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馬永欣
見習生丨 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當下科技圈最引人眼球的“網紅”無疑是周鴻祎。
先是在北京車展爬上車頂,成為車展現場最受關注的“車模”;又高調拍賣前妻胡歡公司名下的邁巴赫,引發二手車商的狂歡;最近則是在小鵬飛行汽車直播演示的過程中“發火了”,險些罷錄。
盡管周鴻祎最近占據了媒體不少“好位置”,但另一方面或也反映出其面臨的些許焦慮。旗下企業,哪吒汽車仍處于虧損當中,在國產新能源勢力中處于第二梯隊;三六零持續虧損,兩年多的時間內累虧28億元;唯一賺錢的奇富科技,又難以平衡增長、風控和利潤之間的關系。
成為網紅的周鴻祎固然收獲了流量,但旗下企業尚未完全脫困,單靠流量能解決難題嗎?
01
隱秘的奇富
三年幫周鴻祎賺了140億
“周鴻祎做網紅肯定不是自己的愛好,而是企業的需求,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激烈,需要依靠流量帶動銷量,另一方面,擁有流量的周鴻祎也可以為三六零的產品進行帶貨。”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周鴻祎對于直播帶貨的回應很有格局,“宇宙的盡頭不止是直播帶貨,我實際關注的是直播帶貨背后的短視頻直播的商業模式及網紅經濟現象。”周鴻祎在個人社交平臺表示。
這一說法卻被三六零的董秘“打了臉”。據媒體報道,5月10日舉辦的三六零2023年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提到了周鴻祎近期熱衷于做網紅的事,三六零董秘回應稱,“當網紅肯定是為了帶貨,但帶貨產品主要還是三六零的AI和安全產品,只是目前時機不到。”
三六零確實到了危急關頭,已經連續虧損兩年。財報顯示,2022年、2023年、今年第一季度,三六零營收為95.21億元、90.55億元、17.1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12.54%、4.89%和12.53%;凈利潤虧損22.04億元、4.92億元、1.1億元,累計虧損28.06億元。
周鴻祎旗下并非沒有賺錢的企業,只不過低調了許多,這便是由360數科改名而來的奇富科技。財報顯示,2021至2023年,奇富科技實現歸母凈利潤57.82億元、40.42億元和42.85億元,3年狂賺超140億元。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周鴻祎持有奇富科技13.80%股份,為奇富科技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02
規模下降 資產惡化
周鴻祎唯一賺錢的企業沒有那么省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個論斷:業務規模增長、風險控制和高利潤率不可兼得。
這背后的邏輯很好理解,為了追求規模增長,互聯網金融企業相對于銀行等貸款機構存在過度滲透和下沉,加之遠高于銀行貸款的利率,勢必造成風險性的增加和壞賬率、逾期率的提升。
奇富科技在三者的平衡上出現了問題,首先是業務規模增長,財報顯示,2022和2023年,奇富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65.5億元和162.9億元,同比下滑0.4%和1.59%,連續兩年出現下滑且幅度擴大。
橫向比較之下,樂信2023年營收130.57億元,同比增長32.3%;信也科技2023年營收125.47億元,同比增長12.7%。盡管奇富科技在規模上仍保持領先,但這種領先能持續多久是個問題。
“業績規模上的下降一方面源于競爭加劇,另一方面則源于銀行開始豐富信貸產品,原來的合作方變為了競爭對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侵占。”金融領域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除了規模下降,奇富科技的逾期率也持續走高,2020年至2023年,奇富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分別為1.48%、1.54%、2.03%和2.35%。
奇富科技首席風險官鄭彥坦言,“去年第四季度對風控方面產生一定挑戰。一部分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減弱,全行業遇到的技術問題也降低了公司催收運營的效果。”
03
高利率、暴力催收引發用戶投訴
奇富科技在利潤上仍有保證,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42.85億元,同比增長6.49%,增長的原因在于前一年的低基數,2023年凈利潤較2021年的57.82億元下挫30.4%,換言之,奇富科技的利潤水平僅小幅度回暖。
利潤得到保證的前提是奇富科技產品的高利率。
此前關于民間借貸存在“兩線三區”的司法解釋,兩線指的是年利率24%的司法保護線和年利率36%的高利貸紅線。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發布,《規定》明確,取消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而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作為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以當下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而去年第四季度,奇富科技發起和/或促進的貸款的平均IRR(內部回報率)為21.3%。
在消費調解平臺黑貓投訴上,有不少用戶表示“360借條為‘高利貸’”。有用戶表示,在360借條借款4筆共計43200元,還款總額共計50000元,經過計算每筆借款年利率高達27.8%。
奇富科技過高的利率和逾期率的提升,滋生了暴力催收、惡意扣款等亂象。不少用戶表示,在被催收過程中經歷了電話騷擾、短信轟炸等行為。還有用戶表示,收到了360寄往戶籍地的包裹,經歷了恐嚇和威脅。若情況屬實,奇富科技的催收行為是否存在違反法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