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伴夏來
草木繁盛開
沿著武安市伯延域內邢界線和南二環
一路穿行 一路變化
一路暢通 一路盎然
伯延鎮高度重視、多措并舉
上下齊心、重拳出擊
在“明、特、強”上做文章
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實
經過全力攻堅整治
打造出了“紅色、綠色、古色”的
路域景觀新面貌、高顏值!
平整寬敞的水泥路面、蔥郁秀麗的沿路景觀、清晰可見的道路標識,公路兩旁的綠植隨風搖曳……原來的“鄉間小道”搖身一變成了“高顏值”的景觀路,路暢景美的公路,既為群眾觀光游賞提供了好去處,更暢通了城鄉交通路網,成為城鄉重要風景線。
全市路域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伯延鎮積極貫徹落實武安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將路域環境整治作為提升伯延形象、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招商引資的重要抓手,與伯延紅色文化資源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相結合,融合推促、統籌提升,努力實現串點成鏈、連線成面、全域發展的目標。
整治后的道路環境整齊干凈、寬敞亮堂,贏得了群眾的由衷贊譽。家住先鋒街的徐女士高興地說:“以前路上坑坑洼洼,現在道路平整寬敞、通行順暢、干凈漂亮!泥路變油路、窄路變寬路、賴路變好路!”
據了解,伯延鎮已完成13條道路的硬化提升,平交道口完成率100%。硬化道路4850余平方,整修路肩450余平方,出動人員120余人次,出動衛生清理車、鉤機、鏟車等車輛設備200余次,清理堆積雜草、垃圾等約5000余平方,粉刷墻體29000余平方。綠化補植2000余平,綠化種植喬木380余棵、花灌木600余棵,地被花卉14000余平,南二環市場沿線種植白皮松285棵,綠化水平得到明顯優化,通達程度得到明顯改善,路域環境得到明顯提質。
明確目標強推進
路域環境整治工作如何結合轄區公路實際,有序有力開展?伯延鎮黨委以此次路域環境整治為契機,依托周恩來紀念館和伯延古鎮“紅色、綠色、古色”三色資源,進一步創新特色、豐富內涵,全面激活三色要素,確定了“紅色引領、綠色路域、古色傳承”的整體思路,著力推動路域整治實質提升,帶動三色資源融合發展,打造路域環境整治特色樣板。
伯延鎮黨委成立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專班,黨政“一把手”靠前指揮,主管領導具體管抓,鄉村干部全員上陣,多次召開工作部署會和協調推進會,定職責、定任務、定標準,以節點整治、道路硬化、綠化美化為突破口,強力推動全鎮路域環境整治工作扎實高效開展。
突出“三色”強打造
以紅色鋪底色,伯延鎮在推進路域環境整治工作中,緊扣伯延商幫古鎮紅色文化元素,大力推進紅色教育基地路線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形成串聯紅色景點、體現人文特色的紅色路域景觀。
以綠色繪新色,伯延鎮全方位、多角度開展綠化栽植、路域靚化、道路硬化等工作,推動路域環境高標高效整治,全力打造“路路有景、處處看花、綠滿沿線”的綠色路域美景。
以古色亮特色,在完成路域環境整治的基礎上,保留鄉村肌理、保存鄉土韻味,從微處入手精細提升,因地制宜完成道路沿線“微景觀”“微墻繪”“微庭院”等古色景觀原貌。
門前五包強規范
伯延鎮主動謀劃創新,細化實化舉措,以推進“門前五包”工作落實為主線,制定伯延鎮沿路商店“門前五包”責任狀和責任牌,設置流動紅旗,常態化開展“門前五包”專項整治。鎮執法隊、市場監管局伯延分局嚴格按照“門前五包”標準,對沿街店鋪進行規范提升,針對轄區道路兩側占道經營、店外經營、流動攤販等違規行為開展整治。對鎮域內150余家門店進行集中治理,清運雜物12車,處置垃圾雜物53處,規范亂堆亂放問題14處、店外經營7處、占道經營20處,治理效果顯著,實現路域環境和門店治理的同頻共振、深度融合,更加整齊美觀、干凈清爽、井然有序的街道躍然眼前。
從愿景到實景、再到美景,伯延鎮將進一步鉚足干勁、加壓奮進,在路域環境整治工作中持續發力,深入挖掘伯延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多措并舉提質增效,推動三色合一,打造美麗路域。
伯延鎮黨委書記楊博說:“要通過路域環境整治,把伯延的道路建成迎賓大道、幸福大道、致富大道,實現以路聯景、以路帶村,路村相宜、路景相融,努力將伯延路域打造成凸顯古鎮底蘊、促進招商引資的特色風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