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與英偉達合作機器人的九號公司 靠電動車撐起業績

來源:中原新聞網發布時間:2024-04-17 14:42:58

  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九號公司(689009.SH)一直想強調自身的“機器人”屬性。

  “我們原本希望用九號機器人這個名字登陸科創板,遞交IPO申請時,相關業務收入占比不高,這個念頭只能作罷。”九號公司董事長高祿峰曾對媒體表示。

  為了加強外界對其“機器人”屬性的認知,九號公司傍上了英偉達,不僅與其合作推出了自主移動機器人平臺,還對這一次合作進行了很多輿論回應。

  九號公司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只是電動兩輪車業務的零頭,以“電動車企業”來概括九號公司似乎更為貼切。

  增長失速 股價遇冷

  4月1日晚間,九號公司發布了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3年九號公司營收102.22億元,同比增長0.97%;實現凈利潤5.98億元,同比增長32.5%;實現扣非凈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8.54%。

  盡管增收又增利,但市場對九號公司的業績并不看好,財報發出后,九號公司股價接連下挫,三個交易日下跌了11.4%,跌至27.50元/股。4月15日,受市場整體向好影響,公司股價有所回升。

  鰲頭財經梳理財報發現,2020年至2023年,九號公司的營收分別為60.03億元、91.46億元、101.24億元和102.22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長率則分別為30.9%、52.36%、10.7%和0.97%。

  由此可見,九號公司2023年的營收增長幾近停滯。此外,凈利潤的增長率也較前兩年大幅下滑。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九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47萬元、4.11億元、4.51億元和5.98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16.15%、458.84%、9.73%和32.5%。

  事實上,去年前三季度九號公司業績不佳,僅實現凈利潤3.79億元,同比下跌了3.75%,最終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轉正依靠的是去年四季度業績帶動。

  去年12月28日,九號公司發布了出售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以3.52億元的價格轉讓了持有的虬龍開曼公司的所有股份,九號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股權轉讓交易預計將增加上市公司2023年度凈利潤約1億元。”

  “2023年公司的業績相比前幾年難稱優秀,九號公司2021年的業績大增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之前由于特殊的社會經濟原因,往年業績的基數較低,二是得益于智能電動兩輪車的銷量大增,從而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翻番似的增長,但從這兩年的業績來看,九號公司有些后勁不足。”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去小米化接近尾聲

  毛利水平卻未改善

  外界對于九號公司的認知有兩個標簽,第一個是小米生態鏈企業。

  在九號公司上市之前,其主要為小米代工電動滑板車等產品,2019年,九號公司有52.33%的收入來源于小米集團。2020年上市后,九號公司逐步降低了對小米的依賴,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去小米化后,九號公司的部分收入持續下滑,2022年,公司來自小米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下降至12.64%,2023年,九號公司小米定制產品分銷收入僅為4.36億元,同比下降65.03%,占總營收的比重下降至4.5%。

  與此同時,九號公司自主品牌分銷的收入持續增加,2023年為81.88億元,同比增長31.36%,占總營收比重為80.1%。

  依照常理,從“代工廠”走向自主品牌本是好事,畢竟代工產品毛利較低,遠不如自主品牌擁有更多定價權。

  但九號公司的毛利率卻沒有太大變化,2019年至2023年,毛利率分別為27.42%、27.69%、23.23%、25.97%和26.90%。九號公司去小米化接近尾聲,毛利率水平反而不及“代工廠”時期。

  “失去了小米的光環,九號公司需要在自營渠道建設和營銷上投入更多成本,這部分費用的增加攤薄了利潤,但九號想要保持獨立性又不得不降低對小米的依賴,這是其去小米化帶來的陣痛。”前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財報印證了這一點,2023年,九號公司的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了10.56%、12.57%和5.65%,其中營銷費用的營收占比最高,超過10%,三費的上漲進一步擠壓了盈利空間。

  機器人業務不及預期

  九號公司身上的第二個標簽是“平衡車”企業,盡管九號公司一直以“機器人”企業自居,其英文名稱Segway-Ninebot中的“bot”便有機器人之意。但從業務占比來看,現在的九號公司既不“平衡車”,也不“機器人”。

  九號公司機器人業務最新的成果是與英偉達合作而來的。在近期舉行的2024上海國際酒店及商業空間博覽會上,九號公司展示了與英偉達聯合打造,可在倉儲物流、室內外配送等領域進行二次開發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平臺Nova Carter AMR。

  鰲頭財經了解到,去年5月,英偉達CEO黃仁勛便在國際電腦展上發布了自主移動機器人平臺Isaac AMR,其中九號機器人負責提供移動能力的機器人底盤。此次公開展示的Nova Carter AMR則是去年10月雙方共同發布的。

  九號公司還將與英偉達的合作寫進了財報里。“機器人、科技創新的屬性能提高資本和市場對其的認可度,英偉達的背書也可以達到這一效果。”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分析道,“機器人賽道也能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提升市值,未來也能作為公司新的增長曲線。”

  九號公司董事長高祿峰表示,“一些智能移動能力的機器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生活中,所以它的需求特別剛性。我們希望作為一個機器人公司,可以將其(機器人業務營收)做到至少占三成,作成一大板塊。”

  就目前來看,九號公司的機器人業務遠未達到高祿峰的預期,反而越來越像一家電動車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九號公司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電動兩輪車、機器人、全地形車4類產品的收入分別為34.87億元、42.23億元、2.52億元和6.9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4.11%、41.32%、2.4%和6.8%。其中機器人業務的占比只是零頭。

  電動車業務成營收主力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九號公司以電動平衡車起家,但近兩年其平衡車產品越來越賣不動,電動兩輪車產品越賣越好。2023年,電動平衡車收入同比下滑37.01%,電動兩輪車收入則同比上升74.1%。

  然而,這一賽道已有太多玩家,且體量都比九號公司大出不少。以傳統電動車企業雅迪(01585.HK)為例,2023年營收347.63億元,同比增長11.9%;公司股東應占利潤26.4億元,同比增長22.2%,九號公司與其有較大差距。

  在銷售數量上,2023年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銷售量為148.4萬,雅迪則為1650萬臺;銷售網絡上,九號公司截至2023年底線下門店超過5000家,而雅迪在中國擁有逾4000家分銷商,下屬子分銷商的銷售點超過40000個,而2022年的銷售點數量超過32000個。

  九號公司占據優勢的則是產品價格和智能化,《2023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顯示,在4000元以下產品線中,以雅迪為代表的傳統電動兩輪車品牌占很大銷量優勢,但在5000元乃至7000元以上的高價格帶中,九號公司占據優勢。

  高端市場容量有限,九號公司嘗試價格下探。去年9月份,九號遠行者F90降價,從發布時的5399元降至4399元,上個月,九號A2z直降700元,價格來到2000元區間。

  “九號價格降低將直面與雅迪、艾瑪、臺鈴之間的競爭,但九號在渠道和規模上似乎并不具備打價格戰的優勢。”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此外,主打高端的九號電動車在質量上也屢屢發生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有關“九號電動車”的投訴達1441條,多名消費者表示九號電動車存在電池鼓包、續航不足等問題。

  鰲頭財經查詢歷史資料發現,在2021年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場抽檢中,九號公司旗下一款電動車產品存在車速提示音、短路保護兩個項目不合格。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也為九號公司提了個醒,在機器人業務撐起業績“野心”前,把現有電動車業務夯實、做好才能收獲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消費者。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V精品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偷顶级在线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中文字幕制服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