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眾多合資汽車品牌也加快了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表現的尤為明顯,紛紛在車展期間發(fā)布一款或多款新能源車型。
鰲頭財經記者注意到,以本田、豐田、日產、大眾、寶馬、奔馳等為代表的合資品牌發(fā)布的多款電動化車型,比如本田e:NP系列第二彈車型,大眾ID系列ID.7,以及寶馬的i7和奔馳全新EQE純電SUV等均受到較多關注。
不過,從車展現場人氣來看,雖然合資品牌電動化車型眾多,但仍敵不過國產新能源汽車發(fā)布的車型。
從記者調查來看,目前除了面對續(xù)航這一公認的難題外,消費者最在意的還有智能化和體驗感。而在這方面,外資品牌或難有媲美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高性價比的優(yōu)勢。
合資品牌電動化車型接連亮相
4月18日,上海車展開幕的當天,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本田”)展臺已經座無虛席。
在這里,本田中國將全球首發(fā)三款純電動汽車。首先亮相的是本田e:N品牌的第二彈電動車汽車,即由廣汽本田推出的e:NP2和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本田”)推出的e:NS2。
本田中國表示,上述兩款車型以“新流派EV”為開發(fā)方向,采用新一代Honda CONNECT 4.0等智能化技術,將SUV的全功能和轎車的舒適融合一體,外觀鋒銳動線設計,內飾清爽簡約,上市時間為2024年初。
與e:NP2和e:NS2同步亮相的還有本田e:N品牌第三彈電動車型概念車“e:N SUV 序”和第四彈車型e:N GT Concept,二者均采用本田純電動專屬架構“e:N Architecture W”,上市時間分別為2024年年內和2025年之后。
幾乎與本田中國同步,豐田汽車在上海車展期間也推出了bZ系列的兩款全新車型,分別是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和“bZ FlexSpace Concept 悅動空間”。
前者是由豐田與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一汽豐田、豐田汽車研發(fā)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田中國研發(fā)中心)共同開發(fā),計劃由一汽豐田生產銷售;后者由豐田與廣汽集團、廣汽豐田、豐田中國研發(fā)中心攜手共同打造的一款注重實用性的SUV車型,計劃由廣汽豐田生產銷售。
兩款新車亮相后,豐田bZ系列產品陣容進一步擴大,包括此前已發(fā)布的bZ4X、bZ3,共4款電動化車型。
在豐田看來,bZ系列兩款新車的發(fā)布,覆蓋了轎車、SUV、跨界車等更多細分市場與應用場景,持續(xù)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符合喜好與期待的產品。
作為德系車的代表,大眾汽車旗下多款新車也在上海車展亮相,其中大眾全球首款純電旗艦轎車ID.7 VIZZION完成全球首秀。該車型定位于中型純電轎車,標配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tǒng)并搭載多項智能技術。
資料顯示,大眾ID.7VIZZION是繼ID.3、ID.4、ID.5、ID.6和ID.Buzz后的第六款電動車型,車身長4961mm,軸距2966mm,WLTP續(xù)航里程最高可達700公里,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上市。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對外表示,大眾正在電動出行的設計、制造和研發(fā)領域大量投入,以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成為一個深受用戶信賴并被用戶自豪地認可的品牌,這就是“ID.7所帶來的,100%純電動,100%充滿感染力。”
除了上述外資汽車品牌發(fā)布的電動化車型外,寶馬汽車、奔馳汽車、以及日產汽車、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等外資汽車品牌也相繼發(fā)布了包括概念車在內的多款新車。
比如,日產汽車發(fā)布了專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而設計的純電動SUV概念車型“日產Arizon”;現代汽車旗下高性能電動概念車RN22e和高性能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概念車N Vision 74也在上海車展亮相。
從合資品牌在上海車展發(fā)布類型眾多、覆蓋場景更廣的電動化產品動作可以看出,他們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態(tài)度,深刻詮釋了本屆車展“擁抱汽車行業(yè)新時代”的主題。
不過,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消費市場風向已變
眾多合資品牌推出電動化車型的背后是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根據乘聯會披露的數據,今年3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無論是廠商批發(fā)方面的滲透率還是零售渠道方面的滲透率都已經超過30%。
這種變化的根源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崛起的帶動。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新能源汽車品牌可以說是人氣聚集地——比亞迪展臺人來人往,去往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展臺的消費者也絡繹不絕。
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消費者對于新能源電動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新能源車型選擇方面更傾向性于國產品牌。
消費市場風向的變化,使合資汽車品牌想要通過電動化產品繼續(xù)制勝中國市場的難度越來越大。
鰲頭財經記者在車展現場隨機詢問的結果顯示,若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等國產品牌往往是第一選擇。
“之前體驗過朋友的電動汽車,智能化、提速、快充等方面的感覺都挺不錯。”來車展參觀一位消費者告訴鰲頭財經記者,“現在大家都知道國產新能源車發(fā)展比較成熟,如果買新能源車,肯定會首選國產的品牌。”
相對而言,合資汽車品牌的電動化產品在消費者的買車名單中相對靠后。
另一位消費者在看某款合資品牌的純電動車型時表示,電動車型的中控方向盤、內飾設計等方面,和燃油車的相關車型非常類似,“我是零零后,現在這款車給我一種零幾年坐車的感覺,包括圖標等這些都一模一樣”。
很顯然,雖然合資品牌推出了眾多電動車,但距離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尚有較長的路要走。
以豐田汽車為例,其首款從零開始打造的全電動汽車bZ4X,進入自去年10于進入中國市場銷售以來,市場表現平平。
乘聯會數據顯示,bZ4X自去年10月在中國上市以來,豐田系兩家合資公司的累計銷量分別為4231輛和3353輛,合計銷量不到8000輛。若按照這一數據測算,bZ4X車型的月均銷量僅在千輛左右。
不僅如此,據市場監(jiān)管總局官網發(fā)布的消息,因安全駕駛輔助系統(tǒng)存在缺陷,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自2023年3月1日起召回超共計1.2萬輛bZ4X汽車。
這意味著,豐田bZ4X上市不足半年,便進行大規(guī)模召回,進一步影響了消費者對于豐田電動化產品的印象。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量快速增長,牢牢占據銷量排行榜過半席位。
乘聯會數據顯示,在2023年3月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中,前十名分別為比亞迪秦、比亞迪海豚、埃安(Aion S )、宏光MINI、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熊貓mini、長安Lumin、深藍SL03、北汽EU系列。此外,在新能源SUV零售銷量排行榜方面,也是類似情況。
很顯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眾多合資汽車品牌被國產品牌彎道超越后,隱約成為了追趕者。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賽道很長,合資汽車品牌并不是沒有反超的可能,因為合資汽車品牌在資金、人才等方面依然有著雄厚的實力與龐大的積累,如果這些優(yōu)勢最終落實到產品上,誰能笑到最后或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