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會想到,曾經在自動駕駛領域風光無限的明星創業公司——禾多科技,如今已經深陷困境,且翻身機會渺茫。據悉,禾多科技日前在北京與廣州召開了關于廣汽重組事項的股東會,但重組方案未得到所有股東支持。
禾多科技內部人士透露,創始人倪凱已經發內部信,告知員工重組遇阻一事,并表示公司將無法支付7月工資和到期的欠薪及公積金。
此前,從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了解到,禾多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下稱“禾多科技”)被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46606元,立案時間為2024年7月3日,案號為“(2024)粵0114執6856號”。
這并非禾多科技唯一的被執行人信息。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披露,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也將該公司列入被執行人名單,案號為“(2024)京0108執16203號”,立案時間為2024年7月12日,標的為284878元。
從2017年成立至今,禾多科技到底經歷了什么?對主要投資人帶來哪些影響?值得探究。
01
資本一度看好 創始人躊躇滿志
在自動駕駛創業圈,禾多科技絕對是一家明星公司,創始人倪凱有著十分光鮮的履歷。
公開信息顯示,倪凱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和計算機系(研究生),后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系取得博士學位,并進入微軟參與了三維地圖和HoloLens增強現實眼鏡的研發。2013年加入百度IDL,擔任深度學習研究院高級科學家,實際負責百度無人車的技術研發和路測,成為百度少帥計劃的一員。
2017年6月,倪凱正式宣布成立禾多科技,獲得由IDG和四維圖新領投、知合控股和BAI跟投的千萬美元級別天使輪融資。
“在早期,自動駕駛是一項前瞻性技術,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誰都不清楚,資本在投項目的時候,主要看創始人的技術實力。”一位業界人士透露,倪凱和其他幾個項目的創始人一樣,都是當時自動駕駛圈的技術大拿,因此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禾多科技趕上了自動駕駛的風口,因此一路看漲,陸續獲得資本的數輪投資,尤其是廣汽資本,堪稱遇到貴人。
2021年,禾多科技宣布,與廣汽資本簽署投資協議,成功獲得C1輪融資。
2022年,廣汽集團通過廣汽資本領投完成了禾多科技的C2輪融資,用于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創新開發、規模化量產等領域,C輪融資總計資金額1億美元。
2023年7月,禾多科技宣布完成人民幣3億元C3輪融資,由廣東粵科金融集團和廣汽資本共同領投。
廣汽資本背后是廣汽集團,這等于是讓禾多科技抱上了甲方大腿,因為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能夠拿到整車企業的項目定點,就意味著營收和資金流,意味著生存和發展。
廣汽確實給了禾多科技量產項目,2021年10月,廣汽集團與禾多科技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宣布搭載禾多科技自動駕駛系統的首款廣汽車型2022年上市。
彼時的倪凱也曾躊躇滿志,他在2022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25年將是一個關鍵時間點。除了自主研發自動駕駛的造車新勢力,一大批傳統車企正在突圍,不可能每家車企完全自建團隊、搭建系統,也不會出現只剩幾家車企的寡頭局面,像禾多科技一樣的自動駕駛公司將迎來機遇。”
02
丟掉主要客戶 重要合伙人出走
原本禾多科技迎來的將是一片光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遲遲未實現智駕方案量產項目的交付。
根據媒體的報道,禾多科技并未與廣汽達成更深度的智能駕駛全棧合作,即它給廣汽提供的不是完整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一位接近禾多科技人士稱,廣汽與禾多科技是從高階起步,后續禾多科技曾嘗試擴展中階等更多合作,但未能實現。如今只負責供應廣汽大部分車型的高速NOA和少部分車型的泊車功能,其余交由Momenta、商湯絕影等其他供應商完成。
還有媒體報道稱,2023年,另外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menta與禾多科技競爭廣汽項目,最終Momenta獲勝,并在幾個月時間內迅速完成項目需求適配。
此外,禾多科技曾經拿下另外一家大客戶奇瑞的定點項目,但據傳已經被禾多科技有償轉給另外一家友商。
禾多科技不僅丟掉了客戶,還出現了重要合伙人離職出走的情況。今年年初,禾多科技的重要合伙人,禾多科技高級副總裁、合伙人蔣京芳離開禾多科技,而且帶著團隊部分核心人員,加入知行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蔣京芳曾在博世工作21年,擔任過ADAS業務單元中國區負責人、高級副總裁等職務,2021年6月加入禾多科技,出任高級副總裁、合伙人。加入禾多科技后,蔣京芳將不到10人的蘇州團隊,發展到上海、蘇州兩個團隊近200人。
03
投資恐打水漂 影響廣汽智能化
如今的禾多科技正處于最危險的境地,而有著“地大華魔”智駕四小龍之稱的地平線、大疆車載(已更名“卓馭”)、華為車BU、Momenta卻在不斷攻城略地,紛紛拿下車企的量產定點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也在紛紛加碼智能駕駛,而曾經對禾多科技寄予厚望的廣汽集團,可能在智能化進展方面受到一定的拖累。
2021年,廣汽集團、廣汽資本與禾多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時,官方的報道明確表示,禾多科技是市場知名的自動駕駛量產化解決方案的公司,廣汽集團將與禾多科技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面對中國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產業化的加速發展,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打造符合未來主流市場需求的產品,提升廣汽品牌的科技附加值和競爭力。
顯然,禾多科技沒有承擔起提升廣汽品牌科技附加值和競爭力的重任,而廣汽的高階智駕技術方案產品的量產速度也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
今年4月12日,在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經理馮興亞正式宣布,不依賴高精地圖,有導航就能開的城市NDA正式發布,該項技術會陸續應用到昊鉑車型上,并力爭在下半年實現全國覆蓋。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賽力斯問界、上汽智己、小鵬汽車等汽車品牌的城市NOA已經在去年年末以及今年年初陸續實現正式推送,廣汽慢了一拍。
不難發現,禾多科技確實辜負了廣汽的信任,從曾經的“寵兒”變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而作為禾多科技外部第一大股東的廣汽,又該如何處理后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