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快樂水又要不快樂了!”可口可樂的漲價傳聞引發熱議。
根據海外媒體消息,近日,可口可樂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約翰·墨菲表示,可口可樂將在今年下半年繼續提高價格,因為公司在需求韌性較強的背景下提高了預期。
漲價次數屈指可數的可口可樂,近年來頻傳漲價,以應對成本上漲。今年上半年,可口可樂實現凈利潤56.54億美元,同比增長20.66%。
除了漲價,在中國市場,可口可樂還在大規模擴產。
飲料市場競爭激烈,可口可樂為何不懼,依然任性漲價?
雙寡頭“兩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占了中國碳酸飲料市場80%份額,其地位為何不可撼動?
再度宣告漲價保業績
“阿斯巴甜”風波之后,可口可樂陷入了漲價風波。
根據公開信息,可口可樂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約翰·墨菲表示,今年下半年漲價,但并未具體透露漲價區域。
分析人士稱,本次漲價可能涉及不同地區。可口可樂計劃在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市場繼續提高產品價格,以順應通貨膨脹的趨勢,但今年不再提高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市場的產品價格。印度、中國、越南、泰國等地,可能是漲價的主要區域。
有消息說,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James Quincey)在公司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們正在轉向自有品牌瓶裝水和果汁。在整個行業中,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成本。他們正在尋找性價比高的商品,并囤積打折貨。
這不是可口可樂首次漲價。
2021年4月,可口可樂公司CEO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曾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該公司打算提高產品售價。自2021年11月1日起,500毫升可口可樂在中國區的銷售價格上漲0.5元至3.5元/瓶。
今年5月,市場上又傳出可口可樂漲價的消息。北京、成都等地消費者發現,在商超、便利店等終端市場,可口可樂有不同程度漲價,有的價格為3.80元/瓶,是繼2022年邁入3.50元時代后的又一次漲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材料、人工、運輸、銷售等成本上漲的背景下,可口可樂漲價,并不意外。漲價,可以將原本削弱企業收益的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以保證公司收益受到的影響最小。
可口可樂的財報印證了這一說法。
今年7月26日,可口可樂披露的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9.52億美元,凈利潤56.5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21%、20.66%。其中,二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19.72億美元、25.4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33.70%。每股收益為0.78美元,同比增長11%,高于市場預期的0.72美元。
上述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James Quincey)表示,在全天候策略的指引及裝瓶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下,二季度業績表現強勁。上半年的強勁表現和業務韌性,讓管理層有信心提高2023年業績指引。
可口可樂調高的業績指引為,預計2023年全年有機營收增速為8%至9%區間,高于此前預計的7%至8%區間。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在歐美通脹的情況下,各類成本上漲,可口可樂的經營業績仍然超出了市場預期,這說明去年的提價策略發揮了一定作用。
毛利率也反映了提價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可口可樂的綜合毛利率為59.79%,較上年同期的59.11%上升0.68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的毛利率為58.97%,較去年二季度的57.35%上升1.62個百分點。
競爭加劇為何加速擴產
通常而言,產品漲價是一把雙刃劍,轉嫁了成本,往往會丟失市場份額。可口可樂為何不懼失去客戶?
自1979年重返中國市場,40多年來,可口可樂售價未曾出現明顯上漲。國盛證券報告顯示,1990-2019年,可口可樂的產品單價的復合增速為0.42%。
當然,可口可樂曾采取了變相漲價策略。
2011年前后,可口可樂漲價風波引發廣泛關注,最終,可口可樂表面上取消了漲價,但暗地里,公司采取了通過瘦身方式變相漲價。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600毫升/瓶瘦身為500毫升/瓶。
即便如此,在“樂粉”們看來,可口可樂是一家良心公司,價格一直很親民。
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產品提價,不可避免會丟失一部分客戶,進而影響銷量。奇怪的是,在中國市場,一方面,可口可樂計劃再次提價,另一方面加速擴產。
今年5月,浙江太古可口可樂在杭州下沙工廠新建的PET汽水高速生產線正式投產,新生產線投資約1.1億元,灌注速度達5.4萬瓶/小時,建成后年產能達3200萬標準箱。
同月,投資1.5億元的太古可口可樂高速PET汽水生產線在廣西南寧高新區正式啟動,每小時可生產5.4萬瓶可口可樂系列飲料產品。
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大灣區智能綠色生產基地項目也于5月簽約落戶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擬通過擴容增產來提升黃埔生產基地年產能。該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建成后,年產能約66萬噸。
如此大規模擴產,可口可樂的底氣何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可口可樂的擴產不能簡單視作可樂產品擴產。近年來,可口可樂開發了一些新產品,比如氣泡水、咖啡、茶飲料等。可口可樂公司加速項目建設,一方面是匹配未來的一些新品類的發展、創新升級以及迭代需求。另一方面,新舊產能轉換,技改升級,符合“雙碳”要求。
即便如此,可口可樂的可樂產能仍然會增加 。
此外,飲料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比如,元氣森林殺入了可樂領域,老品牌非常可樂、天府可樂等也在奮起。
分析人士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均有超百年歷史,在中國市場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妥妥的“雙寡頭”。
百余年來,兩大巨頭頻頻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且至今無人能破解。究其原因,兩大巨頭掌握有可樂的獨特配方,即便是公司內部,知曉配方者極少。
至于“兩樂”的親民價格,這也是兩大巨頭獨特的經營模式形成的。
上述分析人士稱,在全球市場上,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的商業模式基本相同,公司除了做品牌維護外,出售高度濃縮的可樂原漿給中間商來灌裝、銷售。在中國市場,中間商就是中糧集團和太古集團(00019.HK)。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到消費者,中糧集團和太古集團在中間起到了緩沖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放眼國內市場上,價格低于5元/瓶的飲料幾乎消失殆盡。在成本上漲的形勢下,這也給了“可樂”們漲價的空間。即便漲價了,還是很親民,其地位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