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2012年到2023年,10年間,李學林將和府撈面的門店開到了500家,主要分布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李學林的“野心”是,在下一個10年,和府撈面的門店達到2萬家,2025年,營業收入達80億元。
2萬家門店、80億元營業收入,李學林的底氣何在?
2015年至2021年,和府撈面完成6輪融資,累計融資額16.43億元。2020年至2022年 ,累計虧損7.16億元。
2023年底,李學林做出重大改變,開放加盟,價格向下。
和府撈面再傳港股IPO,餐飲行業競爭激烈,李學林的擴張計劃,能順利達到預期嗎?
融資超16億,3年虧7.16億
過去10年,李學林堅持門店直營,重資產模式之下,借助頻頻融資,以支撐擴張。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至2021年,和府撈面完成了6輪融資。具體為,2015年10月,和府撈面A輪融資,金額為3000萬元,深圳網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網聚資本”)等參投。時隔1年,和府撈面完成B輪融資,金額為5000萬元,2016年10月,進行C輪融資,金額為1億元。2019年7月,完成C+輪融資,融資2.15億元。2020年11月,和府撈面完成D輪融資,華映資本、龍湖資本、騰訊投資共計出資4.5億元參投。2021年7月,E輪融資完成,由CMC資本領投,眾為資本、龍湖資本、騰訊投資跟投,獲得資金8億元,創下了國內連鎖面館行業的最高融資紀錄,和府撈面的投后估值高達70億元。
6輪融資,獲得資金16.45億元。頻頻融資,和府撈面將直營店鋪向全國,打造出和府撈面、阿蘭家蘭州牛肉面、一杯拉面、財神肉串等品牌。
起初,絕味食品(603517.SH)通過網聚投資參股和府撈面,成為第二大股東,但在2020年、2021年,相繼減持部分股權,獲得投資收益1054 萬元、1.52億元。2022年,網聚投資再度減持,目前,絕味食品方面持股比降至4.47%。
絕味食品接連減持,與和府撈面的經營業績不理想有一定關聯。
2023年7月,絕味食品回復上交所問詢中稱,2020-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07億元、17.32億元、14.5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6億元、-2.11億元、-2.99億元。3年時間,和府餐飲累虧7.16億元。
近期,李學林透露,2023年,和府撈面實現盈利,至于具體經營狀況,尚不得而知。
作為粉面行業頭部品牌,和府撈面的IPO上市事項備受市場關注。2022年1月28日,絕味食品披露,和府撈面籌劃IPO上市,當時的公開信息為港股市場。今年初,和府撈面再傳港股IPO上市,募集資金1億至2億美元(約合7.8億至15.6億港元)。和府撈面正在與華泰國際合作,預計稍后將有更多銀行加入。
不過,對于最新上市傳聞,和府撈面尚沒有回應。
降價加盟激進擴張
10年一碗面,和府撈面深耕粉面市場,2023年底,李學林對經營模式進行重大調整。
2023年12月末,和府撈面舉行發布會,創始人李學林宣布“四箭齊發”,即“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向2000家和府撈面,1500家阿蘭家邁進。未來10年,和府撈面將積極開拓多線市場,計劃深入2000多個縣級單位,攜手超過5000戰略合伙人,實現“品牌價值共享”。同時,和府撈面將以中國香港為橋頭堡,進入日本、新加坡等市場,探索開發全球市場的可能性。
截至2023年底,和府撈面已經在全國開設有500家直營門店,主要分布在一線、新一線等城市。
李學林的“四箭齊發”,總結起來,是兩個方面,開放加盟,開拓市場,不僅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還要向海外拓展。
一方面開放加盟,一方面開始降價。自從2012年創辦和府撈面,李學林堅持高端路線,門店大多設立在高端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瞄準人均消費50-60元的定價,價格最高的蟹粉面108元/碗。從2023年12月開始,和府撈面降價了。
今年春節期間,在湖北武漢、陜西西安等地,一碗面價格在30元-40元之間的占比超過60%,百元以上的極為少見。
李學林稱,和府撈面推出低價產品,菜單30元以下占比超過50%,此外,20-30元的產品比重有所增加,并推出小吃、飲品等品類。對于降價一說,他表示并非是“降價”,而是價格“分層”,是針對用戶需求打磨的高品質、寬價格帶產品矩陣。和府撈面不但加大25元-30元價格帶產品的比重,同時還提升了品質。
2023年初,相關媒體報道,2022年和府撈面10位管理人員去職,大批員工離開。隨后,和府撈面通過官微進行了證實,同時,李學林宣布,2025年,和府撈面要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年投入超5億,用于建設生產、研發、物流、管理4大基地中心。未來10年,門店數達2萬家。
對于現在體量的和府撈面而言,距離80億元營收、2萬家門店,尚差距甚遠。
2022年,粉面企業大多面臨融資困難、拓店不順、客流下降等問題。2023年,李學林預判粉面市場會強勁復蘇。但是,李學林的預期沒有到來,現階段,粉面賽道各個品牌都在想辦法自救,降價、加盟是眾多品牌的共同選擇。李學林的重大調整,可能無法獨善其身。
2萬家門店的雙刃劍
堅持了長達10年的直營,和府撈面突然宣告放開加盟,且要開2萬家店,李學林為何一反常態?
有行業分析人士稱,和府撈面已經成為粉面賽道頭部品牌,開啟加盟模式,可以通過收取加盟費、銷售食材等方式提升盈利。此外,單純直營,市場擴張速度較慢,很難快速搶占市場。
在目前的市場狀態下,加盟已成為越來越多面館品牌的選擇。如五爺拌面2018年1月開出首店后,5月即開放加盟;陳香貴于2020年3月開出首店,2023年11月開放加盟;張拉拉創立于2020年8月,2022年年底開放加盟。
和府撈面同樣在做開放聯營的準備,2022年,李學林提出加盟模式,但受外界因素影響“踩了剎車”。
對于李學林還是提出的2萬家店、80億元營業收入目標,市場上有不少質疑。過去10年,和府撈面僅開500家門店,未來10年則要開2萬家店,且在2025年,和府撈面門店超過2000家、阿蘭家(和府子品牌)門店超過1500家。
根據辰智大數據預測,2023全年餐飲開店率35.5%,關店率30.9%,未來10年,中國餐廳數量將維持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門店凈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淘汰率高。
如果只是單純追求開店數量,在全國大面積規模化鋪開和府撈面門店,并不困難,難的是,堅守中高端路線和中高端品質。
餐飲經營的復雜性,也說明大規模擴張的風險。《2024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提及,2023年,在產品層面,“品質向上,價格向下”的撕裂感,席卷了幾乎所有從業者。
和府撈面降價策略,可能是順應“價格向下”的消費形勢。但是,降價、加盟之后,和府撈面能否堅守高品質路線?
黑貓投訴平臺上,不乏針對和府撈面的質量投訴。內容涉及吃出頭發、蟲子、玻璃渣等異物,更為消費者關注2023年8月至12月的4起投訴,是關于吃了和府撈面后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
2023年8月8日,一網友投訴稱,8月7日晚在揚州邗江萬達4樓和府撈面消費29元,吃完晚上肚子不舒服,8月8日早晨拉肚子。2023年12月15日,一網友投訴稱,在和府撈面吃了一碗面得了腸胃炎,上吐下瀉。
更早的投訴是,2022年3月,5個人晚餐在中關村和府撈面吃飯,4人病倒,其中1人送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食物中毒。
和府撈面開啟加盟模式,產品質量投訴時有發生,開2萬家店,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激烈競爭之下,2025年的80億元營業收入,李學林靠什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