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是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重要紐帶,是濟南市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平臺。近日,濟南市政協圍繞“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暢通陸海內外聯動通道”開展月度商量,為我市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國際物流界的“滿漢全席”今年1月份,濟南市正式獲批建設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目前,運行線路已延伸至23個國家48座城市,年開行量達到1000列以上。
2月中旬,“商量”調研組先后來到董家鐵路貨運中心、中歐班列濟南集結中心等地實地考察,深入了解中歐班列的發展歷程和成果、董家鐵路貨運中心的建設發展情況及企業產品出口情況。
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物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葛金田認為,集結中心是中歐班列交通網絡從事貨物集結、轉運和調配的重要樞紐,它的建設對于濟南高標準建設四港三區國際陸港樞紐,完善國際陸港的基礎運轉體系,特別是培育區域發展的新動能提供了一個重大的利好機遇。
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審批服務一級高級主辦,致公黨市委會常委劉紅文認為,中歐班列(齊魯號)濟南集結中心類似于國際物流界的“滿漢全席”,在運轉過程中,國鐵相當于總廚師長,通過協調溝通班列計劃,推出了跨里海通道、東南亞通道等“新菜系”,高速物流把天南地北的食材,做成了方便快捷的物流盛宴,實現低成本,高效率。
打造濟南、青島
陸海聯動的班列模式
濟南董家鐵路貨運中心作為“齊魯號”歐亞班列鐵路貨運內陸集結中心和山東省重要的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自2020年3月開辦貨運業務以來,貨運量連年攀升,2024年共計發運339列,發運量達17833車,覆蓋20個國家40余個城市,已成功建立東、中、西“三通道”,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四口岸”的發運格局,成為濟南及周邊地區連接歐亞的國際運輸“黃金通道”。
“我覺得要從整體的國家布局和山東省的布局來規劃考慮。我們建的物流中心,需要把貨物發給誰?目的地是否有出口和接駁?”市政協港澳臺僑重點聯誼人士、莫斯科西納集團董事長、中國(俄羅斯)境外企業聯盟秘書長趙衛星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海外市場的開拓優勢,讓貨源能夠找到出口。
山東高速齊魯號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耿磊表示,我省中歐班列積極搭建“2+N+X”的網絡布局,將以濟南、青島為樞紐城市,以臨沂為節點城市,打造濟南、青島陸海聯動的班列模式。同時,已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塞爾維亞成立了中東歐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目前正打造俄羅斯莫斯科集結中心以及東南亞老撾的集結中心。而濟南歐洲線路目前已覆蓋歐洲全境,可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門對門服務。
加快規劃建設
濟南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有雄厚產業基礎作為支撐,是中歐班列繁榮發展的關鍵。如何帶動樞紐經濟,促進產業聚集?“商量”過程中,調研組還圍繞如何聚合產業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山東是農副產品、畜產品的出口大省,應發揮陸路冷鏈、TR2運輸優勢,將農副產品和畜產品運輸出口。”趙衛星建議,發揮山東高速、中歐班列的優勢,幫助境外企業盡快拓展市場。
葛金田建議,產業園區和國際陸港要統一規劃,加快規劃建設濟南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將物流、制造、科技等在國際陸港區集中布局,形成各種要素大集聚、大流通、大交易的一個樞紐。同時,進一步完善疏運體系,把濟南及周邊的重大產業園聯系在一起。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張成地)