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錦鯉環繞,是一種什么體驗?今年36歲的蔣世波創業養殖錦鯉15年,年產優質錦鯉上萬尾,建成亞洲最大錦鯉單體溫室養殖基地。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和錦鯉在一起。“我不僅喜歡錦鯉,還要講好中國錦鯉故事,弘揚中華錦鯉文化。”他心中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養殖錦鯉從院里的水池開始
走進蔣世波位于濟南市歷城區唐王街道的錦鯉養殖基地,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面積真大”。占地近20萬平方米,擁有亞洲最大錦鯉單體溫室,確實不小。或許沒有人會想到,他的創業之路,是從不到10平方米的兩個水池子開始的。
蔣世波從小愛養魚,考入青島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后,對觀賞魚的興趣愈發濃厚。當時,錦鯉養殖在濟南近乎空白,他看準商機,決心創業。
大學時,蔣世波半年內看完學校圖書館所有錦鯉相關書籍,寒暑假還去各地養殖場打工積累經驗。畢業后,面對6家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包括萬元月薪的邀請,他都拒絕了。當時,有很多同學不解,這么好的待遇,為什么要拒絕呢?“當打工人,只能聽老板的,自己創業,就可以做喜歡的事。”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2010年,蔣世波在家中院子里挖了一個長3.3米、寬3米的池子,并一分為二,開始養殖錦鯉。創業之初,父母親友無一人支持,在村里人眼中,只有光棍和懶漢才養魚。家人的反對和同村人的冷眼,并沒有改變他養錦鯉的決心,而是堅持低頭養魚,誓要闖出一番天地。
一舉成名又摔到谷底
到南方錦鯉養殖場打工的經歷和豐富的知識儲備,為蔣世波的創業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他加入了10多個錦鯉養殖愛好者交流群,通過分享專業知識和技術經驗,不僅交到了很多朋友,而且帶來了不少客戶。他的原始積累,也一點點增多。
很快,兩個小池子已經不能滿足蔣世波養殖錦鯉的需求。想要擴大規模,僅靠賺到的資金遠遠不夠,他說服父母拿出10萬元積蓄,又借來50萬元錢,承包了15畝魚塘,建起6個專業養殖池,購入20條魚種。轉眼間,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帶著精心飼養的“昭和三色”錦鯉參加濟南首屆錦鯉大賽,沒想到驚艷全場,獲得總冠軍,并拍出了58萬元的價格。
一戰成名后,蔣世波信心爆棚,已經想好了下一步的打算:在市區開店、延長產業鏈、實現養殖銷售一體化。未來,全國連鎖不是夢。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在市區繁華地段開設門店,光一年的租金就30萬元。結果一個月后,兩池子錦鯉全部死掉。“當時門店和基地兩頭跑,但精力有限,疏于管理,導致水質污染造成錦鯉死亡。”這件事,讓他遭受重創,幾乎賠光了所有。
“自己選的路,跪著,爬著也要堅持走下去。”蔣世波經過一番內疚和自責后,再一次堅定了信念,他決定不再經營門店,而是專心養殖。
培育高端錦鯉數十萬里挑一
蔣世波養殖的錦鯉,是喝著濟南泉水長大的。和趵突泉的“豬鯉”不同,這里的錦鯉體型“健碩”。“濟南以泉水聞名,水質偏硬,養出的錦鯉墨色濃,很漂亮。”他自豪地說,為了讓錦鯉更好地生長,他們組建專家團隊,在飼料中加入益生菌和蜂蜜,并研發了水質菌群等,同時科學合理地控制錦鯉飲食,避免出現“豬鯉”或“瘦鯉”。
養錦鯉容易,但養好很難,價格也相差甚遠。蔣世波向記者普及起了錦鯉小知識,判斷一條錦鯉的品質,有4個維度,分別是體型,占40%;質地,占30%;模樣,占20%;泳姿,占10%,“錦鯉被稱為‘會游動的藝術品,水中活寶石’。一條魚的產量很高,每次能產近100萬尾。我們主要培育中高檔錦鯉,所以淘汰率有90%,最貴的價值上百萬元,身長可達1.08米。精品錦鯉不是萬里挑一,而是數十萬里挑一。”
如今,蔣世波的魚池,已從當初的不足10平方米,發展成近300畝,年營業額超千萬元。致富后,他不忘帶動村民共同富裕,與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莊簽訂了合作協議,更是吸引20多名本土青年從北京、上海、青島等地返鄉工作。
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哪里有什么錦鯉少年。“中國錦鯉產業的發展時間較短,我們要建好中華錦鯉種子庫,豐富優秀的錦鯉品種。”走過10多年的創業道路,雖然歷經坎坷,但蔣世波的初心并未改變。
?。蠒r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王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