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李躍
出品丨鰲頭財經
幾年前,蔚來、理想、小鵬相繼登陸美股,造車新勢力三強的地位由此確立。高光時刻自帶濾鏡,彼時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質疑、各家持續虧損的不確定性、后來者的圍攻……隨著納斯達克鐘聲的敲響,被一一沖淡。
如今,這一幕正在智能駕駛領域重現。
上個月底,自動駕駛“獨角獸”公司文遠知行提交了在美國通過美國存托憑證(ADR)形式上市的文件,此次IPO將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牽頭。無獨有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小馬智行計劃于今年9月赴美進行IPO,并且已有明確IPO投資意向的機構投資者。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陸續開啟上市進程,其中包括黑芝麻智能(02533.HK)、地平線等專注于自動駕駛芯片解決方案的芯片級企業,也有諸如佑駕創新、Momenta、縱目科技等主要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為主的企業,目標上市地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中國香港。
可以預見,率先拿到IPO晉級門票的智駕公司必將重塑行業格局,一場淘汰賽也將隨之開啟。
01
嗷嗷待哺的“獨角獸”
天眼查資料顯示,文遠知行成立于2017年,是全球領先的L4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如今仍處于虧損階段。
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文遠知行分別實現營收1.382億元、5.275億元、4.018億元,分別凈虧損10.073億元、12.985億元、19.491億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503億元,凈虧損8.82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超51億元,其中研發費用近28億元。“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盈利,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持續。”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提醒。
公開數據顯示,文遠知行在2021年至2023年間,自動駕駛出租車總共賣出不足20輛。對此,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列舉出了包含“商業模式尚未經過驗證”等風險因素。
“無人駕駛出租車要掙錢,必須依靠規模效應。以目前行業的成本來看,當一家企業在一個城市內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保有量超過1000輛,即可達到基本的盈虧平衡;但要實現真正大規模商業化,無人駕駛出租車需要對城市內出租車實現5%-10%的替換率。” 賽可智能CTO于乾坤認為。
而即便是將成為“自動駕駛AI芯片第一股”的黑芝麻智能,短期內也很難打破虧損的局面。最新公告顯示,黑芝麻智能申請通過港交所IPO發行3700萬股股份,發行價指導區間為28港元/股至30.3港元/股,股份從今日(8月8日)在港交所開始交易。截至上午10時30分左右,黑芝麻智能股票跌幅超過26%。
招股書顯示,黑芝麻智能此次募集資金約80%將用于未來5年的研發,約10%用于提高商業化能力,另外約10%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從黑芝麻智能公開的財務數據可看到,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收入分別為6050萬元、1.65億元、3.12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23.57億元、27.54億元、48.55億元。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提到,虧損還有擴大趨勢。
除此之外,像地平線、縱目科技、佑駕創新等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3年累計虧損分別為175.23億元、15.86億元5.68億元。
“目前各家都逃不過盈利難題,虧損也是這些智能駕駛企業選擇上市的一個原因,這也是其上市后股價走勢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企業應聚焦于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逐步實現商業化落地,建立起健康的現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才有可能成長為真正的行業龍頭。”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02
特斯拉再現“鯰魚效應”
在張孝榮看來,智能駕駛這條路前程似錦,也荊棘叢生。隨著車企紛紛自研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入華的臨近,將給中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和考驗。
在7月底的特斯拉二季度財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明確表態:FSD進入中國的審批手續今年內就會下來。早在2021年,特斯拉就推出了FSD的Bate版本,從V12版本開始,特斯拉的FSD開始名聲大噪,因為從各種測試的結果來看,它的表現都越來越像人類駕駛。
有國內汽車企業相關技術人士表示,特斯拉FSD已領先國內無人駕駛1.5-2年。據悉,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汽車數量約180萬臺,如果都裝載FSD,這180萬輛車將變成無處不在的、可感知、可規劃、可決策的汽車機器人。
“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電動車公司,更是一家可持續能源公司、人工智能公司和機器人公司”,這是馬斯克對這家公司的定義。不得不承認,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鼻祖級公司,特斯拉一次次地在中國市場扮演著“鯰魚”的角色。
10年前,特斯拉登陸中國市場,自此,一場優勝劣汰的革命在新能源市場掀起巨浪。特斯拉的到來,不僅攪活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打破了企業靠補貼存活的謊言,同時倒逼企業快速成長,適應競爭,變相成就了比亞迪全球銷冠的地位。不僅如此,特斯拉憑借成本“大殺器”,讓新能源汽車迅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回歸到智能駕駛領域,特斯拉FSD的到來,對眾多初創型智能駕駛公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中泰證券認為,若特斯拉在國內開放FSD功能,一方面將提升智能駕駛滲透率,另一方面將刺激國內企業加大自動駕駛投入,行業邁向商業化拐點趨勢正在顯現。興業證券分析指出,從投資節奏看,特斯拉是智能駕駛的錨,FSD后續進展或再超預期,年內或有較多事件性催化,智能駕駛行業具有板塊性機會。
那么,IPO之后,像文遠知行、黑芝麻智行等一眾獨角獸公司是否真的拿到了護身符?一位財經專家說得好,“上市不是企業的護身符、股價不是企業的防彈衣”。企業的命脈不應該和資本市場捆綁,盡早實現自我造血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