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是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的重要物質基礎
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
武安市礦山鎮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作為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振興的關鍵要事
通過黨建引領、規劃先行、健全制度等方式
強化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推動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到礦山鎮令公村,記者看到,500多頭毛色油黑的黑豬正在成群結隊地“做運動”,它們有大有小,體型豐滿。據介紹,令公村綠山環水,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有利于黑豬的健康生長。這里的黑豬喂養的是南瓜、蘿卜等綠色無公害有機飼料,并且采取半散養的模式,給它們提供足夠大的活動空間。由于黑豬生長周期長,經常運動,原生態養殖,使得黑豬身體結實,肉質鮮美緊實。
“ 我們村努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了散養豬場,計劃五年養殖萬頭生豬。下一步,將對接下游屠宰、冷鏈產業,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實現‘民富村強’的目標。”令公村第一書記張三兵信心滿滿地說。
隨后,記者來到李石門村服裝加工廠,“嗒嗒嗒”的機器轉動聲不絕于耳,一排排縫紉機飛快地運轉著,工人們正按照培訓要求分工協作,進行著棉衣縫制,做前插袋、釘扣子……每條生產線的末尾還有專人逐一進行檢驗,工廠內一派繁忙的景象。
據了解,李石門村的服裝加工廠采用的是磁山二街新探索的“統興服裝代工模式”。在多方的支持下,礦山鎮石門加工廠得以順利開工,僅用17天就做出了成品。在黨支部書記李子林的帶領下,李石門村以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為目標,繼續擴大生產規模,于今年2月6日開工建起了新廠房。
農村振興必須發展集體企業。李石門村投資1500萬元新建服裝加工廠,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安裝設備150余臺,實現自動化、一體化,帶動500多人就業。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李石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子林告訴記者:“我們將繼續多學習、深謀劃,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爭取讓村民不出家門就有活干、有錢掙。”
礦山鎮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題,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整合資源、綠色發展、著眼長遠的發展要求,聚焦產業發展,強化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多種模式,激活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源頭活水”,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
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發展集體經濟是重要保證。礦山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帶頭人”作用,先后涌現出了李石門村、張二莊村、令公村等一批發展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在全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礦山鎮黨委書記楊海剛表示,下一步,礦山鎮將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在全鎮形成比學趕超,發展集體經濟的濃厚氛圍,努力繪就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