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劉琰
出品丨鰲頭財經
資本市場的“后進生”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銀行”)第五次更新了招股書。
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強省的頭部城商行,廣州銀行謀劃IPO上市已有15年,至今仍然徘徊在A股市場門口。
從近幾年的多個指標看,廣州銀行在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內部控制等方面表現不佳。2023年,該行不良率2.05%,雖然較年初有所下降,但在同行中仍然墊底。
剛剛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廣州銀行還有涉及本金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訴訟及仲裁近百件,涉案金額達百億元。
沖擊A股市場,廣州銀行有多少勝算?
01
IPO關鍵期凈利拖后腿
廣州銀行的IPO進展,一直為市場高度關注。
A股市場中,有17家城商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都出自經濟強省。其中,福建的廈門銀行進入A股市場已近4年。
廣東,是中國的第一經濟大省,至今仍然沒有一家城商行進入資本市場。
2021年8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廣發銀行做大做強,加快上市。加快推進廣州銀行、東莞銀行和東莞、順德、南海、佛山、中山、江門等優質農商行上市以及廣州農商行回歸A股。
廣州銀行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城商行,成立于1996年9月,前身為廣州城市合作銀行,2009年更名為廣州銀行。2023年底,該行資產總額為8317.27億元。要說誰能成“廣東城商行第一股”,廣州銀行被寄予厚望。
天眼查信息顯示,早在2009年,廣州銀行就籌劃沖擊IPO,時任董事長的姚建軍曾公開表示,力爭3年內完成上市,但一直未見實質性進展。直到2018年年報,廣州銀行才正式提出“將全面啟動A股上市工作”。
2020年6月,廣州銀行的上市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并披露了招股書。不過,這次IPO進展仍然緩慢。
2023年3月3日,A股市場改革深化,注冊制實施,廣州銀行平移至深交所,其上市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到今年6月29日,廣州銀行第5次更新了招股書。其中,今年3月31日,曾因為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而“中止”審核。
根據廣州銀行遞交的第5版招股書,本次IPO,該行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39.25億股,預計募資金額約94.79億元,該行計劃將這些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近3年,是廣州銀行IPO關鍵期,但該行業績卻拖了IPO的后腿。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廣州銀行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5.64億元、171.53億元、160.03億元,同比變動11.03%、3.56%、-6.7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01億元、33.39億元、30.17億元,同比下降7.93%、18.59%、9.64%。
凈利潤連續3年下降,2023年的歸母凈利潤較2021年減少了10.84億元。
02
資產質量堪憂不良率2.05%
與盈利能力不斷下滑相對應的是,廣州銀行的資產質量堪憂。
招股書顯示,2021年末至2023年末,廣州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60.84億元、97.10億元、95.11億元;不良率分別為1.57%、2.16%、2.05%。
該行解釋,其綜合運用核銷、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貸款。2021年底不良率較2020年底上升47個基點,主要因為全球宏觀環境波動、國內經濟恢復尚不均衡以及部分房地產企業發生流動性風險,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抗風險能力不足,還款能力下降,因此,貸款中的不良貸款規模上升。同時,2021年,因信用卡業務規模的持續增長,個人貸款中的不良貸款金額上升。
2022年底,該行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等部分貸款客戶經營不善、資金鏈緊張、償債能力下滑,導致該行貸款中的不良貸款規模有所上升。
2023年以來,該行信用卡貸款整體承壓,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沖擊,還款能力明顯下降,個人貸款中的不良貸款金額較往年有所上升。公司貸款方面,該行加大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綜合運用現金清收、重組盤活、呆賬核銷、資產轉讓等手段,合力壓降存量風險貸款,因此公司貸款中的不良貸款規模有所下降。
2023年,該行通過第三方轉讓處置了30.8億元不良貸款,以核銷的方式處置了33.72億元的不良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2023年的不良率有所下降,廣州銀行的不良率在城商行中仍然處于墊底位置。
今年1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就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人士披露,2023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62%。
2023年,A股42家銀行不良率平均水平為1.17%,17家城商行不良率平均水平為1.15%。其中,鄭州銀行不良率為1.87%,居42家A股上市銀行之首。
與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華興銀行等主要經營地位于廣州的中小銀行的不良率相比,廣州銀行的不良率明顯偏高。2023年,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華興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87%、1.57%。
與不良率相關的撥備覆蓋率,廣州銀行雖然達標,但處于相對低位。2021年至2023年,該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89.43%、155.32%、160.08%。
2023年,A股42家上市銀行中,華夏銀行的撥備覆蓋率160.06%,居倒數第二,廣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與華夏銀行相當。
03
內控待加強近百件訴訟纏身
廣州銀行不良率行業墊底,與該行此前的風險控制、內部治理等方面相關。
廣州銀行訴訟纏身,涉及本金100.90億元。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3年末,廣州銀行及分支機構作為原告和申請人,且單筆涉案爭議金額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終結的重大訴訟和仲裁案件一共有95件,涉訴金額合計約為97.58億元。這95件案件中,34件是納入表內核算,本金金額合計約 75.94億元,資產損失準備共計提約 22.50億元,涉及貸款、同業借款、金融投資等表內業務。另外的61件進行表外核算。
此外,廣州銀行作為被告且涉案爭議本金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訴訟及案件共3件,涉及本金合計約3.32億元,訴訟案件涉及本公司貸款、存單質押業務和借記卡糾紛。
納入表內的這34件未終結重大訴訟或仲裁案,全都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從披露的信息看,被告名單中包括正邦科技、華夏幸福、恒大地產、寶時物流、寶能投資、龍光駿紳等此前爆雷的企業。其中,有兩筆借款糾紛與寶能有關,第一筆的第一被告人是深圳深業物流集團,寶能投資是第二被告人,涉及本金高達25.99億元。另一筆的第一被告人是廣州寶時物流有限公司,寶能投資是第三被告人,姚振華及鉅盛華為第二、第四被告人,涉及本金7億元。
近百件重大訴訟、涉及本金達百億,這些官司何時能了,能夠收回多少本金,對于廣州銀行而言,存在不確定性。
貸款踩雷,反映的是廣州銀行風控不足方面的問題,在內控治理方面,該行也因頻頻違規被罰。
今年7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披露,因信用卡授信額度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信用卡風險監測機制存在缺陷,被罰沒合計350.71萬元,時任廣州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羅東華被給予警告并罰款7萬元。
根據招股書,2021年-2023年,廣州銀行及分支機構共領受26次行政處罰,罰款金額合計約為4900萬元。其中有21筆發生在2023年下半年,最高的一筆罰沒金額達1168.4 萬元,還有一筆因涉及7項違規被罰款896.9萬元。
沖擊A股IPO,廣州銀行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期待該行借助IPO之機,積極整改,大力提升公司資產質量、經營質量、內部治理能力,成為城商行“優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