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姜晨
出品丨鰲頭財經
消費金融行業“優等生”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消金”)意外變成了“差生”。
今年上半年,興業消金實現營業收入51.88億元,同比下降6.30%,凈利潤2.77億元,同比下降78.09%。
在已經披露半年業績的20家消費金融公司中,興業消金的凈利潤同比降幅排名第二。2016年以來,公司也是首次出現中期凈利潤下降。
興業消金一直被視為“業績黑馬”。2020年至2023年,凈利潤連續4年穩居行業前三。
興業消金凈利潤為何閃崩?公司沒有解釋。近3年,公司不良貸款率(以下簡稱“不良率”)持續攀升,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
為了應對業務規模擴張,今年2月底-7月初,公司舉債百億。
備受關注的是,興業消金在經營方面屢現違規,今年上半年,公司因5項違規被罰170萬元。
01
半年凈利罕見大跳水
興業消金業績罕見大幅跳水。
今年上半年,興業消金實現營業收入51.8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49億元,減少幅度為6.30%;凈利潤2.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87億元,同比減少幅度達78.09%。
這是一份較為糟糕的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有2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成績單。其中,中銀消金的凈利潤墊底,虧損3.05億元,同比下降208%,降幅最大,而興業消金的凈利潤同比降幅排名第二。
與之對應的是,寧銀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11.61%,建信消費金融公司、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公司、中原消費金融公司等凈利潤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凈利潤同比降幅接近80%,對于興業消金而言,是罕見的。
歷史數據顯示,2016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興業消金的營收凈利持續雙增。其中,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2.64億元,較2016年中期的0.56億元增長2157.14%.
今年上半年,興業消金首次出現營收凈利雙降,凈利潤表現可以用“閃崩”來形容。
興業消金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全球銀行20強興業銀行控股子公司,興業銀行持股66%,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背靠興業銀行,興業消金迅速成長為“優等生”,并被外界稱之為“業績黑馬”。2015年,正式運營的第一年,實現營業收入1.51億元、凈利潤-0.49億元。2016年開始盈利,當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6.04億元、1.02億元,此后至2022年,營收凈利持續雙增。2022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1.15億元,凈利潤24.93億元。
2023年,興業消金的經營業績走勢發生了變化。當年,營業收入為112.30億元,同比增長約18.95%,延續了增長勢頭;凈利潤為 20.72 億元,同比下降約16.89%。
盡管在2023年凈利潤首次出現年度下降,但2020年至2023年的4個年度,興業消金的凈利潤仍然穩居行業前三。
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跳水,興業消金經歷了什么?
02
資產減值損失激增
凈利大跳水的背后,興業消金的經營質量、資產質量雙承壓。
截至今年6月底,興業消金總資產726.51億元,與2023年底的869.17億元相比,減少142.66億元。期末,各項貸款余額724.85億元,較2023年底的864.11億元減少139.26億元。
資產減少、貸款余額減少,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
近兩年,興業消金的資產減值損失激增。2019年至2021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17.46億元、23.90億元、25.99億元,分別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34.68%、36.94%、30.90%,占比均30%左右。
2022年、2023年,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42.80億元、66.05億元,同比增長64.68%、54.32%,均為高速增長,同比增速均明顯高于當期營業收入。
這兩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2.31%、58.52%,均大幅攀升。
顯然,急速增加的資產減值損失,導致凈利承壓。市場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降,可能也是如此。
中誠信國際在對興業消金2024年跟蹤評級公告(以下簡稱“評級公告”)中指出,興業消金2023年計提貸款及墊款信用減值損失65.62億元,同比增長53.82%,撥備費用在撥備前利潤中的占比為73.16%,同比上升16.66個百分點。
興業消金提高撥備計提力度,與資產質量承壓、不良率同比上升有關。2021年-2023年,興業消金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1.04億元、16.04億元、21.49億元,不良率分別為1.9%、2.14%、2.49%,均為逐年上升。
根據評級報告,2021年-2023年,興業消金關注類貸款余額分別為7.2億元、10.73億元、20.86億元,其中2022年、2023年同比增長48.90%、94.38%。
2021年-2023年關注類貸款余額占比分別為1.24%、1.43%、2.41%,次級類貸款余額分別為10.46億元、12.72億元、21.24億元,占比分別為1.80%、1.70%、2.46%。
2023年,關注類貸款余額、次級類貸款余額同比均大幅增長,這兩類貸款快速增長,興業消金不良資產增加的風險加大。
興業消金也在尋求轉讓不良資產。今年8月28日,興業消金在銀登網發布《關于2024年第1期個人不良貸款 (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未償還本息總額為0.63億元,轉讓起始價為153萬元。
03
發債百億的雙刃劍
在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興業消金大規模舉債,存在風險。
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27日至7月9日,興業消金共計發行了5期金融債券,規模合計為100億元,期限均為3年。
根據評級報告,隨著業務規模擴張,興業消金的總債務相應增長。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債務為734.35億元(包含拆入資金、應付債券及其應付利息),同比增長14.06%。
2023年,共發生利息支出20.90億元,同比增長7.97%。當年,經營現金流-22.20億元。
盡管承受著巨額債務利息支出,興業消金仍然大規模舉債。
對此,金融行業人士分析稱,金融債券利率相對較低,如果通過低成本的長期資金來擴大業務規模,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優化資產結構,提高流動性,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這些資金不能較好促進主營業務發展,達不到發債的預期,公司承擔的債券利息,就會影響盈利能力。
對于債券募集資金用途,興業消金表示,將用于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進一步促進主營業務發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不過,從今年上半年的貸款規模下降、近兩年資產減值損失大幅上升、不良率攀升等指標來看,興業消金大規模舉債究竟為了什么,需要打個問號。
在經營過程中,興業消金還存在被投訴、被處罰等問題。
近年來,興業消金頻頻遭受投訴。2023年7月,有借款者在啄木鳥投訴平臺投訴興業消金利率欺詐、高利貸,當事人稱,申請借款時明確要求利率不超過10%,實際利率是2分1厘6(換算成年利率為25.92%)。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興業消金的投訴量為2456件,投訴內容包括暴力催收、非法竊取通訊錄信息、高利貸、高額擔保費等。
根據此前公開報道,興業消金被指涉及服務費和砍頭息問題。
在裁判文書中,有借款人稱,興業消金放款后,第三方通過代扣指令從20萬元借款中代扣2.16萬元,并強制要求購買保險花費4004.11元。對此,法院未予支持。
還有判決顯示,借款人申請借款7萬元,被收取2800元服務費,法院最終認定的借款本金為67200元。
今年6月2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泉州監管分局對興業消金作出行政處罰,罰款170萬元,主要涉及五項違規行為,包括未按規定及時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合作機構管理不審慎、將貸前調查關鍵環節外包、違規改變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條款,以及貸款“三查”不到位,貸款資金由他人歸集使用并償還。
今年5月,興業消金換帥,戴敘賢上任董事長,劉慶華接任總裁。“優等生”變動了“差生”,新任管理層能帶領興業消金重回行業前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