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商丘訊(張紅偉 蔣華山 任子木)為進一步促進當地中藥材生產水平提升,以高素質技術人才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2月6日-8日,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連珍帶領團隊成員在虞城縣界溝鎮舉辦中藥材產業技術培訓班,并開展生產指導。虞城縣中藥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趙學書、縣工信科技局陳海峰、界溝鎮中藥材產業辦公室主任彭成文參加開班儀式,全鎮種植大戶、技術骨干100余人參加培訓。
“這段時間,夜間溫度較低,紫蘇、白術、山藥三味中藥材的根腐病、根結線蟲病,對中藥材生長都不利。大家在育種的時候,要澆足水,還要覆膜或者蓋草,讓中藥材保持充足的水分和溫度……”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連珍詳細講解了當前中藥材的注意事項。
聽說有專家要來培訓,呂樓村村民呂學民一大早就來到了培訓現場。“今天要好好聽,把技術學到手。”因為這幾年白術的經濟價值更高,去年十月份呂學民也嘗試種了一些,這段時間正是白術的發芽期。“由于是第一次種植,怕自己技術不過關,整失敗了。”
培訓中,河南農業大學洪利亞博士圍繞“藥食同源”主題,詳細講解了山藥、紅花、黃精、菊花等藥材的生產技術和資源開發途徑。白潤娥副教授以當地種植面積較大的紫蘇、白術、山藥三味中藥材為例,詳細講解了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的成因及解決方案。
培訓期間,服務團對界溝鎮的藥材生產情況進行了現場指導。在芍藥基地,考察了芍藥越冬情況,指出要預防倒春寒對幼苗的傷害,出苗后適時起壟封根,促進根部發育,預防漬澇災害。在紫蘇生產基地,查看了小麥-紫蘇套種育苗技術的實施情況和紫蘇的存貯、加工情況,與企業負責人就加快紫蘇種質資源圃的建立、新品種的選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界溝鎮為首個命名的“河南省中藥材之鄉”,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3.5萬余畝,千畝種植基地6個,種植專業合作社30余家,是豫東平原中藥材的核心產區。下一步,服務團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以“品種道地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的發展方式為目標,為界溝鎮的中藥材強鎮建設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