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田雨
出品丨鰲頭財經
支付行業新規實施,16家公司率先“領證”。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官網,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抖音支付”)等16家公司領到了新版支付牌照。
自2011年,央行累計簽發27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目前,三分之一被注銷,還剩178張。除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外,華為、抖音、快手、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局。
支付行業洗牌之時,因為違規經營,罰單頻頻。今年上半年,已有26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領到罰單,罰款金額合計超億元。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監管加強,支付行業將逐步走向規范、健康。
01
16家公司率先“換新”
新版支付牌照來了!已有16家公司率先“換新”。
2023年12月,《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或“支付新規”)發布,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支付新規強化了支付機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建立了非銀行支付領域基礎性、綱領性的制度框架。
央行起草《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了行政許可要求、新舊業務銜接方式、過渡期安排等內容。
央行方面強調,將嚴格落實《條例》和《實施細則》有關規定,加強對非銀行支付行業的全鏈條監管,推動非銀行支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支付新規合理地提高注冊資本和凈資產要求,能夠體現央行堅持在支付行業平穩過渡的基礎上,兼顧行業安全和公平的思路。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支付是金融的毛細血管,支付行業由于其特殊的行業特點,串接起銀行、用戶、商戶等參與各方。國內非銀行支付市場發展較快,是資金和數據集聚地,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包括注冊資本、股東、備付金、高管任職資格等,可能會做出更進一步的明確要求。
今年6月14日,央行官網公示了55家支付公司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涉及更名、股東變動、增加注冊資本。如財付通注冊資本增加至153億元,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銀聯商務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抖音支付等。
對于銀聯商務、網易寶等更名,主要是合規性要求。《條例》提出多項細化要求,其中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未經依法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不得在單位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使用“支付”字樣。
支付新規發布之后,根據央行官網披露,17家處于新老政策過渡期內的支付機構中,抖音支付等16家公司拿到了新版支付牌照,天下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下支付”)是唯一一家未能完成換證的公司。
2019年7月9日,天下支付被央行中止續展,牌照處于過期狀態。其公司控股股東江蘇宏圖高科在經營管理風險方面提及,天下支付因為未取得牌照續期,目前尚處于停業整頓期,未來存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02
行業洗牌華為抖音入局
經過多次洗牌,第三方支付行業格局已經生變。
中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03年,隨著支付寶的誕生而開始,在隨后的時間里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和變革。
2011年5月26日,央行公布了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等公司獲得許可證。至2015年,央行共計發放了271張支付牌照。2016年之后,未再發放支付牌照。
支付牌照的有效期為5年,每滿5年需重新申請延期。
2015年8月24日,浙江易士的支付牌照被注銷,成為全國首家被注銷支付牌照的企業,因其挪用客戶備付金、偽造變造交易和財務資料、超范圍經營支付業務等。當年,廣東益民旅游休閑服務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也被注銷。
2016年,上海暢購、北京潤京、上海通卡的支付牌照被注銷。2014年底,市場就有上海暢購資金挪用、老板“跑路”的傳聞。因為資金鏈問題,其支付牌照被注銷。
2017年,支付行業監管升級,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罰款約533萬元。
這一年,杉德電子、上海富友等19家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銷。
今年以來,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銷。
截至7月9日,央行注銷了93張支付牌照,目前只剩下178張牌照,注銷數量超過發放總數的三分之一。
支付牌照被注銷,有多種原因,上海暢購、天下支付等被注銷,與股東資金危機有關。浙江易士的牌照被注銷,源于自身違規經營。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則是與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銀聯商務屬于“瘦身”。
除了支付牌照被注銷外,還有支付牌照在流轉。華為收購“訊聯智付”更名為“花瓣支付”、抖音收購“武漢合眾易寶”更名為“抖音支付”。此外,小米、快手、美團、滴滴、拼多多等都通過收購獲得支付牌照。
目前,除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手握支付牌照外,華為、抖音、小米、快手、拼多多、美團等眾多巨頭獲得了支付牌照。此外,重慶聯付通網絡結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易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恒大萬通支付有限公司易主中通快遞。
經過幾輪洗牌,支付牌照逐漸聚集在巨頭手中。
03
半年26家支付機構被罰
今年5月31日,央行官網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信息表顯示,浙江航天電子因8項業務違法,被處以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1596.31萬元,罰款2825.31萬元,罰沒金額合計達4421.62萬元。違規行為主要表現為違反機構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等。時任總經理助理牟某燕、時任商務部總監張某權,分別被罰款11.50萬元、30萬元。
樂刷科技的罰沒款金額僅次于浙江航天電子,達到2754.38萬元。涉及四項違法違規行為,包括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規資金結算管理規定等。
重慶市錢寶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違規行為涉及備付金管理、侵害消費者權益等,甚至還出現了“在接受檢查過程中提供虛假資料”的情形,罰沒金額合計為837.1萬元。
銀盛支付由于未嚴格落實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規定、向不符合條件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等原因,兩次被罰。
根據監管部門公開披露的監管和行政處罰通報,今年上半年,已有26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處罰,罰沒款超億元。
2023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計被罰沒62億元左右。
其中,支付寶被罰沒金額超過30億元,財付通被罰沒的金額接近30億元。
支付寶的違規行為包括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規定等7項。
財付通違規行為包括違反機構管理規定、其他危及支付機構穩健運行及損害客戶合法權益或危害支付服務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違反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管理規定等11項。
支付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在監管力度更大、范圍更廣、行為更具體趨勢下,支付行業已經從早期的追求業務規模快速增長進入支付業務價值多元化階段,也就是從量到質的升級,行業將逐步走向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