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佟思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有網絡消息稱,由于沒有達到價格預期,菲仕蘭美素佳兒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拍賣自上個月第二輪競標以來,進展緩慢,整個拍賣過程已經陷入停滯,最終有可能賣不成了。按照此前媒體報道,菲仕蘭方面原本希望,美素佳兒的估值能高達20億美元(約合126.39億人民幣)。但是由于外部環境影響,競購者興趣隨著降溫,給出價格也難以達到賣家的心理價位。
競標者多
去年年末,菲仕蘭對外公布,正在思考關于旗下美素佳兒嬰兒營養品業務的方案,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按照消費品行業以往提出“戰略復核”的結果來看,包括了多種可能性,例如將業務整體或局部進行出售,又或者剝離以單獨發展、IPO等。菲仕蘭正在努力簡化業務的戰略發展方向,美素佳兒極有可能被賣掉。沒多久,有國外媒體報道稱,菲仕蘭或在1月初啟動對美素佳兒品牌的出售,該品牌估值達到20億-25億美元。摩根大通目前已經向潛在買家發出資料,當中包括私募基金和其他戰略投資者。
中國的奶粉企業,也按捺不住,主動加入了對美素佳兒的收購計劃。根據此前市場消息透露,包括蒙牛(02319.HK)、伊利(600887.SH)、君樂寶、新希望(000876.SH)、德弘資本等將對美素佳兒進行競標。今年6月,有知情人士稱,潛在競標者還包括德弘資本(DCP Capital)、蒙牛和伊利。截至目前,菲仕蘭尚未對外透露復核進展,對市場傳聞也是不予置評的態度。但是彭博引述“熟悉情況人士”消息稱,菲仕蘭出售其嬰兒營養品品牌美素佳兒(Friso)的計劃,“因估值問題而停滯不前”。按照此前媒體報道,菲仕蘭方面原本希望,美素佳兒的估值能高達20億美元(約合126.39億人民幣)。但是由于當前疫情影響,奶粉行業面臨了不小挑戰,產業投資者積極性也打了折扣,出價難以達到菲仕蘭心理預期,這次“賣子”極有可能被停滯。
為何要賣
作為全球第七大配方奶粉品牌,美素佳兒在全球奶粉行業中占據一席之位。菲仕蘭為何要將其賣掉?
從財報來看,美素佳兒所在的專業營養業務近些年發展壓力巨大,整體表現呈現下滑趨勢。2021年菲仕蘭專業營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5%至10.86億歐元(約合11.6億美元),營業利潤也同比下滑17.16%至1.11億歐元;其中,美素佳兒扣除貨幣折算影響前的收入下降了3.8%。菲仕蘭首席執行官司馬翰(Hein Schumacher)曾坦言,嬰幼兒營養業務承受著巨大壓力,出生率大幅下降導致的市場下滑以及當地的激烈競爭是業績疲軟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市場,美素佳兒也遇到了困難。早在2020年菲仕蘭財報就表示,由于邊境的持續關閉,就導致該公司的專業營養品業務大幅下滑。這些年,隨著中國市場新生兒數量連續減少,海外代購業務又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加上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外資品牌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奶粉智庫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進口嬰配粉26.17萬噸,同比下降22.0%;進口額43.27億美元,同比下降14.6%。美素佳兒作為外資奶粉,專業營養業務收入再次下滑。對于美素佳兒而言,面對中國嬰配粉市場的快速變化,及時調整戰略順勢而為,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不過,“去年皇家美素佳兒增長超過50%,主要得益于我們對下線城市渠道的開拓等。” 菲仕蘭中國區總裁陳戈對媒體透露了一組數據表明,美素佳兒旗下部分產品仍具備較大增長潛力?;蛟S是給予部分業務仍有沖勁,菲仕蘭對于美素佳兒仍抱有期待。無論是自己運營,還是賣出去,美素佳兒在母公司菲仕蘭心里都有一定價值,不愿意降價出售。
市場擔憂
既然美素佳兒具備增長潛力,為何競購者沒有拿出理想價格?競購者擔憂的,正是將來美素佳兒要面臨的巨大挑戰。在上游奶粉價格上漲,新生兒數量減少,奶粉新政即將落地的情況下,嬰兒營養品盈利能力下滑,銷售壓力逐年增大。現在乳企已經進入全方面競爭階段,考驗的是品牌力、數字化、渠道力、產品力等多重因素的較量。業內將奶粉行業的增量市場放到了下沉市場上,對于渠道的能力要求較高,包括美素佳兒在內的外資品牌,對此并無優勢。如今,已經有不少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做出了戰略調整。去年,英國利潔時集團向春華資本出售美贊臣大中華區業務,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先后出售了多座在中國的牧場,另一家新西蘭乳企a2牛奶公司則宣布對中國市場業務進行戰略復核,不排除出售的可能。美素佳兒成了菲仕蘭的業績累贅,價格合適的繼續被拋售可能性較大。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奶粉行業整體依然面臨著多重考驗,奶粉二次配方注冊和新國標的推進落地或在行業掀起新一輪洗牌。誰能笑到最后,誰又會被無情替代,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