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姜雪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國內插座“王者”公牛集團(603195.SH)正在遭遇“多事之秋”。
近日,信用中國網站新增行政處罰決定書,公牛集團旗下寧波公牛電工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公牛”)因存在不正當的違法行為,被湖北省鐘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據悉,公牛集團銷售的“公牛”牌系列插座商品上標注“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摔不爛,新國標安全大升級”標語,因此被處罰。
資料顯示,公牛集團成立于1995年,專注于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墻壁開關插座、LED照明等。在插座品牌里,公牛憑借超高的市場占有率與品牌知名度坐穩了行業“一哥”的位置,成為了不少中國家庭的首選品牌。
2021年9月,公牛集團收到浙江市場監管局開出的壟斷罰單,處罰金額高達近3億元。這記重拳之后,公牛集團展露了“一哥”的另一面:市值跌破千億、股價“腰折”持續不振,業績大受影響……
但今年三季度,公牛集團業績有所好轉。10月26日晚間,公牛集團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07億元,同比增長10.8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13億元,同比增長19.13%;基本每股收益3.17元。從歷史同期來看,公牛集團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創歷史同期新高,已連續3年創出新高。
10戶家庭7戶用?
公牛子公司因不正當競爭被罰
在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被湖北省鐘祥市市場監管局處以罰款10萬元。
經查,2023年1月1日,寧波公牛與荊門迅工捷商貿有限公司簽訂經銷合同,合同規定由荊門迅工捷商貿有限公司在荊門市的東寶區、掇刀區、鐘祥市及鄉鎮銷售公牛集團的“公牛”牌系列插座、轉化器、LED產品(球泡、燈貼、碟形燈等)、電工膠帶、干電池、低壓電氣、電動工具及后續繼續上市銷售的五金渠道產品的經銷商;合同規定知識產權條款:帶有“公牛安全用電專家”“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物品類,均由甲方提供。
而公牛集團銷售的“公牛”牌系列插座商品上標注“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摔不爛,新國標安全大升級”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因此,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對當事人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寧波公牛成立于2007年,由公牛集團100%持股,專業從事墻壁開關插座、低壓電器等電器附件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經過短短三年多的飛速發展,依靠“公牛”品牌的影響力,已躋身于中國電工行業的前列。
不過,鰲頭財經在公牛集團官網看到,其“品牌故事”欄目中仍稱“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并稱擁有“全球最大的墻壁開關插座基地”,共獲得2590項專利。
時至今日仍在使用的這句宣傳詞,直觀地展示了公牛集團不容置疑的市場地位。不過,鑒于公牛集團產品的市場優勢地位,經銷商對其重點產品具有一定依賴性,公牛集團也存在著壟斷行為,但公牛集團最終還是為自己的“壟斷”行為買了單。
據悉,公牛集團最核心的產品轉換器,公司要求經銷商必須選擇專營專銷,這意味著代理商只能銷售公牛的插座,不能銷售其他品牌的插座。此外,公牛集團對經銷商向第三方銷售產品的價格也有所規定。
2021年9月,公牛集團收到了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公司被處以罰款2.95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公牛集團的快速發展與其壟斷行為脫不了關系。而此次壟斷被罰后,這種控價、專營專銷模式將走不通,公牛集團的控價獲利優勢沒有了,業績或將受到一定影響。
不過,公牛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處罰不會對公司造成較大影響。未來將不斷強化企業及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守法合規經營。
總市值蒸發644億元
押注新能源前途未卜
資料顯示,公牛集團成立于1995年,以插座業務起家,在2001年以20%的市占率成為中國插座市場老大,此后連續多年全國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一,是我國插座行業當之無愧的“一哥”。
2020年2月,公牛集團順利登陸上交所,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司轉換器(插座)在天貓平臺的市占率達66.39%。
上市后,公司的市值便快速突破千億。2021年1月13日,公牛集團的股價最高報259.90元/股(前復權,下同),市值超過1500億元,這可謂公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
作為中國的“插座大王”,公牛集團在成為行業“一哥”后確實創造了不小的“奇跡”。上市前兩年,即2018年和2019年,公牛集團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6.77億元、23.0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0.45%、37.38%。對應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9.50%、42.93%。
但是,由于反壟斷罰款與業務擴張減緩,作為國內轉換器、開關插座的絕對龍頭,公牛集團也出現了增長疲軟的現象,其業績增速不如上市前。
鰲頭財經注意到,2021年公牛集團業績增速開始放慢,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7.80億元、26.32億元,同比增速為20.18%、18.48%。同年,公司投資理財收益1.90億元,但因壟斷被罰2.95億元。這一年,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3.91億元,考慮到稅費因素,差不多對沖了罰款。
2022年,公牛集團凈利潤增速更是出現明顯下降,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140.8億元,同比增長13.70%,凈利潤31.89億元,同比增長14.68%。當年,公司政府補助1.33億元,投資理財收益2.72億元。即便如此,業績增速仍然放緩。
今年上半年,公牛集團實現營收75.92億元,同比增長11.03%,實現凈利潤18.22億元,同比增長20.83%。雖然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但整體的營收增速仍低于過去兩年同期水平。
歷史數據顯示,2021年及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牛集團的營收增速分別為41.65%和17.5%,均高于今年同期。至今年中報,公牛集團的營收增速也出現三連降。其中,以轉換器(即插座)、數碼配件為主的電連接傳統業務2023年上半年實現收入36.77億元,收入增速僅為4.66%。
在傳統業務顯露疲態的背景下,公牛集團未雨綢繆,加快新業務的拓展。2022年中報中,新能源業務首次出現。當年3月,公司組建新能源渠道,主打充電樁和戶外儲能產品,大力拓展線下新能源充電樁市場。
然而,根據2022年年報,新能源業務全年實現收入1.5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只有1.08%,毛利率為32.34%,系三大業務中最低,還處于孵化期。2023年上半年,其新能源業務實現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95.21%。但營收占比仍未超過2%。
除了新能源業務未探出新路,在資本市場,公牛集團的股價也開始“跌跌不休”。截至2023年10月27日收盤,公牛集團股價報105.51元/股,最新市值941億元,較2021年的1535.94億最高市值蒸發約594億元,股價較2021年最高點259.90元/股跌去了約六成。
目前,公牛集團在各個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眾多,在轉換器領域,有飛利浦、小米等企業;在墻壁開關插座領域,有西門子、施耐德、松下、歐普等企業;在LED照明領域,有飛利浦、松下、雷士等企業;在數碼配件領域,有小米、華為、品勝等企業。
行業人士表示,對于新業務,公牛集團此時入局是不想在新能源車的熱潮中,失去下一個時代的大機會,但是新能源賽道入局者眾多,公牛集團產業擴張推進緩慢,想要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