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emu在美對Shein重啟訴訟,這場出海新人再訴行業巨頭的官司引發了廣泛關注。
有接近Temu的相關人士透露,“這次起訴Shein是因為最近對方的行為升級,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起訴他們。”
Temu的“別無選擇”體現在訴訟書中,此次提交的訴訟文件長達100頁,長度是上一封的三倍。其中詳細提到了Shein如何“升級”了對Temu業務的非法干涉,包括非法拘留商戶,強行索要手機,竊取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等。
從訴訟書來看,Shein的針對性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擾亂Temu的運營,Shein還向版權注冊機構虛假陳述,向Temu發起了3.3萬次虛假侵權的惡意投訴等,很多投訴都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投訴Temu侵權的產品是“背包”,但Shein提供的證據確是“發夾”。
Temu在訴訟文件中展示shein虛假投訴的證據
而且,Shein惡意投訴的很多商品在亞馬遜、eBay、沃爾瑪和Poshmark等海外平臺上均有銷售,但Shein并沒有投訴海外平臺,而是僅針對Temu一家,這讓很多Temu員工倍感無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除了上述指控外,Temu還指控Shein“一比一”抄襲了其游戲、設計等營銷玩法,并通過“商業間諜”的方式竊取了Temu的機密營銷文件。
非法拘留中小商家
簽訂系列“霸王條款”
“最近幾周,Shein脅迫商家的行為變得更加嚴重,并且仍在繼續。”接近Temu的相關人士透露。
據訴訟文件顯示,Shein以配合內部反腐、解決運營困難、商討潛在合作等名義將商家引誘至Shein位于廣州的辦公室。商家一到Shein的辦公室,就被關在一個小房間里長達10個小時,并受到Shein員工的威脅。
在“審訊”過程中,Shein員工非法沒收了商家的手機,要求商家提供Temu上的所有店鋪賬號及密碼,并非法導出了商家店鋪微信、支付寶等交易記錄。
有商家表示,拿回手機后,在手機上看到了新的驗證碼,才得知Shein員工訪問了Temu賬戶,并獲取Temu敏感且專有的商業信息。
作為離開Shein辦公室的條件,商家還被強制在文件上簽名,文件長達幾十頁,商家沒有時間仔細審查詳細條款,“只想盡快離開”。
如果Temu的商家拒絕簽字,Shein員工會對商家進行“懲罰”“關店”等恐嚇威脅。商家只有被迫“同意”,甚至發布虛假的聲明,包括“聲稱Temu上銷售的產品、版權歸Shein所有”,即使它們是商家獨立開發的。
除此之外,Shein還強迫商家簽訂了違反公平競爭的“霸王條款”,包括“二選一”“最低價格”“獨家版式供應”等。
一旦商家在其他平臺上線了同樣的產品或價格更低的產品,商家要向 Shein支付“多付采購費雙倍”等罰款,很多商家不得已關停了在Temu的店鋪,這給產業帶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的經營帶來了巨大困難。
“一比一”抄襲游戲玩法
利用“商業間諜”竊取機密信息
在惡意舉報Temu侵權的同時,Shein還盜竊了Temu的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
為了緩解用戶增長的壓力,Shein“一比一”抄襲了Temu的熱門游戲玩法,包括Lucky Flip、 Credit贈品、免費禮物和現金獎勵等,并復刻了Temu的動畫、圖形、配色、音效、字體等設計元素。
比如,Temu在“現金獎勵”游戲中給予用戶的獎勵是“邀請朋友賺取代幣”,而Shein的侵權版本則是“邀請朋友獲取能量”;Temu的“Lucky Flip”游戲給予用戶的鼓勵是“只需分享即可獲得鉆石”,Shein 的侵權副本同樣告訴玩家“只需分享即可獲得鉆石”。
圖片Temu在訴訟文件中展示Shein抄襲游戲的證據
與Shein向版權注冊機構虛假陳述不同,Temu的上述游戲均完成了版權注冊,具備有明確注冊號,享有法律保護,Shein的行為已經在法律層面侵犯了Temu的知識產權。
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場活動中,Shein還挖走了Temu的幾名主要營銷高管。這些員工了解Temu的營銷游戲和設計流程,包括動畫、音效、界面布局等,這也是Shein可以最快復刻Temu受版權保護游戲的原因。
在訴訟中,Temu指出,Shein通過“商業間諜”的方式剽竊了機密的營銷文件,在被挖走的營銷人員中,一名女員工在離職之前就開始為Shein工作,并通過Temu的電子郵件竊取了所有最機密的營銷文件,這給Temu的營銷策略制造了不小的麻煩。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為了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強調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服裝鞋帽等為重點,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及時糾正制止網絡侵權行為。同時加快內外貿品牌建設,持內外貿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培育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支持企業發揮專利、商標等多種類型知識產權組合效應,提升品牌綜合競爭力。
在日漸嚴格的海外監管趨勢下,“合規合法經營”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前提,跨境電商企業切忌為走捷徑而違規,合規經營方能走得長遠。此外,跨境電商的“老兵”應該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帶領跨境“新人”共建良性的行業生態,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