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今年三月份,阿里巴巴宣布啟動24年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治理變革,“1+6+N”的新組織架構下,阿里集團之下將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獨立面對市場”,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對組織變革這樣解釋道。
變革來的很迅速。5月18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23財年財務報表,在財報中,阿里巴巴宣布阿里云將于未來12個月內從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并將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
在此之前,阿里云剛剛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此舉也引得騰訊云、移動云、京東云等廠商跟進,新一輪的云廠商競爭似乎一觸即發。
阿里云打響價格戰“第一槍”
頭部廠商紛紛“內卷”
最先打起價格戰的是阿里云,這并不是阿里云第一次降價。
鰲頭財經統計發現,2014年阿里云曾在一年內降價6次,2015年至2016年,阿里云先后進行了17次降價。只不過此前的降價并沒有此次幅度這么大,4月26日,阿里云宣布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
5月16日,騰訊云也宣布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政策將在6月1日生效。
移動云則更為迅速地響應,5月16日晚,移動云宣布多款云產品降價,其中通用入門型云主機、通用網絡優化型云主機,均降價60%;云安全中心降價50%;云硬盤備份降價50%,降價政策從5月17日開始便生效。
5月23日,京東云將降價“卷”到了新高度,其采取了“比價打法”,宣布其全系列核心產品參與比價,其全系核心產品的官網列表價均低于特定云廠商官網對標的產品列表價格;實際成交單價將在特定云廠商實際成交最低單價的基礎上再打九折,承諾“買貴就賠”。
至此,五大頭部廠商中已有兩家宣布降價,位列于“others”的廠商也紛紛跟進。
商業產品和服務的降價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成本降低釋放出更多的利潤空間,二是以價換量占領更多市場份額,對于云計算廠商而言則是兩種兼有。
“云計算的成本除了技術因素外與規模也有很大關系,規模越大分攤下來的總成本越低。”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分析道,“云服務本質上是服務器資源的租賃,對于租賃模式,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高。”
在云市場競爭中,降價也是常見手段,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都曾推出過降價策略,AWS的首席財務官還曾表示降價是云服務的核心策略。
對于阿里云而言,規模效應和持續的技術投入讓其擁有了更多降價空間,據了解,過去十年阿里云將計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儲的成本下降了近9成。如此看來,阿里云降價已經實現了規模、成本和收益的正向循環。
降價的另一個原因在于12個月內獨立上市要求阿里云交出更漂亮的業績,以價換量是手段也是目的,尤其是在公有云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
市場份額仍在改變
AI大模型是下一戰場
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下半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為188.4億美元,相比上半年增長24.5%,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增長穩中有降,其中IaaS+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同比增長19.0%,與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相比下滑23.9的百分點,與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個百分點,增速均有明顯放緩。
阿里云也不例外,在2023財年,阿里云業務總收入為772.03億元,同比增長3.5%,經調整EBITA利潤為14.22億元,同比增長24%,已連續兩年實現盈利。但在這其中,阿里云業務收入185.82億元,同比下降2%,為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9財年至2022財年,阿里云營收的增速分別為84%、62%、50%和23%;分季度來看,2021年至2022年的8個季度里,阿里云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7%、29%、33%、20%、23%、10%、4%、和3%,增長即將陷入停滯。
市場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IDC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阿里云仍以31.9%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但相比于此前36.7%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華為云市場份額從10.8%增至12.1%,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天翼云市場份額從8.9%增至10.3%,排名從第四升至第三。騰訊云市場份額從11.1%降至9.9%,跌至第四名。
“目前的趨勢是運營商云的市場份額正逐漸擴大,互聯網廠商的云業務增速逐漸放緩,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企業用戶云需求放緩,而對于政府等客戶的爭奪運營商云更具有優勢。”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信旗下云業務子公司天翼云實現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中國移動云收入達到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聯通云繼續翻倍增長,實現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速達121%。
“事實上企業的云服務遷移成本不低,此輪云廠商的降價也主要針對新客,未來市場份額還會發生細微變化,變化的關鍵在于誰能獲得先機以低價高質的服務占據更多市場。”前述觀察人士表示。
云廠商此輪降價換量仍是“厚積”的過程,ChatGPT等AI模型引發的海量算力需求,才是未來增長和競爭的重點,在這一點上阿里云已經走在了前頭。
近日張勇表示,阿里云要全面走向“模型即服務”,與伙伴合作。為此,“千問伙伴計劃”正式啟動,將優先為千問伙伴提供大模型領域的技術、服務與產品支持,共同推動大模型在不同行業的應用。
隨著AI大模型與云產品的加速融合,云廠商也將探索出更多的應用場景,行業也將加速朝向自動化、數字化發展。新一輪的降價只是前奏,最終鹿死誰手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