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見習生丨 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比亞迪(002594.SZ)打造的硬派越野方程豹·豹5因百公里油耗問題被廣泛討論的同時,該車375公斤的最大載重也再次引起關注。
相較同為硬派越野類型的車型,比如捷途旅行者、坦克系列、牧馬人等車型的最大載重達到500公斤以上,豹5在這些同類車型中的最大載重最低,與比亞迪身為當前國內頭部車企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鰲頭財經注意到,不僅僅是豹5,比亞迪的其他車型,諸如2023款秦PLUS DM-i冠軍版、2023版元PLUS、2023款宋PLUS DM-i冠軍版等多款熱銷車型的最大載重也剛好為375公斤。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375公斤是乘用車載重的國家標準,每個車型都要滿足這個最低標準,豹5剛好卡在這個標準上。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超過最大載重后,車輛的加速、爬坡等性能指標或會出現下降,相應的油耗也會隨之增加。
受爭議的豹5最大載重量
公開資料顯示,豹5是比亞迪方程豹汽車品牌打造首款硬派越野SUV,也是方程豹汽車首個搭載DMO超級混動越野平臺的量產車型,搭載越野專用縱置1.5T高功率發動機,百公里加速4.8s,綜合虧電百公里油耗7.8L,綜合續航里程超1200km。新車于2023年11月上市,共有3個版本,全國統一零售價為28.98萬元至35.28萬元。
自上市以來,豹5在收獲巨大關注和訂單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其中一個便是其設計的最大載重。
根據汽車之家、懂車帝等汽車行業垂直平臺顯示的信息,豹5整備質量為2890公斤,最大滿載質量3265公斤,由此測算,豹5車型設計的最大載重為375公斤。
鰲頭財經梳理資料時注意到,375公斤的載重是國家標準,即家用汽車的載重量不能低于375公斤。
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男性的平均體重為69.6公斤。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豹5是5人座,載重卡在375公斤,如果5人坐滿,已經接近最大載重,如果后備箱要放一些東西,可能還要勻出50公斤的富裕量。
據了解,在當前硬派越野市場,不少車型的最大載重已經超過375公斤。比如奇瑞汽車旗下捷途旅行者2023款兩驅發現版,其整備質量為1700公斤,滿載質量為2450公斤,最大載重為700公斤。長城汽車旗下坦克品牌坦克400 2023款機能版的整備質量為2770公斤,滿載質量為3270公斤,最大載重為500公斤。還有北京汽車旗下BJ40、路虎攬勝極光,二者的最大載重分別為550公斤和500公斤。
在張翔看來,豹5現在已經上市,應該是經過標準試驗的,比如在載重375公斤的情況下,進行加速、爬坡等方面的測試,如果車輛滿員加上行李超重的話,加速、爬坡的性能指標可能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豹5外,關于比亞迪車輛最大載重量的爭議和討論同樣出現在了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這兩個系列的多款熱銷車型最大載重也是375公斤。
2023款元PLUS 430公里續航和510公里續航的車型,整備質量分別是1625公斤、1690公斤,滿載質量分別是2000公斤、2065公斤,最大載重均為375公斤。2023款秦PLUS DM-i冠軍版的不同續航里程版本車型,以及2023款海豚不同續航里程版本車型的最大載重也是375公斤。
處于領先地位更應有高質量增長
最大載重的爭議似乎并沒有影響比亞迪的銷量,根據比亞迪發布的產銷數據,11月,比亞迪乘用車的銷量為30.14萬輛,同比增長超30%。今年前11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已經達到267.27萬輛,同比增長64.7%。距離其3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近在咫尺。
而在盈利方面,比亞迪更是無出其右。根據比亞迪發布的相關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621.51億元,同比增長38.49%;歸母扣非凈利潤為96.54億元,同比增長80.95%。按此計算,比亞迪在第三季度每日的盈利超過1億元。
這樣的銷量增速和盈利水平,足以讓比亞迪傲視群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團(600104.SH)、長城汽車(601633.SH)、長安汽車(000625.SZ)、廣汽集團(601238.SH)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8.02億元、30.58億元、21.03億元和13.2億元。
盡管如此,在當前車企紛紛降價沖擊年終銷量目標的背景下,比亞迪也開始了大幅度開展優惠促銷活動,以實現年300萬輛的銷量目標。根據媒體報道,比亞迪王朝系列所有車型均推出了不同幅度的活動,熱銷車型秦PLUS DM-i,可以享受1萬元“燃油轉訂基金”,漢EV冠軍版、漢DM-i冠軍版最高可享2萬元燃油轉訂基金。海洋系列產品也有不同幅度的優惠,最高優惠達1.8萬元。
張翔表示,從比亞迪目前的能力來說,實現年度銷量目標是有可能的,關鍵是實現300萬輛的銷售目標對其意義有多大。“在實現銷售目標的同時,還要保證自身交付能力,否則即使收獲了很多訂單,沒有交付,300萬輛年銷量目標也只是數字”。
鐘師指出,從目前來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遙遙領先,即使今年銷量達不到300萬,但相較去年全年的銷量增長也將超出了100萬輛,增速已經很快了,不過,比亞迪更重要的還是在品質上的提升。另外,當前除了特斯拉之外,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銷量與比亞迪的差距還是比較大,因此比亞迪可以相對從容來進行品牌建設和渠道擴張,如果僅僅為了完成年度銷量目標而向經銷商壓庫存,以提高批發銷量來實現年度銷量目標,這樣并不能提升經營質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的增加,各大車企亦在加速發力新能源汽車,在不同價格區間推出相關產品與比亞迪展開競爭。例如在A級家轎市場,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近期推出了啟源A05、五菱星光等車型,與比亞迪秦進行直接對壘。
張翔認為,比亞迪優勢在于產品系列比較多、銷售網絡比較多,產能規劃也比較大,要想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一方面是繼續進行技術創新,第二保證產品質量不出問題,第三是維護合理估值,吸引優質的投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