。在該人士看來,劉永好最終所圖的,可能是民生銀行的控制權。
當然,劉永好有機會拿下控制權,但有多大把握,還很難說。
目前,民生銀行有一個新入局者。2023年三季度開始,深圳立業集團通過不斷增持,目前持股比達到4.49%,為民生銀行第四大股東。今年6月,深圳立業集團實際控制人林立進入民生銀行董事會。
當然,即便不能拿下民生銀行控制權,劉永好仍將有不少收獲。除了投資回報,民生銀行也為“希望系”旗下企業輸血。根據民生銀行2023年年報,銀行已核定新希望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在未來兩年內的關聯交易額度為113億元。
劉永好最終能如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