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夏路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融僑發布2022年經營數據,令市場嘩然。2022年,融僑集團實現營收額229.18億元,同比增長11.73%,實現凈利潤-93.4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738%。
鰲頭財經注意到,93億元的虧損,77倍的凈利跌幅,在房企去年的虧損中位居前列。
2021年公司首次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1.09億元,一年時間,虧損超90億元,融僑將虧損原因歸結為前幾年高溢價拿地未解套和計提減值影響。
向來以“穩健”著稱的融僑集團曾在2018年喊出“三年千億”目標,此后,開啟激進擴張之路。如今4年過去,高光時刻還停留在在2020年,實現859億元銷售額,也未能躋身千億陣營。
為沖擊千億目標,此前不惜成本地非理性拿地,如今,行業又進入陣痛期,融資渠道遇阻,現金流迅速惡化,導致公司陷入了資金鏈危機。
融僑集團2022年債券償付面臨較為明顯的流動性風險,其在財報中坦言,若后續公司經營情況未能顯著改善,整體流動性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凈利跌幅超77倍
“一部融僑史,半座福州城。”融僑集團是福州老牌房企,也是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閩系規模房企。
融僑集團一向以穩健形象示人。根據官網介紹,目前融僑集團開發運營有港口、工業村、地產、物業、商業、酒店、教育、醫療、農業等產業。
在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低調的融僑也沒能逃脫“沖擊千億”的目標,2018年高喊出“三年千億”目標,開始加速全國化擴張。
為達千億銷售目標,融僑集團開啟擴張之路,與多家30強房企聯合拿地,通過合作開發、聯合操盤、互相持股等多種合作模式,加速規模擴容。
據統計,2013年以來,融僑摘得高于50%溢價率的土儲共23塊,2016年溢價率更是高達140%。
4年過去,融僑高光時刻還停留在2020年,實現859億元銷售額,也未能躋身千億陣營。2021年,融僑實現合約銷售額為303.09億元,其中權益銷售金額為216.28億元,較2020年出現大幅下滑。
高速擴張背后,隨著合作項目的增多,融僑集團整體利潤被攤薄,經營出現增收不增利。
其中,公司凈利潤連續下滑,從2018年的9.28億元下滑至2020年的2.21億元,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別為-21.44%和-69.74%。2021年,融僑集團的凈利潤為-1.09 億元,出現首次虧損。
近幾年,融僑的毛利率也低于同行。2019-2021年,融僑集團的房地產開發毛利率分別為26.86%、20.61%以及12.89%,盈利能力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2022年,更是陷入巨額虧損。2022年,融僑集團實現營收額229.18億元,同比增長11.73%,實現凈利潤-93.42 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738%。
融僑集團把巨額虧損歸結為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早些年高價拿的地仍未解套。有的還虧本入市,融僑集團2016年以總價42.18億元奪得廈門翔安區2016XP04地塊,彼時樓面價38345元/平方米,溢價率140%,當時刷新了廈門土拍成交紀錄,即使到現在也仍是廈門島外單價最高的地塊。該項目2019年3月開盤,目前在售均價為37500元/平方米,低于樓面價。
另一方面是,計提減值的影響。2022年,融僑集團銷售去化遇冷,出于謹慎性原則,對天津、鄭州、廈門、成都等地多個項目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2022年,全國各地投資性房地產出租情況也存在一定下行現象,以致于上海、福州等多個投資性房地產評估價值有所下降,產生了-6.74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
債務違約現金流收縮
隨著規模化擴張和合作項目增多,融僑集團近年負債水平持續走高。為緩解債務壓力,去年10月24日,融僑公布將福州首融灃澤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3.21億元債權轉讓給首開股份。
今年1月,融僑集團又將物業公司賣給了福建簡而信生活服務有限公司,作價3.23億元轉讓。
此外,債務違約糾紛纏身。今年2月13日,融僑集團公告披露,其子公司因未能清償恒豐銀行福州、鄭州分行貸款債務已被起訴,涉及金額6.58億元,正在協商和解。
這不是融僑集團第一次出現債務違約情況,去年8月,融僑集團為子公司武漢融僑置業有限公司擔保的一項信托貸款出現違約,違約金額5.99億元。此后,融僑集團所持約1.77億元股權數額被凍結。一個月后,融僑集團與該債項債權人平安信托達成和解,1.77億元股權凍結已解除。
2022年12月,融僑集團又新增兩筆信托貸款違約,已到期未支付的借款本息合計6.5億元,其中債權人之一仍為平安信托、另一債權人為中建設信托。
債務壓力下,融僑集團的融資渠道遇阻,籌資活動現金流入持續收縮。
“公司已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但缺口依然很大。”截至2022年12月31日,融僑集團金融有息負債賬面余額229.12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99.21億元,而貨幣資金僅為28.34億元,其中受限金額8.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