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要說這幾年最火的賺錢話題,那毫無疑問電商應該是其中之一。這幾年,電商相關企業數量的增長可謂夸張。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我國存量電商相關企業超過571萬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達32.1%。其中,共有直播相關企業39.3萬家,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6000多家,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2.49萬家,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26.4萬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30.4%。
電商帶貨商家數量幾何級增長的背后,14億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已然有了較大變化。
有幾個方面的數據可以證明:
1、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8.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2024年1-5月,我國網上零售額達到5.7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從數據來看,我國消費趨勢整體向好,但相較于存量“電商”企業的增長速度,網上零售額的增速遠低于存量“電商”企業增長速度。
2、以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為例,根據官方財報數據,2024年3月淘寶APP月活達9.28億,超2023年二季度的8.77億月活水平,增速不到6%。這個增速同樣遠低于電商企業增速。值得注意的是,電商用戶多年未有雙位數增長,可見整體電商用戶已經趨于飽和,接下來的競爭是存量競爭。
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2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由此來看,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居民消費規模在持續擴大。
4、在制造業利潤端,2024年一季度,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為4.86%。放眼更長周期,2012年至今,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歷史同期均值為5.49%。
從以上數據來看,互聯網發展為消費者的消費場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近幾年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方式有較大變化,這為電商企業帶來了增長紅利。
不過,隨著電商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勢必會攤薄相關企業的毛利,有電商企業表示,一年僅賺了55萬(凈利潤3%)。相關人士認為,電商商家整體上能夠實現高額利潤的時代或已經過去,腳踏實地為消費者帶來好的產品、好的服務,方能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