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改頭換面后再戰江湖,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寬食品”)繼續沖擊A股市場。
3月1日,深交所官網阿寬食品更新披露了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阿寬食品IPO上市,高瓴等一批知名資本爭搶入股,坐等分享上市大蛋糕。
有意思的是,資本在搶著進入,而公司實際控制人則趁機收割套現。
食品安全是企業的根本,網紅阿寬食品頻頻因食品問題遭遇投訴。本次IPO,恐怕難言順利。
白家食品改頭換面闖關
白家食品、白象食品,都是白家的嗎?非也!兩家公司還因此打過官司。
白家食品是阿寬食品的前身,由陳朝暉創辦。
大學畢業后,陳朝暉做過公務員,在百事可樂干過飲料營銷,有了大公司的銷售經驗積累。1994年,陳朝暉決定自主創業,先后創辦成都雅士廣告有限公司、成都雅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2001年,陳朝暉從廣告行業跨界至食品行業,成立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
在此前后,方便面等食品興起,白家食品推出的方便粉絲風靡一時。公司在四川成都龍泉、北京順義、宜賓高縣建立了三大生產基地,陳朝暉立志將白家食品打造成一流大型食品加工企業。
然而,始于2013年至2016年的一輪方便面行業大調整,康師傅(00322.HK)經營業績連續四年下降。行業龍頭尚且如此,白家食品更不能獨善其身。
屋漏又遭連夜雨,此時,因為與白象方便面之間的爭議,白家食品與白象食品對簿公堂。最終的結果是,2020年底,公司與白象食品達成協議,公司給予對方90萬元,且不再使用“白家”品牌。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白家食品改頭換面,大多數情況下以“阿寬食品”品牌闖蕩市場。
這是一次簡單的更名。2016年,方便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陳朝暉在成都經濟開發區成立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即如今的阿寬食品。
阿寬食品成立后,陳朝暉推動收購白家食品的生產基地、知識產權、員工和業務等,相當于繼承了白家食品的資產、債務。不同的是,白家食品靠方便粉絲打市場,阿寬食品則立足于方便食品全品類,以大單品戰略打造紅油面皮、甜水面等爆款產品。
除了打造自身的阿寬食品品牌外,公司還為三只松鼠(300783.SZ)、百草味、李子柒、麻六記等知名品牌代工。靠著網紅品牌,阿寬食品的電商渠道業務快速發展,公司也因此一戰成名。
資本力捧推高估值
白家食品變身阿寬食品,短短幾年成為一家估值近40億元的明星企業,背后,是資本在力推。
根據招股書,2019年12月,阿寬食品實施成立以來的第四次股權轉讓。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朝暉之妻李靜雅將其所持公司34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張茜,轉讓價格為6.25元/出資額,交易價款為212.50萬元,對應的公司估值為5億元。
2020年,阿寬食品籌劃IPO,資本爭相入股。
當年2月,南海成長、霍普投資等共計出資6000萬元參與增資,增資價格為7.50元/出資額,對應公司估值約為5.45億元。
四個月后,高瓴懌恒、茅臺投資等合計出資1億元參與增資,增資價格為20.45元/出資額,對應公司估值為19億元。
2021年1月,阿寬食品實施股改后的第一次增資,青島同創、高瓴懌恒等四機構合計出資1.20億元參與認購,增資價格為40.91元/股,對應的估值達39.20億元。
短短一年左右,阿寬食品的估值急增了34.20億元,增長幅度近7倍。
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阿寬食品32家股東中,有16家機構股東,大部分為基金,包括高瓴、茅臺等。
上述機構入股,是奔著阿寬食品而去的,入股之時,多數機構與阿寬食品、陳朝暉等簽署了對賭協議,涉及2022年6月30日前遞交上市申請等。
不過,阿寬食品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已經出現倒掛現象。本次IPO,阿寬食品擬發行3194..07萬股,不低于公司25%的股份,募集6.65億元,對應的發行市值為26.6億元。這一市值較公司增資時估值低12.60億元。
與外部機構急著入股相對應的是,阿寬食品實際控制人陳朝暉卻忙著減持。
從天眼查查看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2月,陳朝暉將所持公司880萬元出資額轉讓給南海成長等,轉讓價格為5.68元/出資額,套現5000萬元。當年6月,其又將所持阿寬食品430萬元/出資額轉讓給高瓴等機構股東,轉讓價格為13.64元/出資額,轉讓總價款5865.20萬元。
一個月后,陳朝暉將82.8889萬元/出資額轉讓給壹叁投資,轉讓價格18.30元/出資額,轉讓價款約為1517萬元。當年8月,陳朝暉將272.7667萬元/出資額讓給廣州信加易等,轉讓價格為26.91元/出資額,套現7341.21萬元。
綜上,陳朝暉以明顯低于增資價格轉讓股權,合計套現約1.97億元。
食安問題投訴數百起
作為一家食品企業,食品安全是命門。但阿寬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令人擔憂。
2022年2月17日,阿寬食品因“老鼠肉”風波沖上熱搜榜。2月16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昨晚準備吃紅油面皮的時候發現塑封膜里包著一坨黑色的東西,上面有毛還有一塊發霉的地方,很像老鼠肉。”
對于這位網友的投訴,阿寬食品第一時間關注到了,公司第一時間回應表示,已與消費者取得聯系,目前尚無法判斷問題產品的屬于自家公司。一旦確認,將接受一切處罰并對消費者進行賠償。隨后,公司又兩次發布官方說明,稱根據調查,面餅內沒有異物,沒有老鼠,因消費者儲存中丟棄了兩層外包裝,雙方均無法對導致面餅發霉變質的原因進行查證。雙方已經達成和解。
雖然最終確認不是“老鼠肉”,但阿寬食品的安全問題仍然難以讓人放心。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阿寬食品投訴量累計為280條,投訴集中在食品安全方面。
去年12月12日,有網友反映阿寬官方旗艦店甜水面吃到了死蒼蠅。今年3月2日、8日,網友反映產品變質發綠、阿寬面皮有蟲子。
去年6月28日,成都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2年二季度重點經營者消費投訴信息公示》顯示,經篩查核實全國12315熱線平臺成都市2022年二季度消費投訴數據,阿寬食品投訴較為集中,相關投訴量達165條,投訴的主要問題為“所售部分方便食品存在黑點黑斑、異物等”。
多家媒體報道,去年6月27日,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成都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阿寬食品依法進行了行政約談,并督促經營者限期進行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阿寬食品重營銷輕研發。2019年至2022年1-6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371.43 萬元、485.53 萬元、718.29 萬元和 479.71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0.59%、0.44%、0.59%和 0.75%。同期,公司的營銷費(包含推廣服務費、廣告宣傳費)分別為5339.94萬元、9558.01萬元、1.04億元和5380.84萬元,營銷費是是研發費用的14倍、20倍、15倍、11倍。
監管也注意到阿寬食品的質量問題,在IPO文件反饋意見中問詢,公司在原料采購及產品生產、流轉過程中的質量及食品安全把控措施,是否存在因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產生退換貨的情形、消費者糾紛、被行政處罰的情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