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見習生丨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年初,零跑汽車(09863.HK)披露了該公司2023年的銷售情況。2023年,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了14.4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9%。
從數據上看,零跑汽車的銷量延續了往年的增長勢頭,尤其是2023年12月份,交付量達到1.86萬輛,同比增長119%。但另一方面,14.42萬輛的銷售情況與2023年年初定下的2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同時,盡管零跑汽車通過一系列努力實現了毛利率“轉正”,但在盈利水平上,零跑還需要進行探索。
隨著國內競爭加劇,零跑汽車選擇去開拓海外市場,此前,其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交易已交割完成,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以出口的方式將車銷往歐洲。國內車企出海開拓市場的做法已不是稀罕事,但能夠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卻少之又少,零跑汽車的海外征途,充滿未知。
全年交付超14萬輛,盈利之路仍漫長
時間邁入2024年,零跑汽車披露了2023年銷售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12月,零跑汽車共交付新車1.86萬輛,同比增長119%;2023年全年累計交付新車14.42萬輛,同比增長29%。
在2023年底的8周年紀念日上,零跑汽車宣布累計交付量正式突破30萬輛,完成又一重要里程碑。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30萬輛的累計銷量中,2023年占了近一半比重。透過數據,可以看到零跑汽車的“奔跑”動作。例如3月,零跑汽車發布C11增程、2023款C11、2023款C01、2023款T03,使得零跑汽車在15萬元-20萬元價格帶站穩腳跟,交付量迅猛增長。
9月,零跑汽車發布了C11超級增程、C01超級增程;11月,零跑走出國門,首款全球化車型C10亮相慕尼黑車展。
研發方面,2023年7月,零跑汽車發布“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器架構,實現1顆SOC芯片+1顆MCU芯片打造中央超算,實現四域合一,即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車身域。
最新披露數據顯示,零跑汽車沒有詳細說明具體車型的銷量情況,據此前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敬華介紹,2023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車完成了2023款全系產品的切換,2023上半年,零跑C系列車型占比達到80%。相較于2022年主要依賴低端車型T03,零跑汽車在C01與C11的加持下,2023年,零跑的單車售價上探至13萬元左右。
也就是說,零跑汽車通過生產端效率提升降低成本,產品端的結構優化,一步步提升了毛利率。2023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車毛利率為1.2%,上一年同期該數據為-8.9%。
2023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車經營虧損10.254億元,2019年到2022年,零跑汽車分別虧損9.01億元、11億元、28.46億元和51.09億元,虧損總額近100億元。
東吳證券分析師黃細里預測,零跑汽車2023年到2025年營業收入189億元,凈利潤-42.7億元。有媒體報道稱,若按此計算,“零跑汽車每賣一臺車虧損近3萬元”。
此外,對零跑汽車的投訴也在不斷增多。據中國汽車投訴平臺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投訴量高達114條,其中,熱銷款C11投訴量占比約43%。
據相關媒體報道,理想汽車(02015.HK)和蔚來汽車(09866.HK)在中國網汽車投訴平臺的投訴量總和,還不及零跑汽車投訴量的一半。
探索海外市場
面對國內新能源市場持續不斷的價格戰,零跑汽車選擇去海外市場探索新增長點。
2023年10月,零跑汽車發布消息稱,擁有雪鐵龍、Jeep、標致等14個知名品牌的Stellantis集團計劃向零跑汽車投資約15億歐元(約合116億人民幣),并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
同時,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雙方計劃以51:49的比例組建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除大中華地區外,該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場進行出口、銷售以及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的權利。
作為歐洲老牌豪門,Stellantis在海外的資源十分豐富。據Stellantis CEO唐唯實介紹,目前Stellantis在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中東分別擁有20%、26%、26%、15%的市場份額,全球團隊成員擁有70多個不同國家的背景。無疑,這對零跑汽車在海外市場迅速大規模鋪開產品渠道,有著強大助推力。
資本市場的反應,從股價上可以窺探一二。根據彼時的新聞報道,交易達成后,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車股價高開低走,當天收盤時暴跌12.91%。10月27日收盤,在“蔚小理”股價上漲之際,零跑股價下跌1.98%。
巧合的是,就在Stellantis投資官宣的同一天,歐盟委員會宣布,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作為目標公司,啟動反補貼調查。這無疑給零跑的出海之行“添堵”。
2023年11月,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表示,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合作交易已交割完成,在海外布局方面,第一步將進入歐洲市場,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以出口方式將車銷往歐洲。
朱江明曾公開表示,通過Stellantis集團的背書,全球經銷商更相信零跑的品牌,可以讓零跑在海外市場快速打開局面。
相較于其他車企海外自主建廠、直營把控運營體系或者選擇經銷商合作的模式,零跑汽車這種建立合資公司且在持股比例上讓步的方式,還是首次出現。在“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中,Stellantis的持股比例更高,話語權也會更高,或將會導致零跑汽車的自主性降低。
另一方面,歐洲市場也已經成為了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必爭之地。根據畢馬威發布的數據報告,2022年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份額達到64%,且近半數出口到歐洲市場。
朱江明表示,“為什么我們選擇歐洲比較優質的這些市場?因為這些區域的含金量更高,都是賣價最高、規模最大的市場。”
國內汽車出海并不是新鮮事,奇瑞、上汽、吉利等車企探索海外市場的步伐從未停止,但都并未真正站穩腳跟。
武強坦言,“大家不要把海外拓展想得那么容易,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沒有在海外做過的企業。雖然有Stellantis集團的幫助,但是更應該看到挑戰,而不是只看到滿地黃金。”
正如武強所說,出海需要同時面對不同市場的法規、習俗、文化背景,在前期,還要考慮產品對外的運輸成本等等一系列因素。對于零跑來說,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