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一邊手握數億的流量池,一邊面對著高達萬億規模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很難有互聯網企業不動心,快手也不例外。
近日,天眼查顯示上海盛大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全資股東海南眾合云聯科技有限公司發生了股權變更,由“海南眾合云睿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變更為“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4個月前剛剛拿下網絡小貸牌照,快手又通過收購的方式“曲線救國”,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加之4年前獲得的支付牌照,快手在金融領域的主要牌照相繼補全,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意圖也愈發明顯。
01
起大早,趕晚集
快手尋找新增長路徑
互聯網金融是塊大蛋糕,誰都想來分一杯羹,4年前,快手便開始進行相關業務的布局。
鰲頭財經了解到,2020年起,快手先后申請了“老鐵支付”“老鐵電商”“老鐵嚴選”等商標,涉及網上銀行、保險信息、金融管理、信用卡支付受理等服務,并在當年11月收購了支付機構易聯支付,間接拿下支付牌照。
彼時的快手拿下支付牌照更多是為了電商業務服務,支付牌照可以幫助平臺規避“二清”風險,所謂“二清”即二次清算,是央行在2017年明令禁止的電商平臺經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顧客向商戶支付的資金會先由平臺保管,之后再由平臺結算給商戶。
盡管早早拿下支付牌照,但快手的“老鐵支付”時至今日仍未上線。目前,快手商城的支付渠道只有“支付寶”“微信”和“銀聯”。這導致了第三方支付商每年都要從快手拿走一筆不菲的“分成”,快手財報顯示,2023年其電商商品交易總額為1.18萬億元,支付渠道手續費為25.59億元。
“抖音和快手同一年拿下了各自的第一張支付牌照,目前抖音已經擁有了線上和線下的支付渠道,但快手的支付業務落地卻慢了許多。”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支付牌照不僅是電商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企業涉水金融業務、合規展業的前提,更是延伸到其他金融服務的關鍵環節,隨著快手陸續拿下小貸、保險等牌照,快手的相關業務建設必須加快。”
快手在支付領域可謂“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從另一個角度看,快手現在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是為了尋找新的業績增量。
2023年,快手實現了全年盈利,今年一季度也延續了盈利的態勢。歷史財報顯示,快手2023年實現營收1134.7億元,實現凈利潤64億元,實現經調整凈利潤102.7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94億元,實現經調整凈利潤43.9億元。
但在另一方面,快手電商業務的增速出現了放緩甚至停滯的跡象,2020至2023年,快手電商交易額增速分別為539.10%、78.41%、32.52%、31.43%,今年一季度,快手電商業務交易額增速降到了28.2%,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隨著快手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其增長速度也逐漸見頂。與此同時,快手的直播業務營收還在今年一季度下滑,同比減少了8%至85.75億元。
如此背景下,快手倘若想持續保持盈利能力,互聯網金融可以成為最好的現金牛。
02
互聯網金融生意難做
快手面臨挑戰
就目前而言,快手支付、網貸、保險等互聯網金融業務仍處于落地階段,具體開展仍需要一段時間,但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首先便是合規問題。高利率、暴力催收是互聯網金融老生常談的問題,在快手助貸業務的服務提供商中,此類問題層出不窮。
鰲頭財經查詢快手借錢板塊發現,其展出了洋錢罐、省唄、好會借、360借條和拍拍貸5家第三方服務商,在消費調解平臺黑貓投訴上,這5家平臺的累計投訴量高達12萬條,其中拍拍貸以47298條投訴居于榜首。
盡管并未直接參與互聯網借貸業務,但為相關平臺引流已經讓快手“引火燒身”,黑貓投訴上有不少用戶表示,在快手借錢上進行消費貸的過程中遭遇了高利率、暴力催收、高額擔保費等問題。
“快手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參與程度較低,僅提供為貸款平臺引流的助貸業務,在拿到牌照之后,可能會遵循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既有路線推出貸款產品或信用產品。”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快手目前做的仍是“賣流量”的生意,而且是“賣兩頭”,不僅將流量賣給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將流量賣給“反催收”相關人員。所謂“反催收”便是相關博主或人員利用貸款逾期人員的恐懼心理,教唆貸款人惡意投訴或有償代理投訴、協商還款等,最終達到減免息費、本金、甚至索賠等目的。
鰲頭財經了解到,此前快手曾啟動過針對“反催收”內容的專項治理,封禁了多個賬號,但目前平臺上仍有大量“反催收”相關內容,相關內容在快手的盛行也反映出了快手可能面對的另一項風險——回款率。
在快手的用戶構成中,低收入、低年齡、低學歷的用戶居多,此類人群應對金融風險能力較差,更下沉的用戶群體意味著快手相較于其他平臺有著更大的回款壓力和違約風險。
如此情況下,如何平衡好產品利率、合規和回款率是快手開展金融服務的一大挑戰,快手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