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只做高價值新能源汽車。”近日,吉利汽車(00175.HK)在高端品牌“銀河”系列發布會上向外界傳達其沖擊中高端汽車的市場決心。承載這一使命的將是銀河品牌旗下多款車型,包括銀河L系列和銀河E系列。
在此之前,今年1月初,另一家車企比亞迪(002594.SZ)正式發布高端汽車品牌,定名為“仰望”,劍指百萬級豪車市場,期望該品牌能夠成為中國高端汽車品牌的代表和標桿。
事實上,無論是吉利汽車、比亞迪,還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推出的相關車型產品,都反映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借助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發展紅利,加速對以BBA(寶馬、奔馳、奧迪)為代表的中高端市場發起新一輪沖擊。
不過,從銷量來看,雖然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在增長,但目前的中高端市場,尤其是高端乃至豪華車市場,BBA等國外品牌仍占據著較大的優勢。
高端市場再迎新玩家
截至2023年2月的前兩個月內,先后有兩家國產自主汽車企業發布了定位為高端的全新品牌,分別吉利和比亞迪。
2月23日,預熱許久的吉利高端汽車品牌“銀河”正式發布。該品牌是吉利汽車全新打造的新能源系列,采用了全新標識,分為智能電混和純電動兩種動力系統,共計7款產品,首款銀河L7已經開始預定,預計今年2季度交付。
據了解,在吉利汽車的品牌矩陣中,“銀河”的定位在幾何汽車和極氪汽車之間,主打30萬元左右市場。其中,銀河L系列產品主打A0至B級車的價格帶,銀河E系列產品主打的是A級到D級車的價格帶。
相較吉利汽車,有著國產汽車企業代表之稱的比亞迪,更早一步公布了旗下高端品牌。今年1月初,比亞迪“敢越星河”仰望品牌暨技術發布會在深圳召開,正式發布了全新高端汽車品牌“仰望”及其核心技術“易四方”。
與“仰望”品牌發布同步的是,該品牌旗下的兩款百萬級汽車產品——U8和U9,前者是仰望品牌首款量產車型,定位為中大型SUV的硬派越野,后者定位則是純電動超跑。二者都打造了“易四方”技術。
除了發布全新高端品牌之外,比亞迪還通過全面接管騰勢汽車的方式持續發力高端市場。今年2月下旬,騰勢D9全球交付啟動,售價32.98萬元起。這是騰勢汽車正式掛牌后推出的首款MPV車型,無論是車型定位,還是配置都全面向豪華汽車看齊。
吉利、比亞迪接連沖擊高端市場并不是無的放矢,二者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推出的產品,如極氪、王朝系列的漢,已經在相關價格帶站穩了腳跟,成為快速增長的品牌。比如極氪汽車,雖然被爆出訂單退款難,但極氪001等產品自推出以來,銷量迅速攀升,已經成為新能源賽道中不容忽視的力量。比亞迪漢的銷量增勢更加迅猛,2022年全年,該車型累計銷量達到27.4萬輛,月均銷售超2萬輛。
可見,有了較為成功的案例之后,持續加碼高端市場,是吉利等國產汽車品牌實現品牌向上不約而同的選擇。而且,相較于傳統燃油車的中高端市場由合資車及國外品牌牢牢占據,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新能源賽道擁有更多技術以及用戶洞察等優勢。正如王傳福在仰望品牌發布會上所說的那樣,“在電動化時代,中國車企已經掌握了技術的主動權,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成熟的產業鏈配套,支撐著我們向技術深水區繼續前行。”
沖高已成自主汽車品牌的共識
盡管目前對于汽車高端市場的劃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公認的標準,既可以從品牌調性進行定義,也可以從價格區間來劃分。但借助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紅利沖擊高端,已經成為當下國產汽車品牌們的共識。
除了上述吉利汽車、比亞迪兩家車企外,近年來,北汽藍谷(600733.SH)、東風汽車(600006.SH)、東風嵐圖、上汽集團(600104.SH)、長城汽車(601633.SH)等傳統車企分別推出北汽極狐、東風嵐圖、智己汽車、飛凡汽車、沙龍系列等自主品牌產品,持續對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與此同時,伴隨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而誕生的造車新勢力,如蔚來汽車(NIO)、小鵬汽車(XPEV)、理想汽車(LI)等車企成立之初瞄準的便是中高端市場。這些造車新勢力用產品培養消費者對于新能源中高端汽車接受度的同時,也逐漸在所屬價格帶站穩了腳跟。
眾多國產汽車品牌的加速發力推進高端進程的背后,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崛起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可以看到,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以BBA為代表的傳統高端品牌雖然推出了相關車型,但其車型的產品力不及同級別的燃油車,因此不被廣大消費者認可,這讓傳統中高端品牌所具有的產業鏈等優勢未能在新能源賽道延續。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新能源賽道上,我國自主汽車品牌層出不窮,相關車企亦不斷推出對標BBA的產品,逐漸蠶食原屬于BBA等高端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以期實現彎道超車。
平安證券發布的相關研報指出,自主新能源品牌崛起的關鍵是中國車企實現中高端突破,通過拓寬產品線、發展高端豪華汽車產品已經成為眾多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明確戰略。
仍需提升“內功”
對于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來說,借助新能源賽道加速搶占高端市場絕非一日之功。從消費端來看,BBA等汽車品牌仍在高端市場上占據著較大的優勢。數據顯示,2022年高端汽車銷量排行榜中,年銷量突破10萬輛的車型均為BBA品牌,國產汽車品牌中,僅有蔚來ET7和ET5,以及紅旗H9。
另據BBA三家車企官方披露的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寶馬汽車(含MINI)全年銷量為79.2萬輛,位居國內豪華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奔馳汽車銷量為75.17萬輛,奧迪汽車銷量為64.25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6.4%、-0.9%和-8.4%。
即便BBA去年的銷售增速均出現下滑,但其單一品牌銷量仍然遠超國產高端品牌中的任何一個。比如,排名第三的奧迪汽車在中國的銷量超過“蔚小理”三家之和——2022年全年,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銷量分別為12.25萬輛、12.08萬輛、13.32萬輛,合計37.65萬輛。
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過程中仍需要從產品力、用戶服務等方面做好基本功。
可以看到當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沖擊高端汽車市場過程中,一直在拼配置,除此之外,不僅沒有與高昂售價相匹配的話題和故事,而且在頂級核心技術方面也未能太多突破,使得產品趨于同質化,出現諸如“套娃式”造車等現象。
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與用戶服務方面仍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今年2月,多個定位高端的國產汽車品牌被爆出虛假宣傳、退訂金難等新聞;還有某些國產汽車品牌一味追求銷量,以至于出現了“定語下的銷冠”,以及被爆出訂單數據注水等新聞。這些事情的發生,極大影響了消費者對于國產品牌的信心和消費意愿。
很顯然,如何全方面提升品牌形象與服務用戶的能力,少些花活,多點實在,以夯實沖擊高端市場的基礎,成為眾多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實現品牌向上不能忽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