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屈臣氏又吃罰單。
近日,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屈臣氏”)被罰8萬元,原因是,其虛構夸大普通化妝品、食品功效。
類似的違法違規行為被罰,屈臣氏在今年已經領取了多張罰單。
而黑貓投訴平臺顯示,1.27萬條投訴,指向屈臣氏虛假宣傳、產品質量、退款難等諸多問題。
曾經瘋狂擴張的屈臣氏,也面臨“關店潮”。過去一年,屈臣氏中國區關店343家。
與之相關的是,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收入88.84億港元,同比下降8%。
虛假宣傳再領罰單
屈臣氏再度被罰,原因是虛假宣傳。
今年8月25日,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上海屈臣氏罰款8萬元,責令停止發布虛假廣告,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海屈臣氏存在兩項違規行為。從2022年9月起,上海屈臣氏在“京東到家”網絡電商平臺上銷售“屈臣氏煙酰胺保濕水”,由公司市場部在銷售頁面上制作并發布了虛假宣傳該國產非特殊用化妝品含有“美白”等功效的虛假廣告,今年2月,該產品下架。
此外,2021年12月17日,上海屈臣氏在“京東到家”網絡電商平臺上銷售“ISDG232 爽快酵素飲品(固體飲料)2 克*7 支”,由公司市場部在銷售頁面上制作并發布了該普通食品有“改善腸道功能”等保健功能,該產品于今年5月下架。經查,上述宣傳為虛假宣傳,其發布的廣告為虛假廣告。
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上海屈臣氏在網絡電商平臺從事化妝品銷售活動,在銷售頁面上自行發布國產非特殊用化妝品宣傳有特殊“美白”等特殊功效的虛假廣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在網絡電商平臺發布普通食品宣傳有保健功能的廣告的行為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構成虛假廣告。
其實,因為虛假宣傳被罰,屈臣氏并非首次。僅在今年4月,其就多次領受罰單。
從2021年8月開始,武漢屈臣氏在天貓平臺屈臣氏官方旗艦店發布“屈臣氏韓國自然樂園納益其爾蘆薈舒緩保濕凝膠清爽溫和滋潤300ml”廣告,使用了“92%蘆薈原液成分”“92%蘆薈膠”的廣告用語。實際上,添加量僅為0.414%。今年4月初,漢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武漢屈臣氏罰款4263元,責令改正。
與此同時,北京屈臣氏東城第四分店因經營未備案化妝品,違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6萬元。
4月4日,上海屈臣氏因對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成分、價格等或者對服務的內容、提供者等表示不準確、不清楚,違反相關規定,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3萬元。
10天后,上海屈臣氏在分公司經營場所廣告宣傳牌及小程序活動頁面中,未明示附贈商品數量,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被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并罰款5萬元。
過萬條投訴指向三大問題
虛假宣傳頻頻被監管部門處罰的屈臣氏,遭受的投訴不斷。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涉及屈臣氏的投訴多達1.27萬余條,主要指向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產品質量、欺騙消費者、退款難。
今年9月3日,一網友稱,在屈臣氏實體店買的珂潤洗面奶有一股很強烈的刺鼻的酒精味。
8月30日,網友稱,在屈臣氏上海百聯中環店購買的糖,已經過期了將近一年,電話官方永遠沒回復。
一網友反映買的一箱屈臣氏蒸餾水發臭。
不少網友投訴消費欺騙行為。
今年7月27日,一網友投訴稱,屈臣氏小程序里面一直都有那個金幣兌換的活動,兌換了東西但是一直未收到東西 。
7月13日,屈臣氏發放60-30全場券優惠券全場無法使用。
另一方面,退款難也是投訴的重災區。
值得一提的是,喧囂一時的1分錢面膜事件,一度讓屈臣氏也出現了輿情危機。去年初,屈臣氏在美團發起1分錢購買優惠活動,線上下單線下提貨,但門店以缺貨為由不予兌換。
轉型艱難龍頭地位面臨挑戰
屈臣氏稱其為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但如今這一地位面臨挑戰。
曾經,屈臣氏以開設門店方式在全球快速擴張,進入中國市場已有34年。
如今,在商業模式發生巨變的形勢下,這一擴張模式受阻。
2022年底,屈臣氏全球門店數量為16142家,較2021年底的16398家減少256家。其中,中國市場門店數量由2021年底的4179家減少至3836家,一年之間關掉了343家。今年6月底,中國市場門店數量為3780家,上半年又減少了56家。
與關店相對應的是,營業收入在下滑。
數據顯示,2015年,屈臣氏1519.03億港元,同比下降3%,中國市場門店可比零售下滑了5.1%。2016年,中國區門店209億港元,同比下滑4%。2017年,中國區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6.2%。2020年,中國區門店銷售額降至199.84億港元,同比下降19%。2022年,屈臣氏全球營業收入1696.45億港元,同比下滑2%,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43.09億港元,同比下滑11%。其中,中國市場營業收入175.79億港元,同比下降23%,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10.9億港元,同比下降59%。
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市場營業收入88.84億港元,同比下降8%。去年同期,屈臣氏中國市場銷售額為96.85億港元,同比下降17%,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17.6%。
屈臣氏是長江和記有限公司旗下屈臣氏集團以保健及美容為主的一個品牌,創建于1828年,1963年成為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
上述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公司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基本停滯。
在電商崛起之時,屈臣氏也曾進行店鋪升級、調整產品品類,開設線上云店,打造“O+O”模式等系列動作之后,并未見扭轉其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