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相隔不到兩周,全球知名汽車品牌起亞汽車在美國接連發起兩次召回。美聯社消息顯示,近日,起亞汽車公司宣布,在美國召回42.7萬輛生產日期為2019年1月9日至2023年10月19日的Telluride SUV車型,原因是相關車輛存在一個在停放時可能導致側滑的潛在缺陷,組裝不當導致軸嚙合問題被懷疑是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
3月22日,環球網援引路透社消息稱,因充電裝置存在損壞風險,現代汽車美國公司和起亞美國公司決定在美國市場召回14.71萬輛汽車,其中,起亞召回4.82萬輛EV6電動車型。
起亞EV6是起亞汽車在2021年發布的車型,2023年8月正式在中國市場上市,以進口形式銷售,官方指導價28.28萬元起。目前,在國內銷售的EV6車型是否也存在上述風險,以及是否會進行召回,尚不得而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披露,2023年,涉及起亞汽車的召回共有4起,包括獅鉑拓界、第四代嘉華、索蘭托等多個熱銷車型,總數接近5萬輛。
具體來看:2023年12月,因車頂內襯與內襯支架之間粘合劑涂膠不勻,增加乘車人員受傷風險的問題,部分進口起亞霸銳汽車被召回,共計8284輛。
2023年10月,因相關車輛怠速啟停系統(ISG)的變速箱電動油泵控制器電路板在制造過程中受損,導致車輛發生火災的風險增大,起亞汽車召回部分獅鉑拓界、第四代嘉華汽車,共計2254輛。
2023年6月,部分起亞第四代嘉華汽車因電動側滑門在開關過程中無提示,存在乘客(兒童)被夾傷的風險被召回,共計5297輛。
2023年5月,部分進口起亞索蘭托汽車存在連桿瓦過早磨損等發動機損壞的情況而被召回,共計3.33萬輛。
雖然相較前述在美召回,起亞汽車在華召回數量較低,但這是建立在起亞在華銷量規模較小的基礎上。
天眼查顯示,2023年全年,起亞在華合資公司悅達起亞共實現銷量16.6萬輛,除去整車出口的8.6萬輛,在國內銷量約為8萬輛——與巔峰時期在華銷量超60萬輛的成績相比,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
在汽車之家、易車網等平臺統計的銷量數據中,獅鉑拓界、賽圖斯、起亞K3等是目前起亞汽車在華銷量較好的車型。這樣的銷量較好放在整個國內市場,成績并不突出。
易車網數據顯示,獅鉑拓界定位為緊湊型SUV,是當前起亞國內在售車型中銷量最高的,2023年全年銷量為1.13萬輛,月均銷量不足1000輛。進入2024年,該車型銷量雖然在1月突破千輛,為1446輛,但2月又跌至752輛。
和獅鉑拓界同類型的卡羅拉銳放、吉利星越L、哈弗H6等車型最近一年時間段的月均銷量在1萬輛以上。換句話說,競品車型一個月的銷量幾乎與獅鉑拓界一年的銷量持平。
起亞汽車旗下其他在華銷售的車型,除了智跑2023年累計銷量突破1萬輛外,起亞K3、賽圖斯、嘉華等車型的年銷量均為數千輛。其中,上述發布召回的第四代嘉華汽車在2023年累計銷量不足2000輛。
起亞汽車在華銷量大幅下滑或與其新能源轉型遲緩密切相關。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比亞迪、吉利,以及眾多造車新勢力等國產品牌紛紛借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紅利加速蠶食包括起亞在內合資品牌的市場。
反觀起亞汽車,2023年3月宣布正式進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首款純電車型即為上述提到的EV6。同年11月,起亞汽車第二款純電車型EV5在廣州車展期間正式上市,售價14.98萬元起。
起亞汽車的兩款純電車型在華上市后,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多大反響。汽車之家統計的數據顯示,近半年時間內,EV6銷量不足100輛,EV5表現稍好一點,但不足2000輛。由此可見,起亞汽車旗下EV6等新能源車型的產品競爭力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根據起亞汽車此前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戰略與EV中長期戰略藍圖,到2027年,起亞在華將推出6款EV車型;到2030年,實現EV車型年銷量18萬輛的目標,銷量占比達到40%。在首發兩款車型銷量不佳的情況下,起亞如何在華實現新能源車型銷量的逆襲,值得持續關注。
鰲頭財經注意到,起亞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悅達起亞”)始終沒能解決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根據起亞汽車2023年度財報,截至2023年末,悅達起亞的總資產為2.08萬億韓元,負債總額卻高達2.48萬億韓元,資產負債率達到119%,陷入持續資不抵債的境地。
2023年5月,悅達起亞還被媒體爆出安排員工長時間輪休的消息,輪休期間暫停各種福利待遇獎金。
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情況下,能否健康發展壯大或許將直接影響著其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起亞汽車最大的底氣源于母公司在全球市場的表現。2023年,起亞汽車全球銷量達到308.6萬輛,同比增長6.3%,位列全球車企銷量前10。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若在華銷量難以提升,起亞汽車全球化成績的含金量將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