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李鑫
出品丨鰲頭財經
八角籠中,優秀的拳手往往善用組合拳,通過將直拳、勾拳、擺拳等不同拳法或同一拳法的不同套路組合起來,連續擊打對手,旨在使對手應接不暇,最終送給對手致命一擊。
在汽車市場競爭中,汽車企業在戰略層面,往往也需要使出組合拳,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對于賽力斯而言,其最近就打出了一套讓對手摸不清的組合拳:收購問界商標、100%控股賽力斯汽車 、入選央視品牌強國工程、入股華為引望……乍一看,賽力斯的這些舉措有些讓外界看不明白,但實則奠定了未來大發展的堅實基礎。
01
“品牌”與“股權”在手 心中不慌
今年7月,賽力斯發布公告擬從華為收購問界商標及專利,同時華為將繼續支持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自賽力斯和華為聯手造車以來,其共同打造的問界品牌大獲成功,已經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智能電動豪華汽車品牌新標桿。
同時,賽力斯還著手在股權層面采取戰略行動。工商信息顯示,8月13日,賽力斯已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少數股東持有的賽力斯汽車19.355%股權收入麾下。至此,賽力斯汽車的股權也被賽力斯完全持有。任何一家企業,無疑都是希望品牌和股權統一在手的,雖然短期內付出了一定的資金成本,但其在未來將會收獲超出預期的回報。
就在賽力斯完成兩大戰略行動不久之后,問界還入選了央視“品牌強國工程”,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汽車強國戰略合作伙伴”,正式向外界宣布“智慧重塑豪華”的品牌宣言。一系列動作,讓本就大熱的問界品牌持續處于聚光燈下,保持著超高的曝光度。
02
賽力斯入股引望與華為合作全面升級
在這之后,賽力斯還做了一件大事,入股引望取得10%股權,成為僅次于華為的并列第二大股東,這是其組合拳中的關鍵一拳。在造車這件事上,對于賽力斯和華為雙方而言,早已離不開彼此。如果沒有雙方最開始的跨界合作,成功打造了問界品牌,就沒有后續其他車企的爭相效仿。因此,賽力斯成為引望股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通過入股引望公司的方式繼續在智能化領域保持技術領先,也確保了賽力斯在未來發展中不會有關鍵技術上的后顧之憂。
因此,在簽約儀式上,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對雙方的深化合作充滿信心:“賽力斯堅定與華為跨界合作,持續結出碩果。本次投資入股引望公司標志著賽力斯與華為升級為‘業務+股權’的全面合作,開啟雙方合作從1到N可持續發展的新起點。賽力斯將堅定支持引望成為汽車產業智能化開放平臺,力爭三年計劃實現問界年產銷百萬量級目標,帶動引望百萬臺套供應,實現共贏。”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更是高度評價雙方合作,“問界是華為與車企跨界合作并獲得商業成功的一個典范。華為及引望將為問界提供更加可預測、可管理、可持續的技術和供應保障,幫助問界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喜愛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同樣對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引望聚合了華為智能車業務的眾多核心技術,華為將全方位支持引望持續領先,服務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本次合作標志著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更加全面、緊密。未來華為和引望將持續支持問界品牌向上,推出更多新品。”通過一系列關鍵動作,賽力斯不僅持續夯實行業里與華為合作程度最深的車企地位,并且將雙方的發展目標也深度綁定。
03
前瞻布局讓對手從看不起到看不懂
賽力斯的組合拳讓外界看不懂,讓同行摸不清,但其實在公司長達38年的發展歷史上,這樣的戰略舉措并不罕見。
經過三次創業,從一根彈簧到一輛汽車,再到如今的智能電動汽車,賽力斯不斷地求生求變、升級發展,從自主創業到合資造車,再到跨界業務合作,每一次都經歷了從別人看不起到看不懂的過程。尤其是第三次創業,堪稱典范。八年前的2016年,賽力斯從美國硅谷起步,高起點進入高端智能電動汽車賽道。2021年賽力斯與華為雙向奔赴,開啟跨界業務合作,聯合設計為用戶帶來了行業領先的問界M5、M7、M9三款豪華汽車產品。今年上半年問界排名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榜第六,其中問界M9蟬聯50萬以上豪華車市場銷量第一,持續刷新中國高端車型銷量新紀錄。看起來,好像賽力斯只是做對了選擇而已,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和華為攜手造高端新能源車,雙方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一開始就冒著極大的風險,外界也充斥著嘲笑、誤解甚至敵視,如果不能堅持干事創業的初心,自然容易動搖、猶豫甚至放棄。
不是誰都能跟華為合作,并且取得成功。但賽力斯選擇了堅持到底,用實踐徹底擊碎了車圈所謂的“靈魂論”,還引發了眾多車企的模仿跟隨。不得不感嘆,賽力斯這家企業所取得的每一個階段性的成功似乎都有些偶然,但串在一起,又注定是必然。這是因為這家企業具備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韌性,尤其是具備了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操盤能力,才讓自己越跑越快。賽力斯的英文名稱SERES,音譯源為希臘語,有著絲綢之國的含義,象征著東方,也意味著高端和豪華,而中國汽車工業正需要這樣的汽車企業在這個新時代蹚出一條中國高端汽車品牌的“絲綢之路”,從而開創屬于自己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