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奧迪中國即將迎來新的“一把手”。日前,奧迪集團宣布,約翰內斯·羅切克(Johannes Roscheck)將從2024年4月1日起出任奧迪中國總裁,現任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將調回德國,在大眾汽車集團擔任新職務。
2023年,奧迪在全球共交付汽車190萬輛,同比增長超17%,其中,中國市場交付72.9萬輛,同比增長13.5%,增速超過寶馬、奔馳。但在華交付總量方面,奧迪落后于二者,在傳統豪華品牌“BBA”陣營的位次未改變。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奧迪的在華業務落后于老對手寶馬。約翰內斯即將面對的是,如何加速電動化轉型,保持好奧迪在華一線豪華品牌的位置,以及鞏固奧迪對大眾汽車集團利潤的支撐作用。
在華電動化轉型壓力仍存
繼奧迪在2023年9月全球換帥之后,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也迎來了新的負責人。根據奧迪公布的信息,約翰內斯將接替2022年1月入職擔任奧迪中國總裁的溫澤岳,統籌管理奧迪在華相關業務。
資料顯示,約翰內斯是一位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機械工程師,在汽車行業擁有超過25年的財務和生產經驗,目前在德國擔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企業控制與財務負責人。
2017年到2022年,約翰內斯擔任奧迪巴西首席運營官,他還擔任過大眾集團在匈牙利、美國和德國的管理職位。
當前,奧迪正在加速發展中國市場電動化布局,全面開啟電動化攻勢,那么如何加速轉型發展,追趕乃至超越老對手,如何應對中國自主品牌的進攻,或成為約翰內斯上任后首先要解決的課題。
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奧迪全球市場中重要的一部分,2022年,奧迪在華銷量占全球銷量的39.06%,2023年這一數據為38.36%。
換而言之,加速擁抱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對于推動奧迪實現電動化轉型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奧迪在中國市場發展也關系著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自從2015年大眾“排放門”事件爆發以后,大眾汽車集團在北美市場發展輝煌不再,奧迪逐漸成為集團為數不多的“現金奶牛”業務,對集團的盈利水平有著重要影響。
2020年-2022年,大眾汽車集團的稅后利潤分別為88億歐元、154億歐元和158億歐元。同期,奧迪的營業利潤分別為27億歐元、54億歐元、76億歐元。粗略計算,3年時間內,奧迪在大眾汽車集團的利潤占比從約31%上升至約48%。
在中國市場,奧迪的電動化轉型不盡如人意。2023年全年,奧迪純電動e-tron系列車型在華銷量為3.1萬輛,同期寶馬的電動化車型銷量已經超過10萬輛。
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曾表示,奧迪品牌目前落后于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不久后,奧迪全球CEO馬庫斯·杜斯曼被換下,由大眾集團戰略主管格諾特·多爾納擔任。
與此同時,理想、問界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憑借新能源汽車市場紅利快速發展,加速對包括奧迪在內的傳統豪車市場的蠶食,轉化了不少原來開傳統豪華車的用戶,逐漸成為BBA不能忽視的競爭對手。
根據奧迪中國對外披露的信息,奧迪一汽新能源有限公司基于PPE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將在今年初進行預生產,年底將正式投產奧迪Q6L e-tron車型。此外,奧迪還將與上汽集團攜手推出更多產品覆蓋中國市場細分領域,以期占領更多市場份額。
事關利益再分配
南北奧迪分歧仍需彌合
除了加速奧迪在華的電動化轉型,進一步彌合南北奧迪之間的分歧,形成合力拓展中國市場,避免內耗,同時強化奧迪中國的主導作用,或將成為約翰內斯上任后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2016年,奧迪和上汽集團宣布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上汽奧迪”。消息一經公布,即遭到了一汽奧迪經銷商的強烈抵制,以公開信方式向奧迪方面提出抗議,反對新成立合資公司。此事在行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引發了南北奧迪之爭。
此后,奧迪方面暫緩了與上汽集團的合作。直至2020年,奧迪、中國一汽、上汽集團三方達成共識,由一汽-奧迪投資人網絡建店布局銷售上汽奧迪產品,并提供相關服務及售后服務。一汽奧迪保住了奧迪在華經銷網絡主導權,南北奧迪之爭才漸漸告一段落。
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奧迪在華市場的經銷端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隨著上汽奧迪旗下奧迪A7L等車型陸續上市,整合南北奧迪資源,引入更多產品,以及厘清南北奧迪角色,做好利益再分配成為溫澤岳任期內一件重要的事情。
據媒體報道,2023年7月,奧迪中國與南北合作伙伴分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并針對一汽奧迪和上汽奧迪的產品分配和銷售網絡等方面展開談判。
進入2024年,鰲頭財經通過公開渠道檢索,并未發現奧迪中國、一汽奧迪、上汽奧迪等方面披露相關談判完成的信息。
顯然,事關奧迪在華銷售網絡主導權,以及涉及的巨大利益。約翰內斯上任奧迪中國總裁后會如何推動此事,哪方會做出妥協與讓步,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