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今年4月,白酒智能釀造工廠系列6項團體標準立項,預示著首個智能釀造“行業標準”即將出爐。當下,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國臺酒業等一批知名白酒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階段,都不約而同地對智能釀造提出了規劃。
而這其中,國臺酒業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智能釀造”概念,按照“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成為較早將傳統釀酒與現代科技融合的企業。
十年磨一劍,國臺酒業智能釀造已從過去的1.0不斷迭代升級,邁進5.0數字化、智能化階段。2021年,貴州省工信廳遴選了15個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應用案例和29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應用案例,國臺酒業是入選的唯一酒企,成為行業標桿。
當前,國臺擁有國臺酒業、國臺酒莊、國臺懷酒、國臺茅源四個生產基地,規劃年產正宗大曲醬香型白酒5.6萬噸。2021年,國臺取得了含稅銷售額過百億、品牌價值超千億、儲存年份基酒超5萬噸的好成績。2022年,在中國酒類流通協會 “華樽杯”測評中,國臺進一步以1515.5億的品牌價值繼續保持中國白酒第十名,貴州白酒第三名。
面向未來,國臺酒業還規劃用30年時間“打造中國新名酒”,并建立了國臺中國新名酒的內涵體系。其中,打造“領航智能釀造”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新目標的引領下,國臺酒業與時代同頻共振,未來進入中國新名酒之林值得期待。
“智能釀造”成企業共識
行業標準即將出爐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承,面對日新月異的新科技,在以智能制造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的當下,釀造智能化成為歷史潮流。
那么,白酒行業“智能釀造”的標準是什么,有哪些量化指標?這一答案即將在我國首個白酒智能釀造行業標準中揭曉。
4月13日,中國酒業協會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白酒智能釀造工廠系列6項團體標準立項,并開始征集起草單位。
此次立項的6項白酒智能釀造工廠團體標準,由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委員會牽頭制訂,涉及白酒智能工廠的生產過程質量監控,生產車間和采購的各相關工藝流程操作,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的評估等。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委員會表示,智能釀造是白酒生產轉型與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型生產模式。為了推動白酒企業智能化建設,促進白酒行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投配料、量質摘酒、分級入庫過程的精細化、數字化,減少人為誤差,確保酒的品質,提升優質酒的產率,提高白酒生產質量管控水平,為白酒行業智能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知趣咨詢總經理、酒類分析師蔡學飛表示,這一團體標準對協會內成員具有約束力,引導白酒企業向智能制造進軍。“我國傳統釀酒屬于比較初級的生產工業。提出智能制造、智能釀造,無論是對產品品質提升,還是從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來說,都有積極價值。”
實際上,目前,一批白酒行業龍頭企業已走在智能釀造前列,成為行業風向標。其中,貴州茅臺、洋河股份(002304.SZ)、山西汾酒(600809.SH)、國臺酒業等一批知名白酒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對智能釀造進行了實踐和提出了規劃,成為企業共識。
五糧液則要求在“十四五”期間強化五糧濃香風味物質多樣性、活性成分豐富性的健康機理研究,科學有序推進智能釀造。
瀘州老窖智能釀造技改項目4月26日進行第一次網上信息公示,提出智能釀造技改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的“時間表”。
國臺酒業從建設之初就按照“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從頂層設計開始推進智能釀造的創新實踐。
十年磨一劍
五次迭代釀造工藝
白酒釀造作為傳統的發酵業,傳承是其前提和根本。1999年到2011年,國臺酒業認認真真地學習茅臺傳統手工釀造,持續積累了制曲、釀酒、存儲等各主要工藝環節的技術參數。“學習茅臺、做好國臺”成為國臺多年來的釀酒技藝標準。
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白酒行業的工匠精神也體現在科學創新。2011年,國臺積極響應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的號召,率先入駐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投資興建了國臺酒莊。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指出,“中國白酒和中藥都屬于傳統產業,既然我們能夠把傳統中藥做到現代中藥,那么我們也應該科學探索人工釀造到智能釀造。秉承傳統但不拘泥古法,科學創新但不偏離正宗。就是說,核心工藝不變,外圍科學創新。”
從2011年開始,經過國臺酒莊十年的探索,國臺把人工踩曲推進到機械制曲,把人工釀造推進到機械化、自動化,正在全面實施智能化釀造,把傳統的存儲方式推進到數字化智能儲酒;把人背肩扛的重體力勞動、資源浪費、不夠環保的環節最大程度的用機器代替、推進自動化及智能化。
2019年,國臺酒業并購了海航懷酒,按之前設計,最大年產能為1200噸。然而,國臺酒業對其進行立體布局創新設計,可以達到4500噸,畝產同比提高275%。
2020年10月,國臺酒莊智能釀造制酒四車間正式投產,把傳統釀造的“12987”工藝、30道工序、269個環節的工藝提煉為數據,進一步清晰標準、建立系統,用標準支撐數字的規范性,用數字驗證標準的準確性,智能釀造的數字化系統不斷充實、豐富和完善。
2021年重陽節,國臺下沙投產的國臺酒莊一車間和國臺懷酒二車間已經是第五次迭代。
十年磨一劍,國臺不僅實現了智能釀造的創新升級,從過去的1.0不斷迭代升級,邁進5.0數字化、智能化階段,同時市場營銷快速發展,基本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市場網絡,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據了解,國臺酒業基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及大部智能化,包括進糧、潤糧、上甑、蒸酒、接酒、攤晾、加曲、起堆、下窖等各個生產環節。經過兩種生產方式長期跟蹤對比,智能釀造能出酒、能出好酒、產量也穩步提升,而且批次的質量更加穩定。
有行業專家認為,智能釀造是白酒行業的趨勢,而生產過程全覆蓋的集成創新,國臺走在了前列。這不僅充分展現了國臺企業“守”的恒心,更彰顯“變”的慧心,同時也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做出示范與方向引領,這是值得贊賞和推崇的。
如今的國臺酒莊,已經成為探索白酒產業智能釀造的主力陣地。按照規劃,國臺將在包括國臺酒莊在內的四個生產基地打造近4萬噸智能釀造、生態環保的產業基地。
走出人與自然和諧
共生的發展道路
國臺智能釀造體系的奧秘究竟在哪里?這可以用一系列數據來表達。
國臺介紹,在不斷完善智能釀酒環節的同時,公司堅持貫徹“六個一切”的工作準則:“一切模糊的清晰化,一切清晰的數字化,一切數字的標準化,一切標準的流程化,一切流程的體系化,一切體系的法規化”。努力做到“工藝最精、流程最短、污染最小、能耗最低、投資最少”,以此為基礎,國臺確立了“構建高標準的數字化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成為醬香型白酒智能釀造引領者”的質量戰略,在全產業鏈實現體系智能化。舉例來看:
“向上要空間”,產能擴大一倍——
貴州山地和丘陵面積超過92%,依靠“搶地”擴大產能有著天然的制約,但企業要擴大規模,就不得不“借地”生產。國臺給出的方案改變了“半邊釀酒、半邊攤晾”的傳統布局,進行系統創新,把車間建成主體兩層,一層釀酒、一層攤晾,直接節約了一半用地,擴大了一倍產能。
建設“智慧農業系統”,5分鐘測定高粱淀粉含量——
為實現高粱品種的快速鑒定和淀粉含量的精準測定,公司建立了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與化學計量學的總淀粉定量模型、直鏈淀粉定量模型、支鏈淀粉定量模型。該方法單個樣品實際檢測所需時間為5分鐘以內,比傳統的化學法單個樣品實際檢測所需的3至4小時縮短了97%,實現了不同產地高粱的快速鑒別,保障高粱收儲品質。
生產經驗沉淀20年,提煉1071項工藝指標標準——
對傳統工藝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解,以行業廣泛認同的茅臺酒生產30道工序、165個工藝操作環節為參照,結合國臺20年的生產經驗沉淀,國臺全面梳理,將生產板塊歸納為30道工序、269個環節,并提煉出1071項工藝指標標準,根據這些指標對工藝質量和產質量的重要程度,細分為A、B、C三類,分別予以精細化控制,每一個環節的關鍵參數都轉變成可量化的數字標準,達到人工工匠在生產中所達到的質量效果。
首創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品酒技藝標準化控制——
白酒釀造的核心標準是,能持續穩定生產出正宗風味口感與健康品質的產品。國臺酒首創基于感官評定、氣相色譜分析、紅外光譜控制的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將紅外光譜與計算機結合,研發品酒機器人,將人工品酒與儀器品酒相結合,實現“智能品酒”新模式,是白酒行業第一個克服了感官評定容易受到評酒員身體狀況、情緒及評酒環境影響的白酒質量評價系統,使傳統的品酒技藝從憑經驗控制,上升到數字化、標準化的控制。
據了解,國臺“紅外光譜技術在醬香型白酒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項目,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鑒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總體看來,國臺智能車間與傳統車間相比,耗水量下降77%,耗天然氣量下降24%,土地資源(按10000噸)下降60%,相對于的是人均產能(按1000噸)提高了200%,投資額(按10000噸)提高33%。
業內人士認為,國臺通過10年來的智能釀造和新型工業化探索,走出一條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堪稱樣板和典范。
奮斗30年
進入中國名酒之林
借助國家“智能制造”“新基建”政策紅利,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日新月異,自動化、智能化在食品飲料行業的應用已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提出,中國白酒既然從傳統中走來,必然要向未來走去,智能制造是酒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國臺酒業集團邁出新步伐、呈現新氣象的一年,取得了含稅銷售額過百億、品牌價值超千億、投產超萬噸、儲存基酒超五萬噸的佳績,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令人振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貴州省工信廳遴選了15個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應用案例和29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應用案例,國臺酒業是入選的唯一酒企,成為行業標桿。
對于未來,國臺酒業有著明確的愿景目標,規劃了“兩步走”戰略,即:從現在開始,用十年時間,建立中國新名酒的內涵體系,把國臺酒打造成為中國新名酒;再經過二十年的接續奮斗,到國臺五十年時,使國臺酒成為叫得響的中國名酒。
如何“打造中國新名酒”,國臺酒業提出了“領航產業生態”“領航智能釀造”“領航健康導向”“領航酒文化”“領航模式創新”五大維度的理念體系。
其中,“領航智能釀造”被列為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用數字化解析傳統技藝,智能化再現人工工匠,標準化持續提升質量。
國臺酒業還立下一個flag: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先進科技緊密融合,將工匠精神的基因植入數字化智能科技,國臺要打開過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破解傳統釀造技藝之謎。
國臺酒業進一步闡述稱,國臺要告別模糊,走向清晰,走向精準,走向現代釀造、科學釀造和智能釀造,使國臺酒成為創新技術、標準的現代醬香美酒,形成以智能釀造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面對日新月異的新科技,國臺酒業在領航智能釀造目標下與時代同頻共振,開啟國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通過30年奮斗進入中國名酒之林來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