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見習生丨夏路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2023年,豐田汽車以1130萬的銷量再度成為全球第一。
但高光背后,豐田卻陷入造假違規丑聞。繼去年3月被發現在叉車發動機尾氣測試中存在數據造假后,1月29日,豐田集團所屬企業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產的4款發動機被曝出“尾氣排放測試數據造假”,其中3款車用柴油發動機被豐田旗下10款車型采用。
1月30日,豐田汽車決定停止相關柴油車出貨,豐田汽車公司社長在記者會上鞠躬道歉,并稱將“深刻反省”。
不只是豐田汽車,豐田集團子公司大發汽車和日野汽車同樣也被曝出造假多年。調查報告顯示,大發汽車大部分車輛,都存在偽造安全碰撞測試數據的問題,豐田已在64款車型中發現了約174處違規行為,大發汽車所有汽車的發貨被暫停。
去年12月20日,豐田汽車宣布在全球范圍內召回2020年到2022年間生產的112萬輛汽車。據悉,這批車輛的安全氣囊感應器有問題,可能導致必要時安全氣囊無法彈出。
近年來,以高性價比,質量有保證著稱的日系車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造假風波、大規模召回等給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信任危機。
作為全球汽車銷量冠軍,豐田汽車電動化轉型的速度和節奏緩慢,電動汽車銷量占比不高,純電占比不到1%。
即使豐田在新能源領域轉型慢、純電產品布局慢,但豐田仍然對新能源寄予厚望。按照豐田CEO佐藤恒治的規劃,到2026年,豐田預計將投入10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150萬輛。
造假頻出:豐田章男鞠躬道歉
1月29日,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簡稱TICO)生產的4款發動機被曝出“尾氣排放測試數據造假”,其中3款車用柴油發動機被豐田旗下10款車型采用,包括蘭德酷路澤、普拉多等。
根據調查結果,TICO決定即日起暫時停止受影響的發動機的發貨,豐田暫時停止裝有受影響發動機車輛的發貨。對于相關車輛,日本國土交通省指示豐田在確認發動機性能合規前停止有關車型供應。
本次事件,受牽連的不僅是豐田汽車一家。由于大發汽車也為其他車企提供代工和零部件生產服務,暫停大發汽車出貨或將造成多個品牌汽車生產受阻,受沖擊的品牌還有馬自達、斯巴魯等日系車企。
對于近期出現的造假問題,豐田社長佐藤恒治在記者會上鞠躬道歉,并稱將“深刻反省”。日本國土交通省稱,去年以來,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產的發動機中已先后有至少8款被曝尾氣排放測試造假。國土交通省對該公司位于愛知縣碧南市的工廠進行了檢查。
據悉,受豐田自動織機最新造假問題影響,豐田汽車與日野汽車在日本國內工廠的部分生產線29日已經停工,其中包含豐田汽車4家工廠的6條生產線及日野汽車的一條生產線。
這不是豐田汽車第一次出現違規問題。去年12月20日,大發工業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因第三方委員會在審查監督中發現公司174項違規操作,包括偽造安全碰撞測試數據等,公司將暫停所有車型出貨,包括已經生產的汽車在內。確認涉及違規操作的車型為64種,除大發品牌汽車,還包括為豐田和馬自達代工生產的汽車。
“工作時間表過于緊張和僵化,造成極大壓力”“現場過度擔責,管理層缺少參與”“管理層只注重短期發展,對違規問題視而不見”……頻繁出現違規事件,暴露出豐田汽車管理體系的問題。
“該公司(TICO)已經形成了一種‘承包商心態’,在這種心態下,該公司幾乎沒有能力自行發現或解決問題,且無法應對因引入嚴格的排放法規而帶來的新挑戰。”特別調查委員會在調查報告中表示。
電車發展緩慢:在華市場萎縮
依托燃油和混動市場,加上多年積累的口碑,豐田汽車銷量連續4年位居全球首位。近日,豐田汽車宣布,2023年集團全球銷量(包括子公司大發和日野汽車)1130萬輛,再創新記錄,同比增長7.2%。
不過,豐田汽車的電動車卻始終沒有探出一條出路,且在質量上面被曝出問題。公開資料顯示,首款純電產品EVbZ4x便存在質量問題。2023年3月1日,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一汽豐田召回2022年9月6日至2023年2月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bZ4X汽車,共計6213輛。廣汽豐田召回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2月3日期間生產的部分bZ4X汽車,共計6159輛。
召回原因是車輛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可能意外重啟,期間無法正常工作。而此款車型于2022年10月中下旬才正式上市,上市與召回之間相隔不過幾個月。
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下,傳統油車的轉型與發展面臨挑戰。豐田依賴油車產品,電動化轉型緩慢,錯失紅利。
裁員、銷量下滑、減產也是豐田正面臨的尷尬處境。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2023年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在華銷量為190.76萬輛,同比減少1.7%;廣汽豐田全年銷量為901,025臺,同比下跌5.47%;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全年在華銷量為18.14萬臺,2022年銷量為18.39萬輛,連續3年銷量下滑。
銷量增長放緩,豐田通過減產緩解資金壓力。去年底,一汽豐田在《致一汽豐田經銷商伙伴的一封信》中直言,考慮到經銷商的庫存、資金壓力,一汽豐田在10月、11月大幅減產,并在此后的3個月中下調配分,直至2024年2月份配分下調至3.8萬臺。減產的同時,一汽豐田或將面臨產能過剩風險。有媒體報道稱,一汽豐田天津工廠面臨停產,銷量完成率僅54%。
此前廣汽豐田已經進行了一波裁員。去年7月,廣汽豐田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于近期的生產水平,公司提前終止了約1000名勞務派遣員工的合同。
除了豐田,本田、日產兩大日系品牌在華銷量也呈現萎縮,銷量更是集體下滑。日系品牌在華市場份額已連續3年下滑,2020年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24.1%,2021年為22.6%,2022年為20%。
日產下滑最為明顯。數據顯示,日產汽車在華銷量為79.38萬輛,同比下滑24%;本田汽車在華銷量為123.42萬輛,同比下滑10.1%;長安馬自達銷量為8.87萬輛,同比下滑14.77%。
由于銷量過低,去年,三菱在華工廠就進入停產狀態,去年10月,廣汽集團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三菱汽車品牌退出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